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师德考核出炉:学生、家长评分占5成

最近,安徽合肥中小学的学生、家长正在通过网上的《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家长测评表》,为教师的师德打分。安徽教师招聘遇冷的话题热度还未消,合肥中小学师德考核评议系统一上线,又“走红”了网络。

-1-

师德考核评议系统上线

师德,讲得出听得见,但看不着摸不着。

今年3月,合肥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连同配套的3个“办法”1个“清单”(《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合肥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合肥市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实施办法》和《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一起,这组堪称“史上最严”的师德文件,彻底为合肥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划清了师德“红线”和行为“底线”。如今,师德考核评议系统正式上线,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份“备受瞩目”的测评表里都有什么内容呢?

测评表分“师德自测测评表、学生测评表、家长测评表、学校测评表”。其中,教师自测和学校考核项目相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学生测评和家长考核项目相同:教师形象、廉洁从教、勤恳敬业、为人师表。

“史上最严”师德考核出炉:学生、家长评分占5成
“史上最严”师德考核出炉:学生、家长评分占5成

图源:合肥市政府网

根据教师个人、学生、家长、学校四方共同评测的评价机制,最终考评结果将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凡是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将定为不合格,并有一系列具体处理措施。

-2-

师德考核由学生、家长打分,靠谱吗?

乍一看,这样测评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老师是什么样,朝夕相处的学生最清楚,让学生为老师的师德打分,合乎逻辑;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以及平时的接触进行打分,也属有理有据。

不过,这一测评机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对教师身份的定位。一般来说,被服务者可以给服务者打分,但被管理者不能给管理者打分,被执法者不能对执法者打分。而教师这一职业,则是兼具服务者、管理者甚至“执法者”的角色——某种角度上,的确是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又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责任。

《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组织评议”中指出,四方测评总分100分,学生测评和家长测评的权重达到总分的50%。小学一二年级、幼儿园家长测评权重为50%。将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家长评价结果纳入师德评价中来,对教师而言并不公平。

  • 首先,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有失全面性

要实现对被评价者公平、公正的评价,需要评价者尽可能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家长是合作方,二者的角色特点决定的他们不可能全面了解教师工作的所有信息。

学生只能见到教师工作的表面,教师背后的工作情况是他们无法了解的;家长对教师的了解大多源于孩子的介绍。单纯依靠对教师工作的片面了解,让学生及家长按照网上提示,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赋分,不但难言公平,而且是对教师工作的不尊重。

  • 其次,容易站在个人角度,有失客观性

学生及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是矛盾共同体。实行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容易导致学生及家长仅凭主观意愿去评价教师。

从学生角度来说,教学是矛盾共同体,对学生要求严的教师,往往难以得到学生好评;从家长角度来说,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切身利益,其评价往往带的有强烈个人偏好。这种没有基于专业标准的非专业评价,有失客观性,其评价结果的信度难以保障。

“作风正派,衣着得体,语言文明,举止有礼,言行符合教师身份;

教学态度认真,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需要家长订正作业,布置作业适量;

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摘自《教师师德学生测评表》)

“言行符合教师身份”具体如何界定?“教学态度认真”的度怎么判断?“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是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来看?等等,对这类定义或范围略显模糊的表述,往往要根据日常教育中的前后细节来衡量。但在打分时,学生、家长又极易放大瞬间的细节或感受去判断。

  • 再次,有违师德评价初衷,有失发展性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开展教师师德评价,目的是在对教师的师德全面考察、判断和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和掌握教师师德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教师来说,师德评价可以使他们了解自己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些,都带有鲜明的发展性。

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是矛盾共同体,让学生及家长评价教师师德,很容易影响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师德评价关乎教师切身利益,会使个别学生及家长以“差评”来要挟教师,也会使有些教师为避免差评,一味的迁就学生及家长,甚至会出现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这些都会扭曲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质量。

老师的工作“越来越好做”,学生的状态“越来越轻松”,可最终的结果恐怕是谁都不愿见到的。而且,这样的教育,还算是教育吗?

-3-

师德建设,只需四招即可

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师德建设到底有没有良方?这份来自浙江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经验也许能提供一些灵感。

校长俞正强表示,只需用四招,让教师们保持努力、保持善良就够了。

  • 第一招:信任,给老师以安全感

所谓“衣食足知荣辱”,为什么在大家衣食富足的时候,德性却遇到了问题?原因不外乎是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校园亦是如此。

许多学校出于不信任教师,编织出许许多多的考核条例,用监督,甚至恐吓的方式管理教师。在这样不被信任的环境中,教师们就会挖空心思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大家选择把善良埋在心底,做出一些令人意外的行为。

“要相信我们的教师,因为信任,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他们也才会相信,只要保持善良、保持努力,就会获得整个学校的支持。”在金师附小的校园里,没有推门听课、没有月度考核、没有末位淘汰……校长坚信,只要校园品德生态环境好了,教师们的心就会柔软,心柔软了,善良便会随之生长。

  • 第二招:底线,给老师以羞耻感

一个组织的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金师附小没有潜规则,只有明的制度,所有触犯到学生利益的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为此,学校设置了15条底线,其中5条红线10条黄线。每踩一条黄线,从年终奖中扣500元;而一旦踩到红线,直接扣除该教师所有年终奖。

“用底线给予教师羞耻感,从而让他们学会自律。”校长表示,学校只设立底线的方式给了教师更多自由的空间,有利于蛰伏在教师心底的道德之心茁壮成长。“学校是不需要制定很多‘法典’的,若老师心不善良,才需要想出许多条文,防止老师使坏;若老师心存善良,学校就不需要许多条文,因为老师们不会想出坏事来。”

师德不是靠考核的,而是靠感受的。“好教师也不应该只是那些坚持带病上课的教师”,校长鼓励大家有空就在校园里转转,认真发现其他教师们身上细微的闪光点。“点赞,能给教师们成就感!”

于是,“我要说声谢谢你”、“拼班感恩奖”、“心愿天使”……一个个经典的活动每年都会在金师附小的教师例会中踊跃开展,在提供了一个互相点赞平台的同时也把教师们所有的善都发扬起来,师德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腾。

  • 第四招:立好校长之德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俞正强校长看来,学校要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就必须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校长来带头:“立校长之德,乃师德建设之魂!我们要用校长之德带动教师之德,再让教师之德带动学生之德。”因此,“去‘官’、去‘商’、去‘实验’、去‘闲’,去做一个真正的教育人!”成为了校长对自己和其他教师共同的基本要求。

“史上最严”师德考核出炉:学生、家长评分占5成

《21世纪英语教育》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