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家庭債務越來越高,東部、80後和工薪階層的負債最重?

看侃影娛


最近兩年,家庭債務備受關注。

半月談的一則報道曾經刷屏,其中顯示,我國家庭槓桿率近年來逐年攀升,2006~2016年槓桿率從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達到50%上下,10年間增長3倍。

家庭債務增速令人吃驚。

真相到底如何,“NM知本產融服務區”查詢了大量資料,請跟我們看一些機構的研究結論。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指出,從國際比較來看,2016年中國居民部門負債和勞動報酬之比是90%,而2008年不到50%;美國這一比值2008年是140%,2016年降到118%。可見,美國居民部門在去槓桿的同時,中國的居民部門在加槓桿。

比較有說服力的是2017年11月份的一份報告,當時,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發佈《三季度中國去槓桿進程報告》,其中提到,居民部門槓桿率依然延續上升趨勢,從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不光社科院在研究家庭負債,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專門有一個“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2017年7月份時,曾發佈

《2017 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其中呼籲,要關注居民家庭債務風險,已成為中國經濟健康運行的巨大隱患。

該課題組測算,截至2016年底,包含公積金貸款的居民房貸餘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達到了68.3%,如果按照近幾年的增長速度,將最早在2020年達到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峰值水平。

另外,該課題組的測算顯示,受到流動性約束的家庭比例,在2014年時就已上升至44.6%,表明家庭流動性收緊已經對實體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些民間的研究機構也有自己的觀點,蘇寧金融研究院曾有統計數據,1996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

但是,從2008年開始,居民槓桿率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三季度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48.6%,高於國際上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平。

這一數值尚未考慮住房公積金貸款和P2P、現金貸等貸款。倘若將此納入考察範圍,那麼,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於2017年7月突破了54%。

摩根大通甚至預計,到2020年中國家庭槓桿率將進一步上升至61%。家庭槓桿率增加將主要由信用卡快速增長和在線P2P貸款所推動。

不過,還是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中國家庭的負債比重看起來高,但安全性同樣高,比國外的發達經濟體,還是比較低的。

第一太平戴維斯世界研究部統計發現,中國家庭的負債率遠低於全球其他地方。目前中國人均負債為2萬美元,美國的人均負債高達14.53萬美元,日本是13.4萬美元。中國的家庭負債佔GDP比例只有44%,美國的佔比高達80%,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是74%。

該機構認為,中國住宅資產總值與家庭負債餘額比值最高,為8.4,而美國住宅房地產價值不到家庭負債水平的三倍。

針對所有研究成果與發聲,小編認為,謹慎一些比較好。美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從20%上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飆升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在所有負債中,房貸成為中國家庭債務的大頭。

想必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吧,不光是主觀體會,還有大量數據為證:

2017年12月時,西南財經大學下屬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在調研逾4萬戶家庭數據和12萬家庭成員之後,發現:

工薪家庭平均總信貸需求額為26.5萬元,其中房產信貸需求額為22.5萬元。工薪家庭平均實際信貸額為12.5萬元,其中86.3%是住房信貸。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半工薪家庭的信貸需求得到了滿足。工薪家庭和非工薪家庭都在在較大的信貸缺口,尤其是消費信貸滿足度較低。

還有一件事情是,在中國家庭的資產中房地產佔比已經達到了68%,而北京和上海更是高達85%。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認為,中國家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與其他國家比較來看,中國居民的債務收入比明顯低於美國,也遠低於同為東亞國家的韓國和日本。其中,中國工薪家庭的資產負債率,只有美國家庭的一半。

雖然如此,但中國家庭的債務收入比處於上升趨勢,高債務收入比家庭的償債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收入水平較低,且波動較大的非工薪家庭,其償債風險值得警惕。

專家普遍認為不會發生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但仍需警惕家庭債務風險引發“灰犀牛”事件。

什麼是“灰犀牛”事件呢?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讓灰犀牛為世界所知,它比喻的是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它並不神秘,卻更危險。

去年7月17日的時候,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其中提到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這是人民日報首次提到“灰犀牛”。

家庭負債上升為什麼存在“灰犀牛”事件的可能性呢?

