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胡後弄權喪生

「傳奇」胡後弄權喪生

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都城洛陽宣光殿中。宮女、太監們出出進進,一派繁忙景象。年僅27歲的宣武帝元恪在殿外走廊上焦急不安地踱來踱去。殿內,他心愛的世婦胡充華正在分娩。生王子還是生公主對他來說太重要了,因為他後宮雖有“佳麗三千”,但卻只生了兩個兒子,而且都沒有活下來,目前仍是後繼無人的情況,這對一個君王來說是大忌!此時胡充華臨產,他怎能不激動、不緊張呢!

“哇!哇!”響亮的啼聲終於傳出殿外。宮人急步來報“世婦生了一個皇子!”宣武帝難抑滿腔喜悅,對天長舒了一口氣“蒼天保佑,朕終於有兒子了!”

可是此刻殿內產床上的胡充華卻是喜憂參半,自己為皇上生了皇子,定能博得龍心大悅,但隨之而來的將是什麼呢?她在懷孕期間,就有不少親近的嬪妃,包括自己的親屬都勸她把胎兒墮了,以免生下兒子後有殺身之禍。原來,按照北魏祖制,宮妃中有生子而被立為皇太子者,其生母照例要被賜死。按照這條祖規,如果胡充華所生的是兒子,而且此子以後若被立為太子,她豈不是也會被賜死?但是,胡充華婉言謝絕了好心人們的勸阻。她說“天子豈可無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無嗣乎?”她這種不存私念,只為皇統的態度博得了宣武帝的讚賞。因此,當她此刻果真生下皇子時,宣武帝不僅對皇子,也對自己寵愛的充華世婦產生雙倍的憐愛。

宣武帝給兒子取名元詡。為防意外,他把元詡選了個安全的地方,擇奶水豐肥的乳母精心餵養。任何人,包括元詡的生母胡充華均不許探視。

宣武帝為什麼要採取這樣一個看似不近常理的措施呢?這還得說到他的皇后高氏。

這高皇后出身名門,其伯父高肇又是當朝司徒,高後本以自己的姿色極受宣武帝寵愛。可自從胡充華入宮後,宣武帝把整個身心轉移到了胡充華身上。因為胡充華比高皇后年輕貌美,而且善於察言觀色,更博得宣武帝的歡心。高後無子,現在胡充華生了一個兒子,高後會不會因心存嫉妒而對充華母子有不利之舉呢?

宣武帝的這一憂慮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高後本就“性妒”。果然,胡充華生了元詡後,高後便夥同其伯父高肇數次奏請宣武帝遵祖制將胡充華賜死。宣武帝深愛充華,一怒之下,不僅未賜死充華,反而將元詡立為太子,將充華世婦升為“充華嬪”。北魏祖規就此打破,宮人無不拍手稱慶!

於是,高後在憤怒和仇恨的驅使下,決心要除掉胡充華。延昌四年,33歲的宣武帝崩於式乾殿。高後認為時機已到,便欲賜死胡充華,誰知事洩。中給事劉騰、中庶子侯剛、侍中領軍將軍於忠、中書監太子少傅崔光等將胡充華“置於別所”,令親軍嚴加守衛,高後無從施毒。隨即,崔光、於忠等便擁立太子元詡登基,是為孝明帝。尊高後為皇太后,胡貴嬪為胡太妃。

六歲的孝明帝懂得什麼朝廷大政?於是,他生母胡太妃的才能便開始顯露出來了。首先,她拉攏於忠、崔光等於己有功的大臣,設計誘殺了高肇,接著便勒令高太后為尼,徙居金墉城瑤光寺,“非大節慶不得入宮”。最後終於在神龜元年密令心腹在瑤光寺毒死了高太后,佯說高太后暴病而亡,用尼禮草草葬於北邙山。而胡太妃自己便成了至高無上的胡太后。

