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天天擦皮鞋,日日洗襯衣。”這是1982年筆者到四川省華鎣市工作和生活的切身感受。

1978年,伴隨改革開放在華鎣山西麓的礦區小鎮雙河場建置起來的為當地軍工和煤炭、水泥等工礦企業服務的華鎣,建成區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城區主幹道不足500米。穿城而過的母親河清溪河和漩溪河,汙水橫流、臭氣瀰漫;城中窪地花園壩,礦渣成山、垃圾遍佈。當時戲稱華鎣市鎣城是“七十一條街,九十二條河”,而“其實一條街,就是二條河”;“一條街道看到頭,百貨公司兩層樓,要看沒看頭,要耍沒耍頭”,更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環境汙染較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境內的八大軍工企業相繼外遷,剩下的全是煤炭、水泥等資源型企業,華鎣成了名符其實的“煤都”。

面對搬走地方經濟半壁河山的軍工企業外遷,華鎣兒女在陣痛中及時掀起了第二次創業熱潮,並在“擴城靚市”、著力改善城市環境理念中,相繼建起了南北“十里長街”、廣(廣安)(華鎣)華大道、華鎣山廣場等地標性建築。

“一黑(煤炭)一白(水泥)”的產業雖然書寫了促進華鎣經濟發展的輝煌歷史,但由此也揹負了資源枯竭和環境汙染帶來的惡果。2009年3月,該市被列為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城市後,華鎣兒女掀起了第三次創業熱潮,在相繼關閉130多家煤礦、水泥等礦山資源型企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並堅持生態修復、綠色發展和擴城靚市,相繼投入巨資興建了工業新城、鎣西新城、城北廣場及城市骨幹道路——新華大道、環城路和廣(廣安)華(華鎣)同城大道。

目前,華鎣市城區建成區面積已達14平方公里,人口已達10萬人,城鎮化率接近49%,城區主幹道已達20餘公里。同時,城市轉型後在“無中生有”中發展起來的80多家電子企業,其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地。在革命老區、“紅巖故里”華鎣山下,一座產城相融的“工業城,旅遊市”,在新時代已悄然崛起。(邱海鷹 文/圖)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射洪廟而今變成藍天白雲、綠樹成蔭的城北廣場和高速公路出口(2017年5月3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鎣城杜家坪及明光路片區在潔白的雲朵映襯下如夢如幻,美麗祥和(2018年7月10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穿城而過的母親河清溪河1978年的景象(申小華 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主城區濱河東路1979年10月的景象( 申小華 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山生態廣場在潔白的雲朵映襯下顯得美麗祥和(2018年7月10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華鎣山生態廣場1998年3月的景象。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市民在華鎣山生態廣場品茶休閒(2018年2月16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鎣西新城及紅星路片區,在潔白的雲朵映襯下顯得美麗祥和(2018年7月10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連接鎣城、鎣西新城、工業新城的清溪河大橋(2018年4月2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連接鎣城、鎣西新城、工業新城的清溪河大橋修建前景象(2012年8月2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工業新城一角(2016年1月30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原在煤炭企業、現在工業新城電子產業園開心工作的員工(2018年1月11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為、海爾等知名企業的客商在華鎣市工業新城電子產業園參觀。(2018年5月22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市民在華鎣市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城北廣場玩耍(2018年5月5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市民在天池湖畔的垂柳下欣賞美麗的晚霞和湖光山色(2018年6月27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華鎣市鎣城首座的居民在鳥語花香的小區內行走(2018年2月26日攝)。

四川華鎣:“煤都”之變

1978年11月, 華鎣雙河場的居民載歌載舞慶祝建置華鎣工農示範區(申小華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