道理是這樣的:居民的銀行儲蓄、持有現金等流動性資產受到約束性影響後,會進一步影響居民消費,自然影響實體經驗。

過高的債務讓無數家庭有錢不敢花,即便他們收入再高,但對比起鉅額債務,可能也是杯水車薪,僅房貸支出,就可能讓他們節衣縮食,更不用提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及生活開支。

同時,中國家庭槓桿率存在嚴重的分佈失衡,具體表現在地區差異、年齡段差異等方面。如果家庭債務的累積,出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不僅會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質量,還會拖累宏觀經濟,隱含系統性風險。

再看年齡段差異,城市家庭槓桿率偏高主要體現在中青年家庭,尤其是近年來舉債購房的年輕人,可能是中國社會中槓桿率最高的群體,他們還可能向親友借錢。如果收入銳減或房價出現較大波動,他們的家庭債務風險就會顯現出來。

有人描繪過這樣一種惡性循環:

“經濟不景氣——收入下滑——一部分人還不起房貸——銀行低價出售欠賬人的房子——房價下跌——更多的人停止還房貸——銀行又出售——房價又下跌……”

一旦資不抵債,斷供停貸,就可能造成比較大的系統性風險。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當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低於10%時,家庭信貸繼續增加可能會對GDP增長起到積極作用;當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超過30%時,家庭債務的增加會損害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增長。

中國家庭債務快速上升,對消費升級、金融安全和經濟增長等方面的負效應值得關注,尤其房地產泡沫尤其值得警惕。

作為個人,在購置房產的同時,應該考慮到合理配置自身資產確保增值,不忘提升自身的理財水平、對大勢的判斷、業務水平與各方面能力,擴大收入源頭,增加報酬。

NM知本產融服務區,尋找各行業產融經典案例,彙集優秀公司的經營韜略,挖掘趨勢大潮裡的財富機會,洞悉新鮮商業模式! 賦能所有在奮鬥路上的企業家、創業者與中高層管理者,在這裡,成就知本產融高手!

NM知本產融服務區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犁的研究,在中國家庭的資產中房地產佔比已經達到了68%,而北京和上海更是高達85%。


2016到2017年,是中國人“財富大增值”的一年,在這一年期裡,只要買了房,財富就直線上升。一年時間裡,全國地產總價上漲了50%以上。也就意味著中國人的不動產財富總值增長了一半。如今北上廣深杭多的是資產數百萬的中產,而數百萬的資產基本就是那套房子。

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房子畢竟不是全款買的,基本都有房貸。財富盛宴的背後,是老百姓加足了槓桿。財富升值的背後,是鎖定了未來25年以上的現金流。

中國城市家庭的負債比例在不斷增加,住房按揭貸款成了家庭負債的主要組成部分,簡直可以說家庭的債基本都是房貸。當財富盛宴到了最高潮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財富是增值了,但錢沒有了。

之前網絡上還流傳一張各個階段的財務自由標準。第一階段,菜場自由,想買什麼菜就買什麼菜;第二階段,飯店自由,想去哪兒吃就去哪兒吃;後面幾個階段分別是:旅遊自由,汽車自由,學校自由,房子自由,國籍自由......

在工資不漲,其他都漲的大環境下。很多人原以為自己已經實現了菜場自由,後來去了一趟菜市場,看了一眼進口水果和海鮮,還是被自己窮到,原來連自由的門檻都沒摸到。

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所謂的中產啊,只有有錢的,有點錢的,和沒錢的。所謂的中產階級,聽上去非常體面,但是事實上,它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苦逼。

在中國,已經有超過1/3的家庭屬於高負債家庭,財務狀況非常脆弱,不堪生活一擊。客觀地說,大部分人其實是“被中產”的,而高負債才是大家的生活常態。


錢少了,債多了,勞動收入增加卻不明顯,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意味著極高的債務風險。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自己住的房子,如果不抵押融資、不賣掉,那就是漲到天上去其實沒啥卵用。

但眼下就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現金流,資產固然增值了,但貸款還是要還的,生活還是要開支的。

在過去的好年景裡,預期收入會一年比一年高,大家都信心十足,紛紛借錢買房和提前消費,所以,房價和消費都節節攀升。“新中產”、“消費升級”呼之而出,彷彿美好生活就唾手可得。

表面上看,家庭資產包越來越大了,有錢了。可實際上,這種富裕其實很脆弱,槓桿挺高,現金流挺緊張。普通收入家庭與低收入家庭除了房子,可能已經所剩無幾。一旦有意外,比如再遇到加息或者家庭成員生病、失業,現金流很可能就會出現問題,基本就得歇菜了。

最糟糕的情況,家庭可能就不得不變賣房產,到頭來一場空。

根據麥肯錫的一項調查,2022年前,中國整體債務規模將達到355萬億,屆時76%的中國城市人口將被視為中產階層。

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會是還不起錢的債務違約者呢?另外,就算還的起錢,但揹負債務的人們會真正感到幸福嗎?被冠以“中產”的標籤,說的並不是有多榮耀,而是說有多苦逼。

