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發展報告(2018)》顯示——三地人均GDP連續10年上漲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8)》显示——三地人均GDP连续10年上涨

原標題:《京津冀發展報告(2018)》顯示——三地人均GDP連續10年上漲

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開展四年有餘,很多領域都取得較快進展。從7月13日發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8)》中獲悉,京津冀三地在協同創新、生態治理方面的合作成效不斷顯現。在城市群建設方面,協同機制有效促進城市群實力提升,石家莊、唐山兩城市有望成為京津冀地區加強聯繫的重要節點。

協同創新:北京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10月,京津和京冀企業聯合創新產出量為14863件,佔總量的96.88%。京津兩地企業聯合創新產出量為6107件,佔比39.81%;京冀兩地企業聯合創新產出量為8756件,佔比57.07%。

首都經貿大學科研處處長祝合良表示,京津、京冀兩地企業聯合創新成果產出量較多,而津冀與京津冀企業的聯合創新成果產出量相對較少。這反映出北京企業在聯合創新中發揮了核心帶動作用,京津冀創新合作亟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每萬人擁有專利授權數量快速上升,同時三地差距正在縮小。其中,京冀兩地差距變化尤為顯著,北京與河北每萬人擁有授權三項專利數量的比值一直在10至13之間波動,2011年達到峰值13.19,近3年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比值為10.86。

生態治理:跨區域補償機制形成

生態環境惡化是京津冀城市群共同面臨的難題,要破解這一現實問題,需要三地統籌規劃,重點聚焦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生態補償機制的完善。

祝合良介紹,在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方面,北京市同張家口、承德兩市對接,簽署了多份合作協議,共同研究制定北京市生態功能紅線劃定工作方案,共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京冀林木有害生物聯防聯治項目等一批重點工程。目前,以北京、張家口為主的京津冀西北部地區初步形成了以中央縱向補償為主,地方橫向補償為輔,經濟和技術為主要補償方式的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貴祥建議,在生態治理進程中,三地也應完善市場運作的生態補償機制,將市場補償作為政府補償的有益補充,促進生態補償機制實現有效運轉。

藍皮書分析指出,石家莊、唐山與京津兩地的聯繫較為緊密,且具備良好的基礎實力,擁有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樞紐的潛力。

祝合良分析,首先,兩市基礎實力雄厚。2016年唐山和石家莊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323.8億元和3214.8億元,位列河北省前兩名,佔河北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五成。其次,兩城市與北京聯繫密切。以交通聯繫為例,石家莊與北京之間的列車總量位居第二名,每日互通列車近300次,唐山與天津之間的列車總量位居第四名,每日互通列車近200餘次。基於以上兩個方面,兩城市成為京津投資的熱點地區。2014年至2016年,北京和天津對唐山、石家莊的投資額分別為1221.9億元和45.8億元,唐石兩地佔據了近五成的北京對河北的投資,所佔據的天津對河北的投資超過三成。他說:“這些因素表明,石家莊、唐山等地有望成為京津冀地區加強聯繫的重要節點。”

專家訪談

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有助於區域協同發展

首都經貿大學財稅學院教授 楊全社

近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以及三地政府的協作下,京津冀區域財稅制度創新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三地探索並建立了有助於區域協同發展的京冀和津冀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京津兩市對口幫扶河北省張承環京津相關地區工作方案》在“保障措施”中,明確要求北京市對口幫扶資金平均每年不低於5億元;天津市對口幫扶資金平均每年不低於2億元。河北省不斷創新財政資金統籌管理機制,提升資金使用績效,推動快速發展。首先,河北省統籌各類資金用於大氣汙染治理和地下水超採的治理,努力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其次,河北省通過股權轉讓、貸款貼息、資金注入等多種投融資方式,助力“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推動京津冀互聯互通。

可以說,京津冀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財稅制度創新的機制和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李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