一片涨声的三四线房价和焦虑的刚需族

一片涨声的三四线房价和焦虑的刚需族

三四线城市,改善和炒房都是相似的,刚需各有各的不幸。—题记

“从3000到4000,再到5000,再到精装房7000多,我终于买到了房子,但是代价有点太大了!”Y在经历了他所在四线城市—W市的房价涨势之后,拼近所有力气,在高新区买了一套房子,别说是城区,就是高新区也到了精装7000多,Y苦笑着告诉渭南时间(渭南专业房产头条号,欢迎关注、转发、评论),房子不能等呀,一周损失一个厕所,一月损失一个次卧。

一片涨声的三四线房价和焦虑的刚需族

房子后面无数双的手未必是推高房价的最终根源

买房思维跟不上上涨曲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明知道各大房企要从一二线城市迂回到三四五线城市,就是有很大的心态告诉自己,房子肯定不会涨的那么厉害,刚需一族的等等等让自己吃尽了苦头。但是,在房价方面,往往是马太效应占据先机,那就是有的人越有,没有的人还要把他有的拿给没有的。在房价涨势即将上扬之时,很多改善型和炒房族(咳咳,你要明白,房价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还是想方设法搭上了“末班车”。

一片涨声的三四线房价和焦虑的刚需族

最后一趟末班车已经开走

一二线房企的屈尊 生活成本不断加大 刚需族被误伤

其实,我们能够明白,在一二线城市用地饱和的情况下,房企们肯定是要寻找下一个猎物,那么土地低价、当地迎合,都让一二线房企趋之若鹜。尤其像碧桂园之类的高周转房产企业,利用三四线城市对房子的焦虑,实现了从月光盘到日光盘再到秒光盘。最后只剩下恶性循环,三四五线城市的买房人越觉得房子买不起就越要拼命的向前。就在前两天,渭南某大开盘,竟然使用了摇号措施。那就只能说明,在三四五线城市里 ,以前都是本土企业造房卖房,现在一二线房企屈尊前往,推动了价格,也推动了地价,三四五线城市人群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而不断的调控政策,使得首付提高、贷款利息上扬,也误伤了刚需一族。

一片涨声的三四线房价和焦虑的刚需族

任你怎么精打细算

焦虑人士怎么自我救赎?

关于房价涨跌原因分析的文章有很多,总的来说房价的基本构成因素包括地价、建安成本、人工成本、税费以及开发商的利润等。房价的上涨,自然跟以上因素有关系,但是更跟货币发行量有关。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工资收入比之前高了,物价也高了,当然房价也更是高出了一个新层次。08年的时候,买一碗豆腐脑才3毛钱,理发5块钱;而现在一碗豆腐脑要2元,理发30元,分别是之前的6.7倍和6倍。豆腐脑和理发的基数小,上涨的幅度即使这么高,大家仍能接受,但是房价的基数高,一旦上涨上来,就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了的。所以三四线城市焦虑人群怎么自我救赎?这是一个非常大也非常难的课题。

一片涨声的三四线房价和焦虑的刚需族

焦虑一族

更多精彩房产内容,尽在渭南时间,欢迎转发、评论、关注渭南时间。

一片涨声的三四线房价和焦虑的刚需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