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心理、神經、基因等多學科了解人性


管理學是與人打交道的學科,想要學好管理學,首先要了解人性,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今天嘗試從多個不同學科的角度讓自己看到不一樣的人性,以及人的認知規律。瞭解人性的基本規律後,會在此基礎上嘗試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接下來從管理學、心理學、神經科學、基因學、腦科學幾個方面層層深入去感受和理解下人性的複雜。


從管理、心理、神經、基因等多學科瞭解人性

管理學: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

霍桑實驗帶給我們兩個啟示:

  1. 企業中存在複雜的人際關係和非正式組織,這些人際關係和非正式組織會對企業生產效率有很大影響。

  2. 員工負面情緒得到排解,則工作效率會提升,反之工作效率會下降,甚至負面情緒會通過非正式組織影響其他成員。

前面一講中提到過,科學管理大幅提升了體力勞動的工作效率,但同時壓抑了人性。腦力勞動佔比越來越重的今天,人對生產效率的影響越來越大。霍桑實驗告訴管理者,首先要關注員工的感受,員工心情愉悅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行為,避免讓員工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在非正式組織中傳播。

心理學:認知不協調

從管理、心理、神經、基因等多學科瞭解人性

王陽明講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叫“知行合一”,但現實中想要做到非常困難,人的認知和行動通常不統一,也就是認知不協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 知行不合一。這個在現實中非常普遍,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樂觀好,但還是經常沮喪。都知道鍛鍊身體的重要性,但堅持鍛鍊的仍然是少數。人都是非理性的,而且認知是有侷限性的,管理活動中要充分認識和考慮到這一點。而且管理者要避免一種心理陷阱,事實上沒做到,但卻認為自己已經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2. 人可能會先有行動,進而影響認知,而非先有認知才有行動。比如購買了某支股票,就會固執地認為它會上漲。投票選舉了某人,就認為他能代表自己的立場,並且能當選。這些都是先有行動,然後影響自己認知的例子。面試時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技巧來讓面試官產生認知不協調。通過精心準備,在第一個環節讓他對你產生好感,然後面試官在後面流程中就會尋找證據來支撐對你的好感。

神經科學:看不見的推銷員

最新研究表明,人看到廣告後的購買衝動只會持續76秒,如果這個時間內沒有形成購買行為,則購買慾望就會下降。有個精明的商家就利用這個成果,製作了一個在線節目,讓人看到嵌入廣告時可以隨時暫停、下單、重新播放,整個過程非常流暢,不超過76秒。有沒感覺不知不覺被套路?你又有多少無用的商品是在這76秒中購買的?

另外,不知道你有沒聽說過閾下意識。當光亮調低到一定程度時,人眼已經看不到了,但閾下意識可以感知到。電視或者電影畫面切換時,如果插入時間極短的廣告,人眼也看不到,但閾下意識可以感知到。曾經有影院嘗試過電影畫面切換時不斷插入三毫秒的爆米花廣告,觀眾完全無感知,但結果爆米花的銷量大幅提高。

列舉這兩個研究成果,就是要告訴自己,人的認知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沒有一門科學可以完全研究透徹。管理活動中,要充分認知人性,同時也要關注人的不可預測性。

基因學:新鮮感基因決定人對風險的好惡

人類興奮時,會分泌多巴胺,同時為了防止興奮過渡,人體會分泌由D4基因控制的平衡物質。大約有20%的人D4基因會發生突變,從而影響他們對事物興奮程度的判斷。這也就是為什麼面對高風險高收益的事情,有些人會選擇保守,而有些人會選擇迎著風險衝上去,本質上來說這兩類人的D4基因是不相同的。成大事者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扛住風險,頂上去。所以,在做管理決策時,需要考慮什麼時候讓本能發揮作用,什麼時候又需要抑制本能的衝動。

腦科學:理性注入緩解慌張

基因雖然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並非全部,就像同卵雙胞胎基因相同,但後天差異卻非常大,所以後天培養環境和人的理性對性格的形成依然很關鍵。慌張是人類基因決定的本能反應,但可以通過理性注入的方式解決慌張的問題。慌張的形成有一套完整的傳導機制:遭遇意外情境——>意識系統發生變化,刺激分泌去甲腎上腺素——>導致慌張。從這個鏈條中我們可以看到,解決慌張有兩個思路,一是改變情境,二是改變意識。改變情境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說等待面試過程中,感到慌張時,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窗外的風景。改變意識就需要理性注入了,如果準備充分,就告訴自己沒必要緊張,如果準備不充分,就想聽天由命,說不定還能超常發揮,這樣通過改變意識來緩解慌張。

從管理、心理、神經、基因等多學科瞭解人性

理解人性就像剝洋蔥,每個學科都可以剝去一層。但人性太複雜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門科學能夠剝到核心。管理學是與人打交道的學科,所以它需要藉助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來洞悉人性。等到人性完全被解密那天,管理學也許就真的成為管理科學了。


******寧向東的管理學課“人與行為” 模塊第一章“人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