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三板斧”讓這個搬遷小村徹底變了樣

雲南網訊(記者 翟芯冉 通訊員 董詩林)“生產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居環境變美了,道路寬敞了,住房穩固了,活動場所也有了,這些都要感恩黨、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遮島鎮水箐村委會吉富村搬遷點建檔立卡戶尹可同對近年來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讚不絕口。

脱贫“三板斧”让这个搬迁小村彻底变了样

搬遷點吉富村一角

梁河縣城遮島鎮是全縣易地扶貧搬遷重要承接地之一,隨著一批批國家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落實,越來越多的搬遷點建在縣城周邊,給搬遷點群眾帶來了生產生活上的極大便利。遮島鎮在積極做好易地搬遷群眾各項基本保障的同時,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核心引領作用的發揮途徑,通過實施挪“窮窩”、拔“窮根”、換“窮業”的脫貧攻堅“三板斧”,讓昔日的小山村變了樣。

原來的遮島鎮水箐村地處地質災害嚴重的半山地帶,交通等基礎設施滯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艱苦,發展產業帶動經濟更是受到極大限制。國家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後,水箐村爭取到該項目後逐步實施了易地搬遷,在搬遷點新建了吉富村。水箐村最先完成搬遷的34戶150人成為了吉富村首批村民,其中有建檔立卡戶10戶50人。

上下聯動聚合力——挪“窮窩”

為了推動易地搬遷工作順利進行,梁河縣落實縣處級領導掛點工作機制,每個搬遷點都由一個縣處級領導掛點督戰,統籌解決搬遷點各方面工作。與此同時,遮島鎮黨委指派黨委班子成員,並選派業務素質高、能力強的工作人員組成工作隊,具體負責搬遷點日常事務。此外,涉及的村“兩委”成員分工聯繫各個搬遷點,配合縣、鎮工作組開展工作,搬遷點組建起黨員突擊隊,在搬遷點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志願服務、群眾意見收集反饋等工作。

脱贫“三板斧”让这个搬迁小村彻底变了样

主題教育宣講會走進吉富村

在堅強的黨組織領導下,構建起上下聯動、層層落實、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匯聚各方力量,保障了易地搬遷項目順利推進。搬遷點吉富村從2016年底開工建設,至2017年底民建主體工程全部竣工,截至2019年6月底搬遷群眾已全部搬遷入住,舊房拆除率為100%,讓搬遷群眾徹底挪“窮窩”。

黨建引領強治理——拔“窮根”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遮島鎮黨委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在完成搬遷後成立了吉富村黨支部,採取“黨建+依法治村”、“黨建+群眾自治”、“黨建+管理服務”多管齊下的方式,引領搬遷點的基層治理持續向好。

水箐村屬於整村搬遷,搬遷後群眾分散安置在各個搬遷點,僅吉富村就涉及原來6個村民小組的村民。為合理解決過渡時期“管理難”的問題,遮島鎮黨委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實行村民小組和居民小組“雙重管理”的治理模式。

脱贫“三板斧”让这个搬迁小村彻底变了样

吉富村在家政公司務工人員

在原有村組建制的基礎上,以村民集中安置點為基礎設立居民小組,按照程序推選公益心強的村民擔任居民小組組長、副組長,組建起安置點居民自治組織,在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遷入地各項管理工作。針對遷出地涉及的村組集體資產、山林、土地承包等問題,繼續由村民小組長、副組長負責。實施“雙重管理”後,各項涉遷工作實現了無縫對接,最大程度上維護了群眾利益,促進了搬遷點社會治安和諧穩定。

為了徹底轉變落後的思想觀念,吉富村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的辦法,組織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從群眾洗臉、穿衣、打掃衛生等生活細節開始,做到不漏一村一戶一人,確保房前屋後、村容村貌的乾淨整潔,有效治理了髒亂差,全力打造“乾淨整潔型村莊”。

此外,在搬遷點開展“自強、誠信、感恩”系列活動,大力選樹孝老愛親、勤勞致富、熱心公益、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等模範典型,激發群眾主動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從思想和行動上徹底拔掉原來的“窮根”,持續鞏固扶貧成果。

組織幫找工作——換“窮業”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標。”吉富村距離搬遷前的居住地14公里,靠原來有限的山地發展農業生產已不現實。為解決搬遷點群眾的生產難題,遮島鎮黨委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結合搬遷點緊挨縣城的地域優勢,對搬遷人口就業狀況、技能培訓意願等情況進行摸排,在加大宣傳動員力度的同時,全面提升轉移就業的組織化程度,通過轉移就業的方式幫助搬遷點的群眾換掉“窮業”,在各種形式的務工中逐步增加經濟收入。

脱贫“三板斧”让这个搬迁小村彻底变了样

吉富村黨員活動室

在遮島鎮黨委的牽線搭橋下,吉富村積極探索“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的形式幫助搬遷群眾找工作。至目前,吉富村共有34戶46人在梁河縣放心家政服務中心進行登記就業,家政公司給予統一進行技能培訓和聯繫承接業務。截止2019年底,家政公司支付工人工資20餘萬元,人均增收3000餘元。吉富村群眾搬遷後實現轉移就業79人,其中省外12人、省內60人、經商5人、公益性崗位2人,勞動力轉移就業比率達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