有很多年輕人,在畢業之後,從事各種勞心勞力的工作,發誓要努力賺錢,好在35歲就退休,去從事他們真正有興趣的事業。

但是等他們真的到了35歲,卻發現自己揹著鉅額貸款,要付子女的學費,要養房子,還要養車必須加倍努力,繼續把自己累得半死。

目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房子和孩子已經把一半以上的年輕人都拍死在沙灘上了。而作為一箇中年人,最怕的就是失業,最怕的就是被淘汰,最怕的就是減薪,美好生活的重擔都扛在兩個人的肩上,上有老下有小,只能乖乖打工還債。

被高負債綁架的家庭不堪一擊,容不得一絲變故。以為有套房,其實是房子的奴隸。以為自己有大量的財富,其實根本花不了。


政商內參


都是房子惹的禍,超前消費觀念在作祟。東部消費水品高,房子貴,自然引得以80後為主力軍的工薪階層家庭債務負擔重,

1.獎與貸,新一代青年的痛

據報道:北上廣地區的80後工薪階層每年的年終獎大部分用來還賬。究其原因都是平時欠的債。比如出國旅遊用了貸款,換新手機也要走點貸款,當然佔大頭的還有房貸和車貸。這重重貸款壓力在年底襲來時,拿著獎金的喜都被沖淡了。

仿若陷入惡性循環,無力改變家庭負債情況。都說現在是殘酷的時代,也是享樂的時代,從我們生活狀態來看,這句話一點都不錯。

2. 居民部門槓桿率持續上升

在某採訪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敏銳地指出:“房貸已經成為中國家庭債務的大頭。”

陳彥斌認為:“近年來中國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家庭部門債務率也快速攀升。”上一輪房價上漲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源於部分家庭加槓桿購房的投機性行為,另一方面源於一些年輕家庭在“再不買就買不起”擔憂下提前集中入市。

大家除了愛買房子,還愛不停的買買買……所以總是嘴上叫著窮,花錢不手軟。

有關研究表明,中國家庭在金融機構的負債以消費性貸款為主,約佔居民負債的2/3,大約是經營性貸款的2倍。其中,在消費性貸款中,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佔八成左右,但從增量看,短期消費貸款增長速度較快,高於中長期貸款。

3. 中國家庭負債急速攀升的鍋房來背

據數據顯示:庭債務率較大幅度增長主要在2013年特別是2015年以後。這就與另一個現象高度契合了,即房地產火爆,房價失控般上漲息息相關。一個判斷浮出水面:中國家庭高負債主要是被城市房產“綁架”的。

2013年初至2016年底,中國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由30.7%提升到44.4%。但這還不包括公積金貸款等其他渠道的家庭債務,如果將這些因素均考慮其中,在2016年底,中國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可能超過60%。這裡面個人房貸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

近幾年電視劇瀰漫著霸道總裁愛上“我”這樣不真實的戲碼。比如電視劇《我的!體育老師》裡張嘉譯開著凱迪拉克,從熒屏裡看熒屏外,都透著股不真實的氣氛。

朋友們還記得幾年前的《蝸居》嗎?郭海萍每天一醒就在想自己的債:“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

請看這無比真實的生活,朋友們2018年,我們要繼續努力工作,爭取收入高高的、幸福滿滿的!

如果您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哦~


懂財帝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討論房地產政策最近有什麼變化,是不是房地產政策又要鬆綁了?土地政策供給主體多元化,會不會讓房價出現下降呢?但是,在我們擔心房地產價格,擔心宏觀經濟調控,擔心房地產市場未來走勢的時候,《人民日報》再次撰文了,上次我們專門論述了《人民日報》評論對於房地產調控的定調,而現在《人民日報》撰文論述的卻是一個比買不買得起房更為嚴重的話題,這就是即使你買得起房,還得起債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比買房更為嚴峻的問題:還貸。

一、中國日益嚴重的房債危機

《人民日報》海外版於1月17日發表了評論文章《獎與貸︰奮鬥青年的樂與憂》,根據文中的數據顯示,2017年11月,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發佈的《三季度中國去槓桿進程報告》指出,居民部門槓桿率依然延續上升趨勢,從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上升了1.3個百分點,2017年前三個季度上升了3.8個百分點。居民部門在全部實體經濟中的債務佔比加大,槓桿率上升速度較快。

有關研究表明,中國家庭在金融機構的負債以消費性貸款為主,約佔居民負債的2/3,大約是經營性貸款的2倍。其中,在消費性貸款中,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佔八成左右,但從增量看,短期消費貸款增長速度較快,高於中長期貸款。除此之外,中國家庭債務率只是統計了家庭部門從金融機構獲取的信貸總額,而中國家庭還有不少包括向親戚朋友借錢在內的民間借貸,存在大規模隱性債務。

看到這樣的數據,讓人不禁有些瞠目結舌,根據蘇寧金融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1996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但是自2008年以來居民槓桿率開始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三季度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48.6%。

我們再對比一個數據,去年五月份,匯豐銀行發佈了一項橫跨9國、受訪者接近上萬人的調查報告。這項報告的訪問對象為9個國家的“千禧一代”年輕人(出生在1980年至2000年間)。報告指出,中國的80、90後年輕人住房擁有率高達70%,遙遙領先第二名墨西哥(46%),也是美國該項指標(35%)的2倍水平。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一個極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那就是相比於買不起房而言,中國居民現階段最大的潛在“灰犀牛”估計會是還不起債了。

二、房債危機為什麼才是最為嚴重的問題?

