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降低獼猴體內有害膽固醇的水平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獼猴進行研究發現,利用基因編輯使其機體中名為PCSK9的蛋白失活或許能夠有效降低獼猴機體的膽固醇水平,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大型動物模型進行研究發現了與臨床疾病相關的基因表達水平的降低,基於本文研究結果,後期研究人員或許有望開發出新型療法治療對PCSK9抑制劑並不會耐受的心臟病患者,同時這種藥物/療法也能用來抵禦機體的高膽固醇水平。

科學家成功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降低獼猴體內有害膽固醇的水平

圖片來源: Wikipedia/CC BY-SA 2.0

正常情況下,PCSK9蛋白能夠抑制受體對肝臟中過量的有害膽固醇進行移除,在臨床中,抑制PCSK9的水平就能夠降低人類機體中有害膽固醇的水平。然而,某些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卻不耐受這些藥物,這就提示,基因編輯或許能作為一種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手段。研究者Lili Wang博士說道,大部分患者都會反覆注射PCSK9抗體來治療疾病,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就能夠讓那些對抑制藥物不耐受的患者不再需要這種療法進行治療了。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歸巢核酸內切酶(meganuclease)進行工程化修飾,使其能夠特異性地識別並且失活PCSK9基因,隨後研究者利用腺病毒載體(AAV)來攜帶歸巢核酸內切酶干擾靈長類動物肝臟中的PCSK9基因。研究者發現,在利用中等和高劑量AAV載體治療的動物機體中,PCSK9的水平下降了45%-84%,而且有害膽固醇的水平也下降了30%-60%,且其具有一定的臨床相關性,能夠穩定減少。

對肝臟活組織分子分析結果表明,基因編輯能夠誘發PCSK9基因中出現40%-65%的突變,更為重要的是,本文中使用的AAV載體劑量能夠在治療血友病患者的臨床試驗中安全有效地使用。研究者James M. Wilson博士表示,當我們將AAV與工程化修飾的歸巢核酸內切酶進行配對用於編輯時,就能在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中獲得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數據,我們利用了30多年的基因療法經驗,推動了在體內進行基因編輯的轉化科學研究,同時還能強化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進行的早期研究以評估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後期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減輕動物模型中的毒性作用以及脫靶效應的發生;除了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以外,本文研究數據還能提示研究人員可以利用相同的技術開發治療因多種其它基因突變所誘發的廣譜性肝臟代謝疾病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Lili Wang, Jeff Smith, Camilo Breton, et al. Meganuclease targeting of PCSK9 in macaque liver leads to stable reduction in serum cholesterol.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DOI:10.1038/nbt.41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