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小農思維:渴望旱澇保收的人,最後只能穩定地當一個窮人

體制內小農思維:渴望旱澇保收的人,最後只能穩定地當一個窮人

來源|喜馬拉雅FM喜馬頭條的精品課《聽10W+》

10年前考進銀行體系的人,當時有多少人羨慕。那可是當年的鐵飯碗,工資待遇那叫一個好。

體制內小農思維:渴望旱澇保收的人,最後只能穩定地當一個窮人

但現在呢?現在整個傳統銀行業被互聯網金融衝擊得不行,收入下滑,銀行的日子都難過,更別說銀行從業人員了。

有遠見的人,早就做出了選擇

我的另一個朋友,今天早上發了一條朋友圈:她三年半前從當時別人羨慕的外資銀行辭職出來,加入一家當地正在起步的財富管理公司,她說這三年是她進步最快的三年,也是財富增長最快的三年。

體制內小農思維:渴望旱澇保收的人,最後只能穩定地當一個窮人

很明顯,她很慶幸當初自己的勇氣和決定,帶著小小的驕傲。這不是靠個人努力成就自己的雞湯故事,因為個人成就這件事上,努力佔的比例很低。

她走的最正確的一步,就是選對了趨勢,拋棄了即將下沉的泰坦尼克,踏上了高成長的新賽道,這才是有可能成就自己的真正原因。

過去幾年,伴隨著外資銀行在國內的沒落,相對比的是中產階級的群體崛起,對於國內和海外理財的需求井噴式爆發,大資管的概念很火。所以財富管理公司的業績都很好。

很多財富管理從業者,一筆單子的佣金,就是過去在銀行半年一年的薪水,工作幾年,買車買車的人比比皆是。就像前些年的房產中介,碰上房地產行業井噴發展,一樣道理。

為什麼父母以前說的,現在是錯的

有些人說,出來混風險大呀,這幾年行情好,過幾年行情不好了咋辦呢?我們知道,任何行業都有生命週期的,一個行業永遠增長是不現實的,因為這違背規律。所以我本人,從來就不相信鐵飯碗行業這種事。我們的父母之所以認為公務員、銀行之類的好,是因為在他們的概念裡,這些行業還處在上升曲線裡。

體制內小農思維:渴望旱澇保收的人,最後只能穩定地當一個窮人

他們也沒錯——他們年輕的時候,這些行業的確處於上升曲線。而有眼光的人,能夠看到這些行業如今真實的現狀。不管是因為政策限制,還是因為市場競爭,事實是,這些行業幾年前就過了上升趨勢的頂點,已經處在很明顯的下降通道里。

所以,當年被父母苦口婆心“忽悠”進了體制內,自信滿滿地向同齡人炫耀工作的孩子們,現在就不得不面對收入越來越低,工作越來越雞肋的窘境。

問父母?他們的父母也只能是一臉懵逼,啞口無言。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沒有經驗,不知道會發生這種事情。他們沒經歷過一個行業的完整週期,他們真的不懂。他們把短暫的現象,錯當成了永恆,他們不夠敬畏週期。

有種出來混的,哪有怕失業的

那些真正出來混的人,比如我那個轉行財富管理的朋友,就懂得如何抓住行業上升的趨勢,把財富的增長曲線弄得和行業增長一樣漂亮。當然,只要是一條曲線,一定會存在峰值,然後開始進入平穩期,甚至向下走。到時候她該怎麼辦呢?

其實沒有關係的,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那樣活的也太容易了。選擇的關鍵,是要先在一個上升趨勢裡賺到錢。掙到錢,這意味著有現金在手。

現金流有多重要呢?你會發現,很多想要跳出體制的人,最終都沒出來。你不能一概嘲笑他們沒勇氣,有些人是真的跳不出來。

體制內小農思維:渴望旱澇保收的人,最後只能穩定地當一個窮人

為什麼?因為沒有資本。體制內升不上去的,根本沒什麼錢。只有資本才能給勇氣帶來足夠的底氣。

最後說一句,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是混市場的,那麼希望我們都能活在行業的增長曲線裡,並且時刻提醒自己如何跨越行業週期,不斷升級打怪,成就更好的自己,提升自己的財富價值和人生價值。

如果你在體制內工作,我衷心希望你不管喜不喜歡你的工作,都能時刻保持警惕,擁有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另外有可能的話,不管是靠副業還是怎麼樣,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那是你未來有可能離開的勇氣和底氣。

關於主播:

《聽10W+》喜馬頭條出品。捕捉朋友圈最獨特觀點,最新、最熱話題。網絡朋友圈大事記,讓您隨時隨地掌握朋友圈動態。爆款、石錘、吐槽、吃瓜……總有一款適合您。助您打開腦洞,一身輕鬆。

關於喜馬拉雅: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體制內小農思維:渴望旱澇保收的人,最後只能穩定地當一個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