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对老一辈人来说,八王寺汽水承载着他们太多的回忆。“八王寺”不仅是沈阳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也是沈阳最早在报纸上打广告的企业,是中国碳酸饮料工业的活化石,更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将日本饮料挤出东北市场,在东北掀起“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民族复兴浪潮。

史记

八王寺清泉

明朝时期,在奉天城大北关附近有一座庙宇,称大法寺,后来损毁。清顺治五年(1648年),英亲王阿济格恰巧经过此地,见寺庙破败不堪,于是施舍银两重修了寺庙。因为阿济格被称为八王(在当时王爷中排行第八),此寺便称为八王寺。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据《沈阳县志》记载,在沈阳八王寺院东南50米处有一眼清泉,井壁为青砖砌筑,圆井口为青石垒成,井台下有石阶,井水清冽甘芳,是当时盛京城里最好喝的泉水,号称“关东第一甘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拜谒福陵、昭陵,靠骆驼从北京运玉泉山泉水来饮用。因路途遥远,玉泉水到沈阳时已沉淀浑浊,难以饮用,八王寺井水便成了御用之水。

从此以后,八王寺附近的这眼清泉井便声名大震,城里百姓纷纷来此汲水。有人用井水做豆腐,豆腐白嫩香醇;有人用井水做大酱,大酱色泽纯正鲜美;有人用井水煎熬中药,药力倍增;有人用井水烹茶,茶水甘香爽口。当时,位于盛京北市场“杂巴地”的德泰轩茶馆,每天都要用一辆马车,装上8个大木桶运送八王寺井水,以致茶客盈门、生意兴隆。于是,盛京城内所有茶馆,统统在各自店铺前悬挂上“八王寺好甜水”“八王寺清泉井水”招牌,一时间成为盛京城内的时尚。

较早引入股份制经营模式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着八王寺汽水厂成立时的几份原始档案文件。省档案馆工作人员杨裕茜介绍,“八王寺”是中国较早开始实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发起人是张志良。正是因为他摒弃了传统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创新引入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股份制经营模式,才使八王寺汽水厂从最初建厂时只有11名工人的手工作坊发展壮大成一个民族工业的代表品牌。

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张志良,字惠霖,别号惠临。1878年5月出生于沈阳虎石台乡大古城村。辛亥革命前,他是张作霖驻奉天办事处处长,做过张作霖的贴身秘书。1917年4月,任东北地区最早最大的官商合办银行——奉天储蓄总会会长,兼任东北最大的官办银行——东三省官银号总稽查。这一时期,因政绩卓著,他荣获北洋政府颁发的三等嘉禾勋章。

1921年至1923年间,张志良牵头合资创办了“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肇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民族工业企业。从1924年起,张志良相继就任奉天商会会长、东三省商会联合会会长、奉海铁路公司总办,后遵张作霖的指示,又改任筹济局局长,负责筹措军需物资。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筹济局撤销。张志良又重新担任沈海铁路公司总经理。1931年8月担任东三省盐运使仅一个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因不愿为侵略者做事,辞职隐居于大连市郊外黑石礁屯。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沈阳。1947年1月因病去世,享年69岁。

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据《奉天记事》记载,八王寺公司成立后就开始发行股票,每股大洋15元。当时,不仅普通商人和民众纷纷认购股份,奉天储蓄总会、东三省官银号等银行也踊跃认购,不久,全部100万元的股份认购完毕。先期收进股款25万元,已经达到股本总额的1/4,于是正式建厂营业,建设了啤酒生产楼和其他工厂用房。一共建楼房、平房164间,花费大洋将近20万元。这样先期收进的25万元股款已经所剩无几,然而光有厂房没有机械设备还是生产不了啤酒汽水。于是,张志良以建成的全部固定资产作抵押,向奉天储蓄总会申请20万元贷款。奉天储蓄总会经过评估,认为此项贷款风险可控,于是批准向八王寺公司发放贷款。八王寺公司用这笔贷款购进了全套德国啤酒生产设备,还聘用德国啤酒技师。采购先进的汽水生产机械,不再用手工生产汽水,使啤酒和汽水成为公司的两大主业。

杨裕茜介绍,现在人可能以为每股15块大洋的股票价格乃区区小数目,人人可以买得起,这是由于我们对当时的币值情况不甚了解。记者了解到,当时一个县长的工资是20块大洋,一线巡警工资7块大洋,一等兵的月薪是6块大洋。在当时月伙食费如果达到2块大洋的话,就可以每天吃到猪肉。有关资料显示,民国初年9块大洋就可买到一个丫鬟,2块大洋可买一袋洋面,1块大洋可买七八斤肉。

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最早在报纸上打广告

杨裕茜说,八王寺汽水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八王寺汽水厂的品牌营销密不可分——“八王寺”可以说是沈阳最早在报纸上打广告的企业。

据文献记载,在当年的《盛京日报》和《东三省民报》等刊物上, 经常会出现“关外第一酒厂,东省无二甘泉”“君欲购清洁适口之啤酒汽水酱油乎?请用八王寺啤酒汽水酱油公司出品”这样的广告语。而这些广告语的作者,正是八王寺公司董事长张志良。“通过这个广告可以看到,张志良完全用现代化的手段经营企业,不仅资本运作玩得风生水起,炉火纯青,同时也懂得商业炒作,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商界的奇才。” 杨裕茜说。

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记者注意到,在八王寺品牌的注册申请中有“将制出啤酒汽水送请省会警察厅化验发给营业许可”的字样。为什么那时的营业许可要报请警察局审批呢?

