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中的真實的師徒四人是怎樣的?

秦長彬


第一個階段,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進入團隊之後,團隊之間的矛盾其實很多,最主要的矛盾其實不是三個徒弟之間的矛盾,而是徒弟和唐僧之間的矛盾很深。


三個徒弟是誰,一個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把十萬天兵天將乾的叫爸爸的齊天大聖,一個是掌控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就連沙和尚,看起來只是個捲簾大將,好像沒啥名氣,但聽聽人家咋說的:靈霄店裡我為尊。唐僧是啥樣子個啥,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觀音菩薩讓三個自以為牛逼的神仙保護這個凡人,能服?肯定不服啊,所以前期這三個徒弟也是當面叫師傅,背後卻並不承認這個師傅。

唐僧對於這三個徒弟也一樣,他其實也自視過高,比較自負,覺得老子把你們拯救出來,而且還讓你們皈依我佛,就好好的跟著我取經,聽我的話就行的意思。而且這個時候唐僧並沒有很明確的做好團隊的定位,對他來說,孫悟空和豬八戒是一樣的,也許強點兒,但交給孫悟空的事情交給豬八戒,沙和尚做都可以。這種想法不僅唐僧有,豬八戒也有。於是,三人之間的關係經歷了第一次轉折: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藏怒逐美猴王。總體上就是孫悟空太囂張,豬八戒看不過去就說孫悟空使障眼法,唐三藏呢,以為孫悟空殺了無辜的人,覺得孫悟空就是個刺頭兒,就逐出去了。孫悟空呢,對唐僧深懷感恩之心,基本上臨走之前還交代了好多。

然後事情大家就知道了,黃袍怪那一話,國王讓唐三藏他們抓妖怪,豬八戒就說,老子能捉,還表演了一番,出風頭,結果和沙和尚去了被打成了狗,沙和尚還被抓了,然後唐僧就被變成了老虎,這時候豬八戒就想散夥,根本沒有救人的想法,要不是白龍馬死死的勸他去找孫悟空,他應該真能幹得出這事兒來。白龍馬形容孫悟空是有情有義的猴王,豬八戒也說了,他當時候騙唐三藏說孫悟空壞話是故意的。而且孫悟空回來的時候有一個細節:孫悟空經過大海的時候下去洗了個澡,因為身上沾了妖氣,師傅不喜歡。這一難之後,唐僧就明白了,靠天靠地,也不如自己的大徒弟可靠,豬八戒也明白了自己鹹魚的身份,所以團隊的定位清晰了。

自此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師生關係,越來越默契。這時候唐僧和孫悟空之間的關係,就相當於重新找到了組織,孫悟空開始擺正自己佛門子弟的身份,從野性,開始向人性轉變。唐僧也開始認真的教導幾個徒弟,傳授他們做人的道理,雖然書中沒有說,但是肯定有的,眾人基本上都開始變化對唐僧的態度,基本上一片和諧了。

後來就來到了第二個重要的轉折:真假美猴王。孫悟空這時候基本上已經沒有猴性了,但還有一絲野性,如來認出假猴王的時候,孫悟空一棒打死了他,說已經除了二心,你該回去了。第三個階段到了,這時候孫悟空徹底放下了自己的也行,開始向佛性轉變,而這時候孫悟空和唐僧之間的關係,已經從師徒變成了亦師亦友,書中也寫了好多,孫悟空給他師傅解惑,給他師弟們解惑,可以說,師徒兩個人基本上是如魚得水了,基本沒隔閡了,差不多就這樣了,是豬八戒和沙和尚也越來越服孫悟空,徹底心服口服了


麥克柯里昂V


我們就單說長相,唐僧暫且先不提,至少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長相絕對不像電視劇裡那樣,長得還有點可愛。原著裡的相貌那是真的能把人給嚇死的。

先看孫悟空,路人稱呼其為“毛臉雷公嘴的和尚”,原著裡對其相貌的描寫是“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象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

還有獠牙,你想象一下這得有多恐怖。原著迷們都比較公認《西遊.伏妖篇》的孫悟空最為符合原著裡的形象。

再看豬八戒,那更是比孫悟空還要醜得多,把原著中獅駝嶺裡太白金星扮作的老人嚇得魂不附體,評價道:“爺爺呀!今夜做的什麼惡夢,遇著這夥惡人!為先的那和尚醜便醜,還有三分人相;這個和尚,怎麼這等個碓梃嘴,蒲扇耳朵,鐵片臉,旂毛頸項,一分人氣兒也沒有了!”(和孫悟空形成對比)

八戒也迷之自信,嘻嘻笑道:“我醜雖然醜,但耐看,老公公多看兩眼就覺得好看了!”

豬八戒在高老莊初次登場,作者是這麼描述其外貌——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 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是一個野豬精的形象,並且也是有獠牙的。

八戒曾在第20回自誇道:“不瞞師父說,老豬自從跟了你,這些時俊了許多哩。若象往常在高老莊走時,把嘴朝前一掬,把耳兩頭一擺,常嚇殺二三十人哩。

其相貌差不多如下圖所示吧!