這位胡太后本是個充滿權力慾而又滿腹心計的女人,此時雖然政敵已除,自己也當上了名正言順的太后,但看著才六歲的小皇帝,她頓時起了臨朝稱制的野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她首先將崔光、於忠等重臣全部加官晉爵,又加封宗室中有影響的諸王,封自己的父親胡國珍為光祿大夫,扶持重用胡氏家族。這樣,一個忠於胡後的勢力集團便逐漸形成。同時,她又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民生的舉措,如減少勞役、賑濟災民、嚴禁亂興土木、勸農力田、撫卹鰥寡孤獨和退役士兵等,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百官和民眾的擁戴,“文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可是,北魏是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是否精於騎射,往往是衡量一個人“武功”的標準,所以,歷代統治者對此都十分重視,胡太后當然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且這個漢族女子在家之時便不僅精通琴棋書畫,而且也常練習騎射之術。當她知道有不少將領對她的“武功”頗多非議的時候,她藉著一次騎射大演習之機,騎在飛馳的駿馬上,一箭射中前方的針孔。頓時騎射場歡聲雷動,太后的精湛武藝折服了領軍的將領們。接著她又在與南朝蕭梁的淮堰之戰中,知人善任,指揮若定,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從此,她的威望更牢牢地樹立起來了。

國勢穩定,四海昇平,胡太后的地位由於她的“文治武功”也得到了穩定。這時,她不思如何進一步治理國家,卻開始追求腐朽糜爛的生活。揮霍無度,一擲千金,毫不吝惜。她在洛陽城內建了一座佛寺,叫做永寧寺,僧房樓觀大小一千餘間。寺內有九級浮屠(塔)一座,高一千尺,上面有閃閃發光的金頂。塔上有金鐸一百二十枚,金鈴五千四百枚。“高風永夜”,鈴鐸聲韻鏗鏘,遠遠傳到十多里外。浮屠北面有座佛殿,供奉一尊丈八的金像,十尊一般金像,三尊鱗球像,五尊金織像,兩尊玉像,製作極盡精緻奇巧。自從佛教傳入中國,這樣的佛寺、寶塔,還是第一次出現。在胡太后的倡導下,一時間各地建塔之風頓起,許多良田好土被佔,百姓苦不堪言。

就在這時,胡太后自己上演了一出令朝野譁然,而且最終使她一步步走向滅亡的醜劇。

清河王元懌是宣武帝的兄弟,長得偉岸而又俊美。胡太后作為一個年輕的寡婦,看上了他,數次召他入宮“議事”,濃妝豔抹,秋波頻送。元懌明知太后心事,但卻不願盜嫂,虛與周旋,未嘗沾染。偏太后忍耐不住,最後還是將他誘上了自己的御榻。

叔嫂亂倫本就令人不齒,偏偏這元懌又惹惱了朝中一個惹不起的人物:侍中領軍將軍元叉。這元叉也是一個皇親貴胄,“恃寵驕恣,志欲無極”,元懌每欲將他裁之以法。元叉恨極,便聯絡權傾內外而又對元懌有怨的衛將軍劉騰,欲除去元懌。元懌乃太后情夫,當然受到太后的庇護。“胡氏不倒,元懌難除”,於是元叉、劉騰經過精心策劃,一場除懌幽後的陰謀開始了。

元叉、劉騰先指使主食中黃門胡定對孝明帝“告密”,稱元懌叫他在明帝的飯食中下毒,事成許以富貴,他不敢毒主,故自首於帝前。孝明帝年方十一,哪辨真偽,遂聽信胡定,密令元叉速將元懌除去。時為神龜三年,序值新秋。元叉奉孝明帝御,劉騰堵住永巷門,杜絕太后出路,然後單獨召見元懌。元懌至含章殿後,又為元叉所阻,不讓元懌進入。元懌大聲叱責“你想反麼?”元叉亦怒叱道“我不反,但要拿下你這個反賊!”遂將元懌擒至含章東省,當即處死。然後又假傳太后詔書,假稱太后有疾,歸政嗣君。接著,元叉便將胡太后幽禁北宮,宮門晝夜常閉,內外斷絕,劉騰親自掌管鑰匙,連孝明帝都不得入內。

顯赫一時的胡太后,在飢寒交困的北宮中只有仰天長嘆“養虎遭噬,便是我今日所處了!”