对此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当时的警察除了管理社会治安外还有监督管理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职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奉天省设立警察厅,厅内分置总务、行政、司法、卫生、消防五处。其中在卫生管理细则中,就有专门关于饮料食品的检查化验及发照事项。就是说,按当时的卫生行政管理规定,生产食品饮料的企业想要开业,必须向警察厅送检所生产的产品,待检验合格方能颁发营业执照。1925年2月,八王寺公司将制出的啤酒汽水送请省会警察厅化验,检验合格后,警察厅发给该公司营业许可证。

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1928年产量达288万瓶

档案显示,八王寺汽水厂营业执照中的发照时间是1925 年 3 月。记者注意到,这份营业执照的注册单位是“中华民国农商部”。这样看来,八王寺公司级别较高,属于农商部直接管理,当时在全国属于饮料行业的“巨无霸”。

杨裕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开始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把控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一些爱国的民族资本家意识到,要实现国家振兴必须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达成实业救国的目的。于是,掀起“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相继建起一大批规模较大的民族工业企业,八王寺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从历史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奉天八王寺公司注册的商标为“金铎”牌。杨裕茜说,在中国古代文字体系中,铎字指的是一种大铃,引申为警钟。古人云:“宝铎含风,响彻天外”,“金铎”自然具有“宝铎”之意,铎发出响彻天外的声音实际就是警示之音,具有唤起民众警惕外敌入侵故土、奋起反抗的深刻内涵。杨裕茜说:“张志良选用‘金铎’为商标,不仅是警示列强武装入侵,还有要时刻不忘列强的经济侵略,振兴民族经济,奋起直追世界先进工业之意。在当时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中,‘金铎’商标的影响也如洪钟鸣音般悠远深邃,让一批又一批沈阳人投身于抵制日货,反抗外侮的大潮中。”

杨裕茜告诉记者,当时的沈阳纸币贬值、物价飞涨,洋货倾销中国市场,日本饮料更是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日本的目的是将中国经济捆绑在日本经济的车轮下,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做准备。而此时,八王寺公司作为中国民族饮料行业的代表,恰逢其时地推出了物美价廉的啤酒和汽水,备受国人青睐,大大冲击了日本的饮料销售。1926 年 5 月,奉天省财政厅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还特别颁布了对八王寺公司免纳营业税三年的优惠政策,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了与日本企业竞争的实力。

当时,八王寺汽水厂为将日本汽水挤出奉天,采取了扩大生产、薄利多销的策略。资料显示,1928年,八王寺啤酒年产量就达180万瓶,汽水的年产量也达到288万瓶。要知道,这些数字全部发生在战争年代,即便放在当下也是让人敬佩的数字。

当时,八王寺公司的产品除在东北各地设有120余处代销点外,还远销华北、华东市场,打败了当年如日中天的日本品牌汽水,将其扫出国门,在中国上演了以实业抵御外侮的商界传奇。杨裕茜说:“八王寺汽水的成功,在食品饮料生产领域严重打击了日本经济侵略的野心,为国家挽回了诸多权利,给当时处在外国资本夹击下的民族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爱国士气。”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大阪昭和商会以低价强行收购了八王寺公司,并改厂名为“奉天八王寺酿造工业株式会社”,生产清酒、酒精等产品,直接销往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八王寺公司资产被国民党政府视为敌伪产业接管。公司原股东联名呈请,要求发还被日本人强占之资产。1947年11月,国民党政府将公司产业移交公司原股东。公司更名为奉天八王寺民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但因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生产难以为继。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军代表吕时音、孙静(女)接管“八王寺”。

1949年2月,“公私合营”。中共沈阳特别市政府接收,并改名为“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1956-1957年,“制冰厂”及“啤酒厂”部分车间并入“八王寺”。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酿酒厂”于“烧酒厂”并入“八王寺”,成立了“沈阳市酿酒工业公司”。

1965-1968年,“文革”开始。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打破了“八王寺”解放以后没有亏损的记录。

1976-1993年,“文革”结束后。厂名改为“沈阳市蜜糖厂”。次年,有恢复原厂名“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国民经济全面复苏、企业经营极大发展,“八王寺”汽水成为东北人最爱喝的饮料。

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

1993-2003年,“改革开放”时期。美国某著名可乐公司,以沈阳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于中国国营饮料厂合资经营、帮助中国民族饮料发展”的名义,将“八王寺”包括商标所有权、市场份额在内的全部资产并入其成立的“合资企业”,使其成为无力自保的“小股东”。至此,“八王寺”商标所有权被“可乐公司”拥有并封存达十年之久,人民喜爱的“八王寺”饮料被迫消亡。在“消灭”、吞并了“八王寺”原有市场和优势后,“可乐公司”又将为其承担全部债务的空壳-“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退还给地方政府,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民族品牌“八王寺”频临“灭亡”。

2003年,“深化改革”时期。困境中的“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被“吉福(沈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全资收购。新的经营管理团队经过艰苦努力,使其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并重新赢得了“金铎”与“八王寺”商标所有权。

2010年,“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弘扬名族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八王寺”在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选址够地,建设了及罐装生产、原浆生产、仓储配送、产品研发、注塑及吹瓶生产与一体的现代化碳酸饮料生产基地。同时在原厂址兴建“八王寺水文化博物馆”,以文献和实物等形式向社会展示“八王寺”等民族饮料企业的兴衰历史,以此唤醒民众爱国家、爱民族、自强奋进的传统精神。

2012年,在沈阳市首次开展的“食品安全标兵企业评选活动”中,“八王寺”被评为“2011.食品安全标兵企业”。

2012年1月10日,公司董事长李秀实与我国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委会正式签约,“八王寺”荣膺2013中国全运会唯一指定专用汽水。

2013年1月,经专家审核,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认定: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民族品牌“八王寺”为“辽宁老字号”,5月23日辽宁省服务委领导亲自为“八王寺”颁发了“辽宁老字号”的牌匾和证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