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现金?央行: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消费者有支付选择权

手机就是钱包。在移动支付时代,不带现金出门已经成为大部分国人生活的常态。出行、购物、吃饭,凡是用得上现金交易的地方几乎都能用移动支付完成,甚至有乞讨者也摆上了二维码。

拒收现金?央行: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消费者有支付选择权

同时,移动支付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张名片,不少老外为中国移动支付的便捷折服。在老外眼里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支付宝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拒收现金?央行: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消费者有支付选择权

去年,有一则颇具喜感的新闻:

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民中在线下购物时使用过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比例达到61.6%,用户规模达4.63亿。

巨头们也在推波助澜,腾讯、阿里纷纷推出无现金日、无现金周等活动。2017年马云曾喊出:希望用5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

然而,复杂的综合体,你永远可以找到它的两面性,无现金也不例外。在无现金支付的大潮下,一些问题被我们忽略了:一些商户拒收人民币现金损害消费者选择权;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诈骗;还有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由此带来不便。

央行出手整治拒收现金行为: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针对这些情况,今天(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同时,央行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拒收现金?央行: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消费者有支付选择权

央行公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下统称现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 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