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取名淺說

雙胞胎取名 淺說

雙胞胎取名淺說


如何給雙胞胎寶寶取名?在沒有給出生年月日時的情況下。我只能大概說說。

~首先強調一點,名字應符合寶寶自身條件,不要追求另類,甚至奇怪(複姓除外)如果孩子並不是如你期望的那麼優秀,也許這種姓名會是一個包袱,影響其心理。

因此建議取名不要刻意追求新奇,應在常規的基礎上,以八字喜忌,數理格局,漢字音形義三方面為主,合理搭配,巧妙構造。以期得到一個適合寶寶的名字。

雙胞胎,包括龍鳳胎取名,較為困難,因為其不單單考慮八字,數理,音形義,還要考慮兩個名字之間的關聯性。因此更考驗取名者的能力,如何巧妙的找到這個關鍵性,直接關係雙胞胎姓名的層次高低。

雙胞胎取名淺說


舉個例子,金庸小說裡的~石中天,石中玉,就是不錯的名字。姓名渾然一體不說,關鍵是兩個名字不單單有字義關聯,內涵也大有可道者!

再者,可以適當化用成語,習語,典故等等,比如曾經遇到一對龍鳳胎兄妹,名字為~何溫文,何爾雅,就是取自成語“溫文爾雅”這個成語。此外還有,例如化用那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不言,李成蹊。

還有,如論語名句~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可以化為~樂山,樂水二名。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可以擇取其中,篤志,近思,為名。

有時因為雙胞胎寶寶八字喜用為某種五行,或者干支,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比如筆者曾經給一對雙胞胎寶寶取名~馮爾騏,馮爾驥。就是拆開了聯綿詞“騏驥”。因為馬為午火,恰好寶寶生於冬月,八字需要暖局,以午火為用。用這種帶有馬字旁的名字,是很合適的。

又比如筆者幾年前,曾給同學雙胞胎兒子取名~尹伯耕,尹仲耘。原因是雙胞胎寶寶八字喜木,故以楷模為名。當然這種可遇不可求,不能一概而論。

這些都是比較方便的,且比較穩妥的途徑。

那麼除了從古詩文,成語,慣用詞中尋找靈感,還可以借鑑其它傳統取名法。

那就是傳統取名法(傳統取名法流行已久,筆者屢屢推薦之,且為之詳做例解)

1、崇慕古聖先賢(世界名人)取名法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而輝煌,歷代聖賢輩出,為後人所追慕,因此,受到敬仰、崇慕。古今以來,人們在取名時,也以聖賢的名字作為取名選字的一種依據,表達出對聖賢的崇慕與效法。如選用華夏始祖,堯、唐、舜、虞、禹、湯、希文、、希孟、敬堯、紹唐、紹舜、紹虞、希孔、希孟、希聖、希賢等字入名。

比如,陶希聖,馮敬堯,馮紹唐,這些民國名人。

還有的因崇拜關羽的忠義,取名慕羽。

崇拜歷代文人墨客的,比如李慕白。。。等等舉不勝舉。。。

2、引經據典取名

這種取名方法是取經典中的名句,稍加變化,作為名字,以表示名字的典雅和講究。這種方法,在最近幾年方興未艾,一時蔚為大觀。某些具有深厚才力之人,從古代經典逐一理出,適合化用姓名的字詞句。實在是功莫大焉,但是有個問題是,這些名字的運用,也就是與具體姓氏搭配也是一門學問。

按清代學者,雷學淇~字瞻叔~其名字皆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叔表其排行。

又清代有個雷鐸字伯覺的康熙年間舉人,這也是化用了幾個典故,當然這種化用很靈活~《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雷鐸以雷振多,更為形象。字伯覺伯乃排行老大,覺~意味孔子乃教化覺民者,考孟子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名字之互訓,十分完美!

3、五等爵位取名法

古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封建王朝所封貴族的等級,象徵尊貴的地位。古代人取名選用、公、侯、伯、子、男這種取名法,在另一種意義上表明瞭崇慕祖先之義。

比如馬相伯,鄧錫侯,周培公,周勳男。

這種取名法,在民國時期也常用。

雷震子也是化用這種方法嗎?(一笑)

4、崇尚倫理道德取名法

儒家文化對中國影響至深,一千多年來。姓名文化也深受其濡染,古人直至民國,取名時常選用德、德、敬、仁、義、禮、智、忠、孝、節、恕、、誠、實、誠實、行、恆。

這些字作為名字比比皆是,直到儒家文化已衰竭的今天,也能見到類似名字。

5、崇尚吉祥,如意取名法

取吉祥的字眼,化入名字,比如,吉,利,祥、瑞、嘉、興、壽、鶴、偉、安、平,和,昌等等。當然今天看來有點老氣橫秋的,但是有時候用一下,能夠使得名字莊重大氣。特別是對某些比較輕浮的命格。

總之,取名是對綜合素質的考察,也是一種創造,其載體是漢字,詞,古詩文,成語等等,而核心是“工匠精神”,因此一個好名字,如同美玉,必須精雕細琢,匠心獨運方才可能“玉汝於成”得一對佳名!
雙胞胎取名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