正如我們之前的分析,雖然我們一直在說中國房價較高,但是相比於世界上其他的國家而言,中國的住房擁有率其實是相當高的,那麼與其說房價高買不起房,恐怕現在要問很多朋友的問題是你還得起貸款嗎?

我們縱觀全世界的房地產市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由於起步較晚,除了我們之前說的海南之外,尚未出現過大的房地產危機,但是就在十年前的2008年全世界金融海嘯的起源就是美國的房地產危機。而美國房地產危機出現的原因則被歸咎於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當時在美國的黃金時代,房地產公司為了擴大銷售將房子以極低的首付賣給了當時美國的低收入人群,在美國經濟向好的時候,房地產市場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美國經濟出現了增長的停滯,引起了購房者的收入下降,於是大量的家庭消費支出開始下降。

但是,當時美國的現狀是美國家庭資產的組成部分金融資產和房地產資產,美國的低收入群體幾乎所有的家庭資產全部是房地產,而前20%的高收入群體中大部分資產卻是金融資產,於是就造成了在美國越是貧窮的人家房地產的負債率就越高。一個嚴重的事實是這些人都是在經濟較好的時候買的房子,所以支付房貸的錢也是以他們較好的收入來計算的,當收入出現了下滑的時候,房貸的壓力不僅沒有減少甚至因為一些次貸計劃變得浮動增加,於是此消彼長之下這些美國家庭的房地產問題就這麼逐步演變成為了房地產的危機。

從而有人因為收入過低支付不起房貸,於是銀行就開始收回房產,當銀行從拖欠貸款的購房者手中收回房產之後,他們會以極低的價格售出,從而導致了該地區的房價一步步下滑,這個過程又引發了房價進一步的下滑,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當房價下跌到一定的程度之後,越來越多的購房者發現自己的房子價值甚至已經比自己的貸款還低了,於是就有了更多的人停止繼續還房貸,又造成了更多的壞賬。於是,一個巨大的惡性循環就此形成:

“經濟不景氣——收入下滑——一部分人還不起房貸——銀行低價出售欠賬人的房子——房價下跌——更多的人停止還房貸——銀行又出售——房價又下跌……”

而問題不止如此,因為房價的持續下跌,大家停止還貸把房子給銀行之後並不是你就沒有債務了,如果銀行拍賣房子得到的錢還還不上你欠銀行的貸款的話,那麼你還是需要接著還錢,簡單點說假設你用首付60萬,貸款240萬買了一套當時價值300萬的房子,當房價下跌到這個房子只值200萬的時候,你不再還貸把房子給了銀行,銀行拍賣房子之後,你不僅損失了自己的首付60萬,還倒欠銀行40萬的債務,你還是要接著還錢。

於是,就在這樣一個接一個的惡性循環下,美國的經濟逐漸陷於崩潰,最終引發了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以,現階段中國家庭債務率的水平達到了46.8%的高位是一件非常需要警惕的問題,這個數據在目前來看還是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但是問題的苗頭已經開始出現,國家從去年開始就反覆強調去槓桿問題,這是一件非常有先見之明的判斷,家庭債務率如果放任其繼續攀升的話,必然會引發巨大的風險,所以要嚴防金融風險的出現。於是有了之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國家更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等多重措施,進一步化解潛在風險。

對於我們個人家庭來說,一定要放棄房地產投機思維,買房的時候量力而行,避免自己家庭陷入巨大的負擔之中,只有合理的評估自己的收入和負債水平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財富發展道路。


瀚海觀察


這就是東西部的明顯差距!家庭債務的聚增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時代的需要。尤其是年輕人,要成家就要有房,要有房就要貸款,買車有的也要貸款所以債臺高築。北漂一族更是如此!但債務是有風險的,如果你的收入還完貸款還有結餘,那就是良性的。如果你的收入抵不過還貸,那就要靠家長的支持。如果家裡都支持不了,那債臺越來越高。因此貸款也要量力而行,不能攀比。


zjjzmz1


中國家庭的債務,應該主要是集中體現在房子上,這幾年房價一路高歌,特別是大城市的房價普通老百姓根本不能承受,而普通老百姓的子女大學畢業在大城市就業,房子就成了他們的噩夢,為了生存,為了結婚,只好硬著頭皮貸款買房。負債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