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跡紀實

吳海燕,一個很是普通的名字,對於一年前的舟曲人民來說,她的一切鮮為人知。“吳書記”,一聲簡單的問候,卻包含著舟曲14萬幹部群眾發自肺腑的真摯情感。“大山裡飛來一隻海燕”,一篇短短的散文詩,曾一度刷爆了舟曲人民的朋友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以她典型事蹟為原型的文藝節目,教育和感染著舟曲縣廣大幹部群眾;一聲“閨女書記、三通書記”飽含了舟曲百姓對她的無比敬仰和深切親情;“吳書記要走”,這別樣沉重的5個字,帶給了藏鄉兒女依依不捨與濃濃牽掛。能在短短的一年裡,便成為舟曲縣廣大幹部群眾熟知的“紅人”,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她是一個普通的人

吳海燕,女,漢族,1973年6月出生,湖北紅安人,1987年12月入伍,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先後工作於蘭州軍區和甘肅省水利廳。

2017年8月,已經在甘肅省水利廳工作了7個年頭的她,響應黨中央脫貧攻堅號召,掛職國家級深度貧困縣舟曲縣委副書記。在接到掛職任務後,吳海燕就急急忙忙從蘭州出發,趕往自己掛職的目的地——舟曲縣,一個曾在她心底留下了不可磨滅印記的地方。記憶裡,2010年8月8日,還在軍區機關的她隨著部隊,帶著裝備,晝夜兼程趕赴舟曲災區,奮戰在搶險第一線。從那時候起,滿目瘡痍的舟曲就留在了她記憶的深處……

8月份,正值汛期,前往舟曲的道路上到處都是山體滑坡和塌方下來的碎石,車子一路顛波,本來就暈車的她,加之七彎八拐的道路,一路上,吐了個七葷八素,人已幾乎虛脫變了形……

“其實來之前,還是作好心理準備的,結果,暈車這事兒讓自已還沒到舟曲就暈頭昏腦了,還真擔心過自已能不能適應下鄉的工作,不過自已現在早都適應過來了,要不還真沒法開展工作,給組織沒法交待了”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但每次提起這件事,作為縣委副書記的吳海燕還是會露出一絲鄰家大姐的羞澀。

來的那天正好是8月8日,也在那一天晚上,強烈的震感驚醒了縣城熟睡的老百姓,對於舟曲人來講,8月8日,是一個縈繞心頭的噩夢,是一份不願被再度提起的傷痛,那一晚的地震讓極度敏感的舟曲兒女,徹夜難眠。當天晚上,縣委縣政府連夜召開搶險救災工作,作為剛來的她,由於暈車,人都還處於虛脫狀態,組織上想著讓她先休息沒有參加會議,她給縣委書記發去短信:“不要把我當作新來的,也不要把我當作掛職幹部,更不要把我當作女人給予照顧,我是來幹工作,不是接受照顧的。”就這樣,在剛來舟曲的第二天就揹著雙肩包進村入戶核查災情,毅然決然的在這個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西北山鄉住了下來。

她,一個白淨清秀,身體略顯單薄瘦小,長期在機關工作,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裡姑娘,一個說起自已泛起女人的羞澀,幹起工作不輸男人的女漢子,就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深入坪定鄉查看水源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深入坪定鄉開展水源地勘察工作

她是一個認真的人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再次來到舟曲,面對似曾熟悉卻十分陌生的環境,吳海燕用工作上長期形成的那份嚴謹和認真去直面工作中的各種困難。

“山外山、山連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陽山是崖(ai)、陰(ning)山是臺”

