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 親子專欄 -

最近發現孩子有了“順手牽羊”的毛病,讓我很沒面子,怎麼改正孩子的這個壞習慣呢?

今天早晨,剛剛起床,閨蜜就來敲我家的門。

閨蜜和女兒琪琪站在門外,臉色都不太好,閨蜜還不時的瞪琪琪兩眼。

我趕緊把兩人讓開屋裡,閨蜜進門就從手包裡掏出一個變形金剛放到我手裡。

閨蜜說,昨天琪琪來玩的時候把變形金剛帶走了,今天帶琪琪來道歉。

閨蜜邊說邊推琪琪讓她給我道歉,琪琪一邊躲避著媽媽的手,一邊哭著道歉。

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閨蜜愈加生氣,連連指責琪琪:

“你有什麼臉哭,我的臉都被你丟盡了。誰讓你偷東西的。家裡少你吃了少你喝了,你要出來偷東西……”

閨蜜說著說著也哭了,我趕緊哄著琪琪去屋裡跟哥哥玩。

閨蜜拉著我的手哭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琪琪喜歡拿別人家的東西,有時候是從幼兒園拿回別人的玩具,有時候去超市一不注意兜裡就有糖果。”

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閨蜜哭的眼淚嘩嘩的:

“這孩子以後會不會變壞啊。

這可怎麼辦啊?”

說到底,閨蜜是被“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句話嚇到了,生怕女兒以後成為“慣偷”。

我問閨蜜:

“你知道琪琪為什麼

拿走變形金剛嗎?”

閨蜜說,

“知道女兒“偷東西”,

第一反應是生氣,

然後就想著趕緊送回來,

還沒來得及問。”

孩子的觀念和大人的不一樣,在孩子眼裡拿別人的東西不一定是偷,一定要先了解為什麼?

原因1:幼兒物權不明確

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在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看來,2-5歲的孩子處於前道德階段,“自我中心”思維明顯,他們缺乏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還沒有分清楚“你”和“我”。

孩子是不會故意偷竊的,5歲以下的孩子對於“物品所有權”沒有任何概念。他們並不知道拿走屬於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原因2: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我們通常都是根據自己所認可的來提供孩子的需求,忽略了孩子自身發出的要求或是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發現其他小朋友有新玩具,而自己也想要一個,這時候被父母拒絕了,孩子想要的從父母那裡得不到,就會另尋途徑——偷拿別人的東西。

原因3:缺乏大人關注

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在《如何改善兒童行為》裡說:相對於家長關愛的多與少,孩子如何感知這份關愛更為重要。


當孩子無法感知到父母關愛的時候有可能會將情感需求轉化為物質需求,導致孩子通過偷竊來吸引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來找回家人對自己的關愛。

家長該怎麼辦?

在發現孩子“偷拿”東西時,先號脈,找準原因,再開方,解決問題的方式決定了孩子日後的成長方式。

首先,不要在公眾場合指責孩子

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批評,以保護孩子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某種能力為目的。

我們批評孩子只是希望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不是要損傷他的自尊心。

約翰·梅迪納說,如果家長在訓導時能讓孩子感到充滿愛意的關切,那麼道德的種子就更有可能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生根發芽。

當發現孩子偷竊時,讓我們用充滿愛意的關切來讓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吧。

其次,給孩子正確的示範和引導

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告訴孩子這樣拿別人東西的做法是錯誤的,引導孩子知道錯誤及時去歸還物品。

曾經有一則新聞,衢州一個孩子在新華書店順走了四本漫畫書。

第二天凌晨,書店還沒開門,家長就寫下道歉信和全部書款40元錢,從門縫裡塞進書店。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當父母為佔到一些小便宜而沾沾自喜時,孩子也形成了這種認知。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一直為自己買東西能夠多佔些便宜而自豪,直到有一次帶孩子去超市,售貨員怎麼也不肯多給贈品。

當同學離開後發現女兒舉著手裡的贈品得意地和媽媽說:“媽媽,她不給咱們沒關係,我自己拿了。”

家長每次買東西都本著佔便宜的心理多拿東西,孩子也會覺得多拿些東西沒關係。一旦沒有便宜可佔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走上“偷”這條路。

最後,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觀念

孩子順手牽羊的毛病不能慣著,3個辦法藥到病除!

孩子能夠很清楚的分清楚哪個東西是誰的,才能更清楚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 在家裡,孩子的東西單獨分類,囑咐孩子及時收好自己的物品。

  • 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或是紙筆,並告訴孩子要使用多長時間,徵得他的同意。

在我家裡,兒子的東西都是他自己做主,有一次姐姐帶孩子來玩,外甥非常喜歡兒子的汽車人玩具,想要帶走,我跟兒子商量:

“這個玩具可以讓弟弟帶回家玩嗎?”

兒子想了一會兒說:

“我還沒玩夠,不可以。”

雖然有些尷尬,我還是告訴外甥這個不可以送給他。

外甥自己主動跟兒子商量,

“下次來還玩行嗎?”

兒子認真的想了想答應了。

讓兩個孩子明白物品所有權後,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順利解決了。

【今日話題】

看完文章你有收穫嗎?

歡迎移步留言區

-家長V課堂特約作者-

孔小薇

80後寶媽,用手中筆繪心中世界,用少女心寫成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