至於沙僧,雖比豬八戒和孫悟空好看了點,但相貌也是凶神惡煞。

《西遊記》第二十九回,唐僧向寶象國國王介紹時,有詳細的沙僧外貌描寫:

第二個徒弟姓沙,法名悟淨和尚,他生得身長丈二,臂闊三停,臉如藍靛,口似血盆,眼光閃灼,牙齒排釘。

注意一丈二的身高,換算成今天的單位就是4米,簡直是個“巨人”。並且“臉如藍靛”,也就是說他的臉應該是藍黑色的。《西遊.伏妖篇》的沙僧也更為符合原著形象。



繹小清


如果是詢問人物原型的話,那麼除了唐僧以外,其他都是不確定的。

唐僧的人物原型是玄奘。這個沒有任何爭議。玄奘是唐代初年時候的著名高僧,他本人也確實曾經前往印度學習佛教經典,並且將佛經帶回國內,之後一直從事佛經的翻譯工作。玄奘歷史形象和藝術形象有一定差異。小說當中的玄奘,有一些懦弱,又有一些記仇,還不辨是非。形象相對負面。這與玄奘的歷史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堅持取經的決心上,兩者確實是一致的。

孫悟空的人物原型,主流說法認為是石槃陀。石槃陀是西域的一個強盜。在玄奘路經西域的時候,壹度以拜師為名接近玄奘,想要搶奪玄奘的財物。但是被玄奘感悟,之後主動離去。這是玄奘取經路上的一個小插曲。學者們認為,石磐陀是胡人,後世訛傳為猢猻,從而創造了孫悟空這樣的人物形象。季羨林提出,孫悟空的人物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努曼。哈努曼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但問題在於,羅摩衍那傳入中國的歷史非常晚,解放以後才有完整中譯本。而孫悟空的藝術形象,目前認為至少在唐代晚期或者五代時期就已經出現,在這個時候,中國人根本不瞭解哈努曼的形象。所以這種說法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還有一些非主流說法,比如水猴子,在學界幾乎沒有認同。

豬八戒的人物原型,目前為止沒有可靠的說法。豬八戒人物形象出現,最早是在元雜劇當中。後來被西遊記所吸收。元雜劇的史料相當匱乏,所以研究這個人物形象的原型非常困難,目前沒有可靠的結論。

沙和尚是一個相對邊緣化的角色,出現的時間比孫悟空略晚,但是比豬八戒早。一般認為,宋代的時候正式形成了這個形象。沙和尚的原型也是有多種說法的。有人認為,這個人物形象源於河神。這是因為原著當中,沙和尚駐守流沙河,相關的描述與河神有一些關係。也有人認為沙和尚源於玄奘歷史上真實的嚮導。這是比較大唐西域記和三藏法師傳以及西遊記之後得出的結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沙和尚的原型也是石槃陀。這種觀點認為,石槃陀在演義的描述下,被分割為兩個人物形象。分別成為了孫悟空和沙和尚。


zyb38537240


《西遊記》有著太多的影視版本,在被大量改動的同時,原著的影響力和原汁原味也被削弱了。所以,《西遊記》可以說是被大家誤會最深的一部名著。


原著中,光是師徒四人的相貌和性格就與我們的固有印象有著很大不同。首先是唐僧。在影視劇中,唐僧是個細皮嫩肉的和尚,不僅仁愛天下,還有大智慧。但在原著中,唐僧卻是一身膿包樣,不僅多愁善感,還個性怯懦,每次被妖精抓住都要哭一次才罷休。


他也因此受盡了孫悟空的嫌棄。就拿第十五回來說,唐僧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說著說著,淚如雨下。孫悟空哪裡忍得住暴躁,直接發作道:“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麼!”然後是孫悟空。


在大家心目中,孫悟空一定是個油頭粉面的美猴王形象。但在原著中,按照第二回和第三十六回的描述,他其實是一隻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而且身高不足 1.28 米的“醜猴”,簡直可以說是又矮又醜,長相可怖。


其次是豬八戒。在原著中,豬八戒也沒有那麼豬頭豬腦,反而有著影帝和段子手屬性。比如在第三十九回中,八戒道:“我且哭個樣子你看看。”話音剛落就粘涎答答、眼淚汪汪,絮絮叨叨地哭起來,完全是影帝附身。在第七十五回中,在孫悟空被妖精一口吞下後,他埋怨道:“今日還是個和尚,明日就是個大恭也!”,實在是妙語連珠。


最後是沙僧。大家都以為沙僧是個任勞任怨、憨厚老實的好男人,但其實他也會拆隊友的臺,平時也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並沒有像劇中經常唸叨“若是大師兄在”之類的話。原著和影視劇的差異遠不止這麼多,如果想還原真實的師徒四人,看劇是沒有用的,讀原著才是正解。


巴塞電影


從原著來看,孫悟空 豬八戒 沙和尚 他們都實實在在的妖,殺人吃人更是家常便飯,電視劇都是藝術加工美化之後的,反倒是星爺的電影更忠實於原著!如果根據原著重拍《西遊記》絕對是大片,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