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現金?央行: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消費者有支付選擇權

手機就是錢包。在移動支付時代,不帶現金出門已經成為大部分國人生活的常態。出行、購物、吃飯,凡是用得上現金交易的地方几乎都能用移動支付完成,甚至有乞討者也擺上了二維碼。

拒收現金?央行: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消費者有支付選擇權

同時,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現代中國的一張名片,不少老外為中國移動支付的便捷折服。在老外眼裡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中,支付寶也佔據了一席之地。

拒收現金?央行: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消費者有支付選擇權

去年,有一則頗具喜感的新聞:

有兩名男子從外地來到杭州搶劫,搶了三家便利店。但由於現在消費者多采用無現金支付,所以便利店裡現金很少,兩名男子一共才搶到兩千餘元,算上路費和工具費,竟然“虧本”了。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民中在線下購物時使用過手機網上支付結算的比例達到61.6%,用戶規模達4.63億。

巨頭們也在推波助瀾,騰訊、阿里紛紛推出無現金日、無現金周等活動。2017年馬雲曾喊出:希望用5年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

然而,複雜的綜合體,你永遠可以找到它的兩面性,無現金也不例外。在無現金支付的大潮下,一些問題被我們忽略了:一些商戶拒收人民幣現金損害消費者選擇權;越來越多的移動支付詐騙;還有不少老年人不會使用移動支付由此帶來不便。

央行出手整治拒收現金行為:不得炒作“無現金”概念

針對這些情況,今天(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對拒收現金行為進行整治。同時,央行表示,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時,不得炒作“無現金”概念。

拒收現金?央行: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消費者有支付選擇權

央行公告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以下統稱現金)。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 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依法應當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