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杭举办,市职技校“四融机制”受关注与肯定

2018-05-28 11:19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梦楚

近日,中德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外国语学院闭幕。会议围绕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和环境教育三个板块展开专题研讨,其中职业教育板块研讨的主题是:可持续教育视野下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

交流环节,全省5所学校作典型发言。其中,我市职技校校长王钟宝以《“四融机制”下的中职专业建设》为题,介绍了该校如何破解学校专业教学实践与企业生产实践“难对接”、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经济效益“难共赢”问题,引起了全省各中职学校校长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认为该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和借鉴。

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筹))的“四融机制”是哪四个机制?它如何破解两大难题,使市职技校专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王钟宝介绍,四融机制,即基地建设融合机制、产教资源融合机制、双师培训融合机制、工学交替融合机制。

中德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杭举办,市职技校“四融机制”受关注与肯定

基地建设融合机制,即打造现代五金制造开放实训中心。市职技校实训中心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如德玛吉五轴加工中心、车削服务中心、3D打印设备、三坐标测量仪、沙迪克慢走丝线切割设备等,能承接各种高难度、高精度的产品加工业务。因此,该校出场地、设备、员工(学生),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模式。实训中心每年承接产品近百种,既满足了学生的技能学习多样化需求,使学生的技术得到提升,毕业后深受企业欢迎,又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经多年建设,市职技校实训中心获得“省级开放实训中心”“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真正的现代五金制造业开放实训中心。

产教资源融合机制,即针对企业需求实行“模块化”教学资源改造。市职技校打破原有知识体系,根据企业的产品制造或技术服务流程,设计问题情境、任务准备、遇到困惑、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五大板块,配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根据企业的职业、岗位、技术等不同,动态调整课程模块。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该校开发了232个项目16G容量的教学资源,面向全省中职学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点击量达到3.6万人次。市职技校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中职模具专业资源库基地校”。

中德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杭举办,市职技校“四融机制”受关注与肯定

双师培训融合机制,即由大师、名师引领师生成长。市职技校将企业中“大师级”的技术骨干请进学校,以老师的身份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该校还在省市级名师的带领下成立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带领工作室成员为企业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服务,培养合格型、骨干型、专家型教师队伍。目前,该校共拥有浙江省胡桂兰名师工作室等4个省市级名师工作室。该校李仲龙、蒋进等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到三年,但经过多次技改、产品生产等训练,已迅速成长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教练”。

工学交替融合机制,即开放教学为企业培育准员工。市职技校模拟企业工作场景,创设“真刀真枪”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导、试、析、做、评”五个步骤,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市职技校还将企业化管理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校企共同制定量化评价指标,开展岗位技能考核,打通了技能岗位的晋升通道。近三年,该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斩获7金2银。今年又有5位学生将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筹))“四融机制”下的专业建设,适应了我市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强劲需求。在一个个技术项目的攻关中,该校师生的技术智慧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未来,该校必将成为我市众多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坚强后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