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李约瑟: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从惊叹到不服

作为一个从小受科学熏陶,最终走上科学研究之路的我来说,这句话如同一根刺扎在心里的某个位置无法取出。多年以前,我也曾四处查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确实有很多人给出了他们的回答,诸如文化的缺失、思想的落后、历史的遗憾、体制的阻碍,等等,从这些解释中,我几乎看到了这些语言背后的那一张张写满“痛斥”、“悲悯”、“怨恨”和“无奈“的脸。在这里我并不想对这些解释一一列举,百度百科总结得还算周到。

如果不想看细节内容,可以直接拉到低看结论。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物理学界最牛合影

及至初探科学门径,往往惊叹于百年前那些西方伟大科学家的思想,从惊叹走向羡慕,又从羡慕转为羞愧,却又从羞愧生出不服,是的,中国人无论如何,在世界各国家或各种族中都算聪明的,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详细列出的每一项中国人远远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成就都说明了这一点,那么,科学没有从中国诞生这件事本身,似乎就非常不科学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科学没用从中国诞生这事本身看起来似乎很不科学

是的,这一切背后一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寻找真相

当然,要探究这一问题,必须要从科学在西方兴起的历史中找寻答案。

哲学与科学的兄弟情

说到科学的历史,就必须要了解哲学。如果说,哲学就是“爱智慧”。至少从爱智慧这个层面上,东西方文明并没有相差太远。看看下面一些数字: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释迦牟尼:一说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4,另外一说公元前564~公元前484;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

两个结论,首先,各文明的智慧起源竟是如此的接近;其次,两千多年前的人物生卒时间,唯有中国的孔子能够精确到日,这靠谱的历史水准也是没谁了!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独立发展的三大文明的智者生活在同一时代

三人中,希腊的苏格拉底年龄最小,虽然本人并没有留下多少系统的理论,但他开启了西方的哲学之旅,他的徒弟柏拉图和徒孙亚里士多德,不仅建立了哲学最初的理论体系,而且还建立了科学的基础,那就是逻辑和数学。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和科学本就同源,两粒种子同时播下。

自此以后,在强大的宗教的影响下,科学和哲学在漫长的两千年中都保持十分低调的状态慢慢发展。一直到十七世纪笛卡尔的登场,他左手“我思故我在”,右手“解析几何”,同时为哲学和科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笛卡尔在哲学和科学领域都有了重大建树

是的,两千年前播下的种子破土而出,开始发芽。

然而,两棵幼苗却受到了不同的对待,也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发展之路上分道扬镳。

哲学的发展

哲学一开始就打算给这个世界一个完美的解释,寻找一种万能的理论,如此高大上的目标吸引了无数拥有理想的人们投身于此,这里面许多人都是衣食无忧的富贵二代。争论的内容逐渐聚焦到诸如“意识与物质何为第一性”、“真理是归纳出来的还是按因果律演绎出来的”、“相信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等这些直指真理和世界本源的话题。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争吵的年代铸就哲学的繁荣

经验主义者说,人类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的,所以知识从经验而来;

理性主义者认为,经验是不靠谱的,比如喂养的猪每天都能收到主人给它的食物,于是形成一个经验是,食物是每天自动出现的,但它并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不会有食物,却会有锋利的杀猪刀等着它。所以,就算一万年来,每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也不能代表明天太阳仍然会从东方升起。真正的知识必须通过严格的逻辑演绎而来

经验主义者又说,既然你认为知识只能演绎而来,那这句话本身是如何演绎而来的呢?你无法证明你自己。

。。。

吃瓜群众: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学了那么多知识,搞到后来,连

明天太阳会不会升起都搞不清楚了,要你们何用?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与现实实践的脱离也使得哲学研究逐渐沦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却很少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读懂哲学著作。

此后进入十九世纪,德国黑格尔、叔本华、康德、尼采、马克思等一众哲学家更是将哲学玩到癫狂的地步,辩证法的成熟为经院哲学的落幕完美收官。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德国将哲学推入高潮,辩证法的成熟为经院哲学收官

