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名稱】臥遊圖冊

【年代】明

【作者】 沈周

【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尺寸】37.3 x 27.8 cm 每開

【材質】紙本 設色

在中國文人畫思想中,“臥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自南朝宋宗炳(三七五—四四三,字少文)約一千六百年前首次提出以來,“臥遊”逐漸演變為中國人觀畫的代名詞。在這一歷史過程中,明代畫家沈周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臥遊”思想,對後世文人畫的觀看之道,尤其是對其所開創的中國最大畫派—吳門畫派有著深遠影響。

此幅《臥遊圖冊》屬於沈周晚年的代表作,在其藝術思想中意義尤其重大,是“臥遊”思想的集中體現。“臥遊”,顧名思義,就是躺在床上旅遊,臥而遊之。早期的“臥遊”含義是指老病後在家臥而遊之,臥遊圖就是以山水畫作為真山水的替代。“臥遊”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在家中,二是欣賞的對象是山水畫。

而沈周卻將“臥遊”的含義發生了重大改變。從觀看的內容,即繪畫題材上看,臥遊圖不再僅指山水。《臥遊圖冊》畫冊開首作者自書“臥遊”兩字,圖17幅,山水七幀,花果七幀,禽、畜、蟲各一幀。畫作的內容體現出畫家即目即興進行自由創作的特點。

圖冊依次為:仿雲林山水、杏花、蜀葵、秋柳鳴蟬、平坡散牧、梔子花、秋景山水、芙蓉、枇杷、秋山讀書、石榴、雛雞、秋江釣艇、菜花、江山坐話、仿米山水、雪江漁父。每幅均有自題詩詞。冊中所繪山水、花鳥,運用多種畫法,抒寫各自意趣,也集中反映了沈周多樣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冊中有山水7頁,其餘10頁均寫日常生活中習見的花卉、禽畜等,清新、質樸,洋溢著自然天趣。畫法也隨意靈活,設色或水墨,或沒骨,或勾勒渲染,形簡神完。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

根據末開畫家自題,可知該冊頁的“臥遊”之名源自南朝宋宗炳在居室四壁掛山水以臥遊的典故。鈐朱文“沈氏啟南”印。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仿雲林山水

畫家自題:“若憶雲林子,風流不可追。時時一把筆,草樹各天涯。沈周。”後鈐朱文“啟南”印。畫面左下有朱文“崑山王成憲畫印”、“映山珍藏”印,右下有朱文“臥庵所藏”、“士元”印。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杏花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蜀葵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秋柳鳴蟬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平坡散牧

第三開平坡散牧,右上畫家自題:“春草平坡雨跡深,徐行斜日入桃林。童兒放手無拘束,調牧於今已得心。沈周。”下鈐朱文“啟南”印。畫面左上有朱文“之”、“赤”印,右下鈐朱文“崑山王成憲畫印”、“士元”印,左下鈐朱文“啟南”印。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梔子花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秋景山水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芙蓉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石榴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秋山讀書

第六開秋山讀書,左上畫家自題:“高木西風落葉時,一襟葉夾坐遲遲。間披秋水未終卷,心與天遊誰得知。沈周。”後鈐朱文“啟南”印。畫面右下有朱文“崑山王成憲畫印”,左下有朱文“士元”、“臥庵所藏”印。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枇杷

第七開枇杷,右上畫家自題:“彈質圓充飣,蜜津涼沁唇。黃金作服食,天亦壽吳人。沈周。”後鈐朱文“啟南”印。畫面右下有朱文“士元”、“臥庵所藏”印,左下有朱文“崑山王成憲畫印”。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雛雞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秋江釣艇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菜花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江山作話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仿米山水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臥遊圖冊》

明 沈周《臥遊圖冊》題跋

《臥遊圖冊》的跋文中,沈周提到:“宗少文四壁揭山水圖,自謂臥遊其間。此冊方可尺許,可以仰眠匡床,一手執之,一手徐徐翻閱,殊得少文之趣。倦則掩之,不亦便乎?”首句顯示了作者的創作初衷正是追思千餘年前的同道宗炳。

《臥遊圖冊》是沈周個人藝術發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它是畫史中一個充滿細節與魅力的特寫。對於繪畫研究者來說,則是心、眼合一的真切印證。該冊頁形制雖小,但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儒釋道思想於一體,從形制、題材到內涵開啟了文人畫表現的新天地。

沈周(1427-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世代隱居吳門,父親恆古、伯父貞吉均善畫。他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博學宋元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優遊林下,為人敦厚,篤於友誼,性情隨和,胸襟磊落,是吳中眾望所歸的賢達長者。 繪畫上擅長山水、花鳥,尤以山水著稱,有粗、細兩種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細筆為主;40歲以後博取諸家,著意於黃公望,風格逐漸變粗,形成粗筆風貌;60歲後汲取吳鎮畫法,筆墨疏簡蒼勁,格調雄健宏闊。其成熟時期的山水,筆墨上既吸收了宋院體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筆致,於蒼中帶秀,剛中見柔。構圖造境方面,無論繁複或簡略,都強調山川宏闊之"勢",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著意於樸實的"質",於拙中藏巧。他開創了"吳派"畫風,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