幾句短短的舟曲方言土語,清晰的勾勒出了舟曲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困境和短板:交通不便、人均佔地面積少、基礎設施欠賬大、自然災害頻發等惡劣的自然條件。一向不服輸的吳海燕,面對著如此複雜的工作條件,加之初來乍到不適應,更加激發出了她較真碰硬的鬥志。“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一直記在她筆記本的扉頁上。沒做過縣上的工作,堅持通過實踐來了解實情。不熟悉扶貧工作她就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及省州委的扶貧政策一字一字的研讀,在持續不斷的學習中把精神悟透、把政策吃透,不瞭解舟曲實情,她就從舟曲最偏遠的山後地區走起,一個村一個村的看,一個人一個人的問,看看村上是什麼樣子,問問群眾是什麼看法,在堅持調研中把情況摸透、把問題找準。短短的一年中,舟曲的19個鄉鎮處處都留下了吳海燕嬌小而柔弱的身影,即便是全縣最偏遠的博峪鎮,散佈在溝壑中高低錯落的15個村子裡,到處都有她長途跋涉的足跡,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不知摔倒了多少次,腳也不知崴了多少回,舊傷未好,又添新傷,在經常腳都腫得穿不進鞋的情況下,她購買了大號的鞋堅持下鄉。她,看似柔弱的身軀隱藏著巨大的力量,她的堅強、她的執著、她的堅韌,讓當地的幹部群眾都刮目相看、自嘆不如,深深為之動容。很快,她就成了幹部群眾眼裡的政策通、縣情通、農村通的“三通”書記。

“我覺得吳書記做事雷厲風行、分秒必爭,幹工作廢寢忘食、盡職盡責,她是一個對工作非常認真的人。”曾經與吳書記一起下過鄉的縣委組織部幹部房紅梅這樣評價她。“說八點出發,就絕不晚到一秒,說到哪個村去,再難走也要上去。”吳海燕的較真不止是自己,也深深影響和帶動著身邊的人。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在果耶鄉研究徵地拆遷和補貼相關工作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深入大峪鄉督查一戶一策制定工作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查看果耶鄉真莊磨村貧困戶災情

她是自家的人

“吳書記,她怎麼說呢,就好比是咱們自家的人一樣……”在問到吳海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她的幫扶聯繫戶楊張林有些羞澀,似乎有很多話說,又不知道從哪裡說起。

在舟曲掛職縣委副書記,吳海燕的具體職責是主抓駐村幫扶工作。在她掛職的一年中,抓好扶貧就成了她工作的關鍵詞。“一戶一策”政策實施後,她自已先反覆學習政策,與自已的幫扶聯繫戶深入溝通,花了三個多小時填寫出樣表,並記錄出心得體會,形成工作思路和經驗,在培訓會上進行講解,並親自帶領幫扶責任人、幫扶隊員走村入戶,幫助填寫“一戶一策”扶貧計劃。在制定“一戶一策”扶貧計劃中,她幾乎把舟曲縣大部分的貧困戶走了一遍,村民們沒一個不認識這個從省城來的海燕書記,村裡的阿婆們都親切叫她“閨女書記”。

除了按照分工全力做好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精準退出、扶貧政策落實、惠農資金使用等工作外,她對自己的幫扶聯繫戶也是特別上心。

“我自己就管這個幫扶嘛,要是自己做的有紕漏,那我這工作就別幹了。”說起這事,吳海燕顯得一臉輕鬆,但實際有多麼困難,周圍的鄉親們卻是記的很清。

楊張林是吳海燕聯繫幫扶的貧困戶,家裡一共5口人,身為戶主的他為多重三級殘疾,右手三指缺失,喪偶,家中母親72歲,勞動力減弱,整個家庭僅他一人依靠打工供養母親和3個孩子讀書。吳海燕經常自已掏錢給予資助,今年年初,吳海燕前往果耶鄉下鄉時,聽說楊張林兒子楊周百成學習成績進步了,吳海燕專門趕到楊張林家,掏出200元作為獎勵,鼓勵他好好讀書,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吳海燕說錢的事小,但給孩子精神上鼓勵的事大。前段時間降雨頻繁,楊張林家房屋的一面土牆倒塌了,聽到這個消息,吳海燕立馬趕往楊張林家,幫他排查房屋隱患、諮詢相關政策、爭取房屋維修資金,不到一天的時間,吳海燕就幫他解決了這些難題。

