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为全年的目标做好基础,开头要抓紧。经过一冬天的寒冷,人们从饮食上也要有相应的调整。

从养生角度来说,“春夏养阳”利于“阳气”生发,而春天特点是“生”,万物复苏,人也一样。从中医五行角度讲“春属木”“肝也属木”,春天是肝火旺盛季节,重点养肝。

春天饮食上要“忌三口”,指哪些?

1,忌羊肉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尤其是阴虚火旺者、热病及传染者。

春天吃羊肉容易上火,因羊肉属“热性”食物,经常吃会引发上火而导致胃疼、大便干结、咯血、咳嗽、黄痰、烦躁、失眠、乳房胀痛等症状。

但不是一定不能吃,可以适量吃一些,羊肉是一种温补强壮剂,因能起到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的作用

2,忌荔枝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凡阴虚火旺者不能吃或少吃,老年人少吃。

《食疗本草》记载荔枝:“多食则发热”。荔枝性温,多吃会发热上火而引起牙龈肿痛、出血或鼻衄,也可在体内引起糖代谢紊乱,建议糖尿病患者忌口。

有人吃过多荔枝会得一种低血糖症的“荔枝病”,而老年人吃多了可能会引起便秘。

3,忌桂圆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对热性体质、阴虚火旺者、舌苔厚腻者不宜食用。

桂圆,又称为“龙眼”,性温,《本草纲目》中记载“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

吃龙眼也有利于身心,具有安神保健、润肺开胃、滋阴补肾的作用。专家提醒每吃龙眼数量不要超过6两,否则会引起咽喉炎、虚火旺、便秘、糖尿病等症。

中医上春天养生有讲究,俗称“吃春”。春天以健脾养肝为主,日常可“吃三物”:

1,吃红枣

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以“多甘少酸”为饮食原则。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红枣,性温味甜,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脾虚食少、乏力便溏、气血津液不足、妇人脏躁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淀粉、有机酸、黏液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钙、磷、铁、锰等营养元素。

“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日吃十个枣,医生不用找”这些俗语也说明了枣健身益寿的作用。

2,吃春芽

《黄帝内经》中讲到“食岁谷”,意思是要吃时令食物。而春天里所有植物都生发出新鲜的嫩芽,可食用的春芽有很多,比如香椿、豆芽、蒜苗、莴苣等。

香椿,具有健脾开胃、利尿消炎、抗菌消炎的作用,但香椿为发物,所有慢性疾病患者少吃或不吃。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豆芽,也叫做豆芽菜,常见的有绿豆芽、黄豆芽等,其营养价值高,味道好,具有保护血管、视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豆芽中含有维生素E保护血管;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对视力具有保护作用;而绿豆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作用。

3,吃山药

山药是春天养生不能代替的食物之一,山药主要成分是淀粉,其中一部分转化为糊精,有利于助消化,所以山药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山药性平、味甘,经常吃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时“消灭”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平时容易出现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在春季更应该格外注意适度增加山药的摄入量。

另外,春季养生,更要养肝,一年少生病!

第一:情志养肝

在情志上,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之抑郁,应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一定要让情志生机盎然。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

专家称,春季应肝气,肝气旺则易怒,遇事需戒怒。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第二:作息养肝

中医上讲“人卧则血归于肝”,长时期处于工作状态,不能够使各个脏腑的血液及时地进入肝解毒,而“累“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养肝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最好晚上11点之前睡觉,不要熬夜,保证每天睡眠时间6-8小时。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第三:喝茶养肝

中医古籍称“茶为万病之药”。喝茶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促进毒素排出体外,减少毒素停留体内时间,损伤肝脏。

男人喝蒲公英根红茶,具有保肝利胆之功效。

蒲公英味苦、甘,归肝经。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对急性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的损伤 ,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同时还可降低酒精引起急性肝损伤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从而达到保肝作用。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女人喝刺玫红茶,具有养肝、延缓衰老之功效。

刺玫花性温,归肝经、胃经,具有健脾降火、和血散瘀的作用,能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轮回,还有助于缓和情绪。红茶不会伤胃,还能养胃,经常饮拥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对溃疡有一定效果。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第四:远离“三物”

导致肝脏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良习惯,比如长期喝酒、大鱼大肉、甚至为了省钱吃掉发霉的食物等。

远离“三物”更好保护肝脏。

1,远离酒精

研究显示,每天饮用超过80 g酒精且持续10年以上,患肝癌的危险比每天饮用小于80 g酒精高5倍。

适量喝酒有助于身心健康,但现代人很难做到“适量”,喝啤酒至少2-3瓶,喝白酒至少一斤,不然就不叫做“喝酒”。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2,远离发霉食物

发霉食物中易产生一种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它被身体摄取后,经吸收到肝脏,会引起肝脏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导致肝癌。

主要存在于一些霉变的大米、黄豆、花生、玉米等粮食、坚果中,放久变质的食用油也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3,远离油炸、腌制、烧烤类

这三类食物,也含有致癌物,比如苯巴比妥、二甲基亚硝酸盐等,所以尽量少吃这些食物。

第五:长按行间穴——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面色不健康,就是内脏器官出现了状况。脸色发黄说明脾胃虚、气血弱,与肝脏有密切关系。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失眠,容易造成肝气郁结,心情不畅快。肝血不足或肝火过旺也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致使气血不足、瘀滞,于是影响脸色。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

提醒:春天“吃三物”,“忌三口”,一年少生病!

具体方法:使用大拇趾按摩行间穴3分钟左右,需稍加用力,感觉到微痛为宜。也可光脚,用一只脚的拇趾去踩另一只脚的行间穴位置,每天不定时踩压,即能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