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洟源最美七月天,菌香时节恰逢君”。一年一度的易门菌交会拉开大幕。

“聚集华夏山珍,推动绿色发展”的菌交会主题,表达出新起点的易门县正立足区域经济大格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标定食用菌特色产业新坐标——依托菌交会省际综合性商贸平台,发挥特色优势、资源优势,聚集创新发展要素,打好“绿色食品牌”,推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让“云菌之乡”成为易门新名片。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创新发展理念——青山常在 山珍长存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97%的山区面积,73.2%的森林覆盖率,复杂地貌,特殊气候,让易门这片滇中宝地上的万顷森林成为野生菌繁育佳所。每逢菌香时节,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鸡油菌、虎掌菌、鸡枞、松茸、块菌……百余种野生食用菌争相上市。统计显示,全县每年野生食用菌采收量约为1000至1500吨,鲜菌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为“云菌”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易门县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茂密、泉水清澈,森林覆盖率达99.1%。潘泉 摄

截至目前,易门县有6.6万亩林地实现人工保护采菌,仅占全县野生菌林地资源面积的13.3%。“包山养菌”林农325户,涉及面积3.3万亩,仅占全县人工保护采菌面积的一半。全县尚有43万亩林地可适宜实施人工抚育促繁,野生食用菌增产空间仍然较大。

近年来,为满足日趋扩大的食用菌加工产能需求,易门县积极探索包括食用菌人工种植。包括德桦菌业、山里香在内的4户企业开始从事林下仿生栽培和标准化设施种植,涉及面积超过1000亩,产量超过2000吨。

业内认为,通过推进林权流转、林地承包,积极构建多元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是推进全县野生食用菌增量提质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全县20余万亩林果种植基地,构建“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培育适销优良菌种,大力发展人工栽培,是提升全县食用菌资源支撑的有效途径。

创新发展理念,紧扣绿色发展主弦,围绕增总产,提品质,强支撑要求,在保护与开发中构建集自然生长、人工促繁和仿生栽培、设施种植为一体的资源培育体系。让绿水长流、青山常在、山珍长存,是易门县打造“云菌之乡”新名片的基础保障。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创新发展模式——调优结构 产业融合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97%的山区面积,73.2%的森林覆盖率,复杂地貌,特殊气候,让易门这片滇中宝地上的万顷森林成为野生菌繁育佳所。每逢菌香时节,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鸡油菌、虎掌菌、鸡枞、松茸、块菌……百余种野生食用菌争相上市。统计显示,全县每年野生食用菌采收量约为1000至1500吨,鲜菌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为“云菌”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截至目前,易门县有6.6万亩林地实现人工保护采菌,仅占全县野生菌林地资源面积的13.3%。“包山养菌”林农325户,涉及面积3.3万亩,仅占全县人工保护采菌面积的一半。全县尚有43万亩林地可适宜实施人工抚育促繁,野生食用菌增产空间仍然较大。

近年来,为满足日趋扩大的食用菌加工产能需求,易门县积极探索包括食用菌人工种植。包括德桦菌业、山里香在内的4户企业开始从事林下仿生栽培和标准化设施种植,涉及面积超过1000亩,产量超过2000吨。

业内认为,通过推进林权流转、林地承包,积极构建多元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是推进全县野生食用菌增量提质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全县20余万亩林果种植基地,构建“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培育适销优良菌种,大力发展人工栽培,是提升全县食用菌资源支撑的有效途径。

创新发展理念,紧扣绿色发展主弦,围绕增总产,提品质,强支撑要求,在保护与开发中构建集自然生长、人工促繁和仿生栽培、设施种植为一体的资源培育体系。让绿水长流、青山常在、山珍长存,是易门县打造“云菌之乡”新名片的基础保障。

从盐渍菌到罐头菌,从冻干菌到即食菌,从品尝菌火锅到畅游“菌乐谷”,从“森林人家”体验山林采菌到野生菌博物馆领略菌乡文化。立足用好资源做精产业,易门县构建起了采集、餐饮、加工、旅游、文化为一体,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云菌”产业链。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截至目前,全县拥有从事食用菌加工的龙头企业达8家,年产值超过3亿元。2017年丛山、康源、益生、山里香4户重点企业产值达2.6亿元,出口创汇669万美元,以食用菌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成为其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30户菌火锅专业餐饮店、60户食用菌餐饮店、15户“森林”人家,成就了易门“野生食用菌美食之乡”美名。发展野生食用菌特色餐饮,发掘民族民俗文化,打造旅游精品,培育壮大旅游服务业。2017年,全县野生食用菌餐饮旅游业收入达2.9亿元。

山里香开发食用菌即食型系列产品俏销市场,益生上马低温碾磨生产线开发松露粉产品,陈记开始着手改造店面建设亭院式餐饮店,元源着手打造野生菌促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现代农业庄园。抢抓新机遇,易门县“云菌”产业结构调整提档升级步伐加快。

业内认为,随着易门县入列全省十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规划食用菌产业发展重点县,丛山、山里香成为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企业,为推进食用菌加工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建设“云南省特色餐饮发展示范县”,发展全域旅游,则为易门县提档升级生态旅游服务业创造了新契机。

创新发展模式,围绕优结构、促融合、提质量要求,引进高端产能,升级存量企业,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产品链向休闲食品、保健品、生物医药方向延伸。打造餐饮旅游精品,构建集赏、采、食、购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培育新主体,搭建新平台,培植大产业,推进新一轮产业融合,是易门县打造“云菌之乡”新名片的重点抓手。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创新发展路径——塑造品牌 拓展市场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2017年成功举办十三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建成野生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丛山”“云易康源”“云之南”“山里香”等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立足打好品牌拓展市场,易门县“云菌”产业开始走上了市场化聚集资源,品牌化拓展市场的发展新路径。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易门菌交会首日交易量突破300吨

据统计,十三届菌交会累计吸引县内外参展交易客商及游客271万人次,累计实现菌类交易量1.4万吨。经过多年运作和积累,菌交会已成为集会展交易、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省际综合性商贸平台。

投资4200万元建成占地120亩的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2017年交易量达6510吨,交易额约7.1亿元,直接为加工本地企业组织原料超过2000吨。依托市场聚集资源,易门县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丛山、康源、益生、山里香四大龙头企业立足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打造绿色品牌,食用菌系列产品入列“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云南省放心食品”“有机食品”“卫生A级食品”,2017年,包括冻干、罐头、保鲜在内的系列产品出口量达407吨。

业内认为,立足市场化运作办好菌交会,依托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网络建设食用菌交易中心,是搭建食用菌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推进省内外行业交流协作,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优势资源聚集,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

创新发展路径,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及区位优势,打造创新发展平台,聚集创新发展要素,促进原料基地、良种繁育、市场主体培育、知名品牌塑造、旅游文化开发“五大工程”实施,推进科技支撑、流通服务、融资服务 “三大平台”建设,是易门县打造“云菌之乡”新名片的最佳选择。

“云菌之乡”将是易门的新名片!易门鲜菌市场交易额过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