自此,元叉便執掌了朝中大權,政令皆由他出。劉騰作內防。二人共裁升賞,權傾朝野。孝明帝稱元叉為“姨父”,凡事皆聽命於元叉。可是天長日久,孝明帝漸漸懂得,自己聽命於元叉、劉騰,實際上作了他們的傀儡,又幽禁了自己的母后。而且元叉、劉騰又如此的專橫跋扈,心中越想越惱,便提出要去北宮看視母后。

元叉經多次阻撓之後,怕惹惱了皇帝,又引起朝臣不滿,只得讓他們母子見上一面。同時派了許多心腹監視,連孝明帝提出與母親共宿一宵、暢敘別情也不準。元叉還將在西林園對胡太后表示了同情之意的右衛將軍奚康生處死,接著又害死了康生的兒子。

胡太后見元叉勢大難撼,只得忍氣吞聲。可是深諳“韜光養晦”之道的她,此時正策劃著一個宏偉的計劃。她不再唉聲嘆氣,怨天尤人,開始熱心起生活瑣事來。整日轉轉悠悠,吃喝玩樂。每當元叉派來監視她的人和她提起朝政時,她漠不關心,有時還怒形於色,不許他們討論。日久,元叉便覺得胡太后已無心於政事了,便逐漸放鬆了對她的監視,收起了對她的戒心。而且此時的元叉,因為同謀者劉騰已死,更加飛揚跋扈。雖仍致力於攬權干政,但更沉於聲色犬馬,經常出遊他邑,數日不歸。這就給胡太后創造了絕好的機會。

一次,元叉外出,胡太后乘機召孝明帝和群臣入見,當面宣諭道“元叉將我母子隔絕,不許往來,還復留我何用?我不如削髮出家,修道於嵩山,閒居寺院,聊盡餘生罷了!”。說著涕泣不已,並立即操起銀剪就要剪去滿頭青絲。孝明帝及群臣大驚,力勸方止。群臣便奏請孝明帝留宿北宮,陪伴母親。胡太后心中竊喜,她的願望終於達到了。於是,接連數日,母子二人便在北宮密謀除掉元叉的計劃。

元叉外游回都,孝明帝便將母親厭世,欲出家修行之事對元叉說了。元叉本一武夫,哪知胡太后深沉的心計,心中也巴不得她出家為尼,便勸孝明帝順承母意。在他的心中,胡太后真的是無心政事了,於是便完全放棄了對胡太后的監視和戒備。

可是,胡太后並未真正出家。在元叉解除了對她的禁錮之後,她便屢次外出,還偕孝明帝出遊,伺機聯絡了不滿元叉的宗室重臣,密謀除去元叉。終於,在她的精心策劃下,先斬除了元叉的左右二臂,將元叉架空。接著便於正光六年四月,復臨朝攝政,下詔降罪元叉、劉騰。掘劉騰之墓,散露其骨,籍沒家貲,盡殺其養子。接著,又以元叉及其弟元爪謀變定州為名,將叉、爪雙雙賜死。

重新臨朝後的胡太后,本應汲取教訓,收斂淫樂之心、重振軍國大計。可是她卻反而變本加厲,又挑選了鄭儼等三個美男,讓他們肆無忌憚地出入宮禁與之淫樂,還喪心病狂地於公元528年毒死了不滿自己的親生兒子孝明帝。

她的惡行激起了滿朝文武的不滿,終於導致朝野的反叛。最後被討虜大都督爾朱榮擒獲,投入滔滔黃河水中。

選自《通鑑紀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