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推開大門,一塘荷花盛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抬眼處,筆架山鬱鬱蔥蔥,文都河水潺潺流過。已離村30多年的閆穎華,去年把閒置已久的老宅重新翻蓋入住,“打開家門就是青山綠水,十分賞心悅目”。

閆穎華的老宅所在地即南文都村,位於革命老區河北省平山縣,距中國革命聖地西柏坡僅數公里,晉察冀軍區四分區司令部曾駐紮於此。

臨近中午,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荷塘邊的廣場上納涼。閆穎華說,兩年多前,這裡還是臭水溝,垃圾也很多。村裡的變化,始自2016年“老張”任駐村“第一書記”。

“老張”是石家莊市工商業聯合會秘書長、南文都村第一書記張端樹,今年49歲。他還記得剛來時的情景:街道旁都是豬圈、土建廁所,臭氣熏天……一些村民對他也“不看好”,擔心不能沉下來。

「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南文都村集荷花種植、甲魚養殖、垂釣採摘於一體的荷花池塘景觀項目 房現玉 攝

張端樹下決心,先從改變村容村貌開始,“讓他們看看”。

他開始邀請一批批企業到村中考察,謀求合作。2016年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由企業先行墊付資金基礎上,村裡先後拆除土建廁所67座、豬圈70個、破舊圍牆600多米,鋪設集排汙、供水於一體的地下管網,並硬化街道、安裝太陽能路燈。

村文化活動室、古戲臺等原有建設設施也得以修繕,兩個共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改建完成,還設置了籃球場、涼亭、健身設施等。

“現在村子很乾淨、很漂亮,想讓朋友們也看看我們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碩士的範震,假期常與弟弟一起在村裡散步、拍照併發布到朋友圈。

隨著環境一起變好的,還有村民的生活。張端樹說,村裡人均耕地僅0.64畝,村民思想保守、落後,以往的扶貧多屬於“輸血式”,村民增收缺乏有效保障。

經走訪調研,他從南文都村的山水人文和相鄰的西柏坡旅遊景區中發現了旅遊價值,理出了開發式扶貧的頭緒。最終引進河北柏勝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村裡建設以葡萄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旅遊園區項目,集種、養、休、遊、娛於一體。

此外,還採取村企合作模式,打造了集荷花種植、甲魚養殖、垂釣採摘於一體的荷花池塘景觀項目。

村民範圈桃家2016年實現脫貧。她說,此前種地一年才收入兩三千元,而在葡萄園打工,“我一個人兩個月就能掙回原先一年的錢”。

家裡的收入並不止於此:土地流轉給葡萄園區,每年可得千元;扶貧資金和5萬扶貧小額貸款入股葡萄園區和荷花池塘,每年有分紅;加上丈夫外出打工,每年3000元的光伏扶貧補助,一年至少收入2萬多元。

以前只會種玉米、花生的範圈桃,如今學會了種植葡萄、做葡萄酒,還學會了說普通話,“現在常接觸到外面的人,眼界和思想都開闊了”。

葡萄園區項目現場負責人楊宗仁稱,2016年以來,葡萄園區招聘當地用工,僅工資支付就達150多萬元。

2015年底,南文都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203人,貧困發生率將近三成。兩年多來村民人均增收3500元,目前,貧困戶僅剩1戶2人,基本實現整村脫貧。

“目前,葡萄園、荷花池兩個項目均已實現初步收益,生態餐廳初具營業條件,山上也種植了核桃樹等經濟林木。”張端樹說,下一步,將借勢西柏坡景區發展鄉村旅遊,解決當地富餘勞動力就業的同時,帶動文都河流域三個村莊發展生態旅遊及接待。

2017年底,張端樹扶貧工作服務期滿,不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得知此消息,村民聯名寫信挽留。最終他選擇留下來:“如果可以,就在這幹到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

「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脫貧攻堅」太行山村“南文都”之變:有山有水有荷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