在吳海燕下鄉督查“一戶一策”工作的時候,無意間走進了武坪鄉毛忠忠家,在聊天的時候得知他患有腦瘤,家裡最小的孩子被診斷腦部有不明腫瘤,這對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家庭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面對著這樣的境況,吳海燕沒有選擇簡單的同情,沒有選擇短暫的慰問,而是一次次的查醫書、翻資料,用最專業、最真實的病例鼓勵毛忠忠一家不要失去信心,她還到處託同學、同事打聽治療兒童腦瘤的專家,以至於有的同學還以為是她親朋好友家的孩子生病了。

有一次,省援藏醫療隊的專家來到了博峪鎮。在瞭解到專家隊伍裡有治療兒童腦瘤方面的大夫後,吳海燕就立即把孩子接到接診點,親自抱上孩子去就醫,由於跑的太快太急,接診的專家還以為是她就是孩子的母親。

“她就是自家人。”這是楊張林和毛忠忠共同的心聲。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深入農戶家中瞭解情況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慰問老黨員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和曲告納鎮拉尕村村民親切交談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深入曲告納鄉岔吾古村貧困戶家中瞭解情況

她是我們需要的人

7月上旬的一天,忙完了手頭的工作,正要入睡的吳海燕接到了博峪鄉臥歐諾村黨支部書記薛代花的電話,原本剛有些睡意的她立馬變得清醒:“薛支書,村上沒什麼事兒吧?”

“你是不是要走了?”薛代花用哭腔問道。沒等她回答,電話裡便響起了啜泣的聲音。

在舟曲掛職的一年裡,吳海燕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漢藏兒女,淳樸的舟曲人民也把最真摯的感情給了這位“央金拉姆”。

當聽說這位舟曲閨女兒要走的消息,薛代花哭了,在打贏臥歐諾村脫貧攻堅戰的歲月裡,她們攜手奮鬥,在這一年裡,早已讓薛代花視吳書記為最親密的芳華戰友。

楊張林一家哭了,一年來吳書記的辛勞奔波和悉心幫扶早已讓他們全家覺得吳書記就是他們家的精神支柱。

果耶鄉勒阿村的阿媽們流著淚,便如同母親即將送走自己遠嫁的女兒,這位舟曲閨女兒掛職即將結束了。開心的笑容也許只需要一句話,但真誠的眼淚卻需要一顆真誠的心。

在舟曲掛職的一年中,吳海燕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為共產黨員和縣委副書記的責任擔當。抓管理,她結合縣情親自研究制定各項幫扶管理辦法,幫扶工作的日常管理日趨科學規範;抓項目,她積極與省上有關部門協調,先後爭取道路交通、人飲安全、危房改造項目資金1000餘萬元,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大幅提升;抓產業,她跑院所、跑企業,帶動中華峰、叢林藏雞養植,羊肚菌、中草藥種植等特色產業不斷髮展。她,就如一臺加滿油的機器,一直開滿馬力在高速運轉,就沒有停下來的時候。一年來,她跑遍了舟曲縣87個貧困村,卻幾乎很少回過蘭州的家;舟曲的鄉親親切地稱呼她“閨女書記”,但遠在蘭州的老母親卻沒見過閨女幾面,只能電話中隔空問候;她收穫了舟曲幹部群眾的切切深情,但卻把丈夫親人的親情無暇顧及;她從清秀白淨的柔弱女子變成了爬山涉水的“黑妞書記”。一說起吳書記,當地幹部都說“吳書記的工作作風,讓我們都感到慚愧,深深地感染和激勵我們這些當地的幹部”。

“這一切的努力,舟曲人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於我而言,吳海燕書記就是我們舟曲需要的人。”縣委領導石華雄如是說。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深入果耶鄉池幹村督查一戶一策制定工作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在峰迭鎮陽山村督查工作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調研武坪鄉沙場整治工作

她就是我們需要的人——優秀黨員幹部吳海燕同志工作事蹟紀實

深入江盤鄉督查指導一戶一策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