科学君的逆袭

科学首先承认这个世界我不懂,通过观察提出猜想,通过实验去验证,然后将猜想修补完善成理论,再以这些理论为基础进一步通过观察提出猜想,如此循环往复迭代前行。研究内容更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慢慢地,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同时更进一步的推动了技术的发展。那些哲学家还在争论不休的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已经悄悄兴起,科学君用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证明了自己,赢得了多数人的信任。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科学与哲学是同源而且同时兴起的,哲学的没落和科学的逆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

  1. 解惑:哲学艰难的通过辩证法解决了对许多矛盾的描述问题,但这个世界的本源和根本的发展规律并没有能够得到清晰的解释。也就是说,哲学没有做到人们期望它做到的工作——从根本上解释这个世界的的运行机制。而科学的解决方式是,不断通过数学/逻辑/实验,累积已知规律,从而无限逼近真实世界。有疑惑目前无法解答,这不要紧,未来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答案

  2. 实用:哲学无法把它的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普通民众的问题,与之相反,科学做到了,所以科学成功逆袭事实上,“实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能够让普通大众能够利用到如此复杂高深的理论。哲学自命清高,文章书籍内容都是艰涩难懂,直接把普通大众排除在门外。科学同样艰涩难懂,但它找到了正确的应用道路,那就是

    与技术和商业结合。科学转化为技术后,通过商业转变为产品,这样,普通大众并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科学原理,只需要掏出钱来,就能够直接获得科学带来的好处。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带来的工业革命直接导致科学击败哲学成功逆袭上位。

一句话:是自上而下的哲学的无力给了自下而上的科学兴起的空间,与技术和商业的结合使科学实用化,成为强大的驱动力推动了科学的持续发展。

东方的故事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古老的东方发生了什么。

了解了哲学和科学发展史后,如果我们带着这些思考来审视三千年前发展出来的《易》所提出的阴阳学说,以及后来道家的种种理论,一定会惊讶的发现,中华哲学碰到的问题与西方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从一开始就没有落入与西方哲学类似的陷阱中。

解惑方面,东方哲学基于《易》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例如:

  • 关于意识与物质何为第一性问题,中华文化中普遍认为,“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知行合一”,意识与物质从来就不分家,一体两面。同时,通过“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提法绕过了严格的逻辑和定量的数学,直接进入辩证法涉及的领域,而这一点西方直到18、19世纪才由黑格尔首次提出,并由德国人延续研究。

  • 关于归纳和演绎问题,与西方精于演绎,几条公理就能推导出一整套理论不同,中国人则对归纳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举例来说,孔子的学说包罗万象,经过他数十年不断地思考,其结果并不是像西方人那样不断将理论分支,形成多个子学科或分支领域的内容进行研究表述,相反,他把自己所有的主张归纳成一个字——“仁”,类似的,同一时期的老子则把他的学说同样归纳成一个字——“道”。赋予了一个字无比丰富的内涵。

  • 更让人惊讶的是,对于“变化”的认识,同样古老而睿智的赫拉克利特提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表达了他对寻找一般变化规律高难度的认知,正好衬托了中国《易》试图解释清楚变化本身的规律,以及影响事物变化的手段的重要性。

且不说这些理论是否正确(而且话又说回来了,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不去判断正确错误,因为正确和错误常常是相对的),至少,解惑的问题,对于古中国人来说,是已经解决了的,只要研读“经典”,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实用方面,东方方案就更有趣了。

与西方哲学和科学相同,东方哲学同样具有复杂性,同时还混有更多的玄之又玄的感觉,对于大量不识字或者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大众来说,不亚于天书。再加上对文字的精确性的担忧(道可道非常道)和对实际环境复杂性的充分认知,形成了东方特有的两种实用化手段:

  • 将理论口诀化。能编成口诀,决不写成理论。“勾三股四弦五”、“三下五除二”、“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口诀强迫症”甚至到现代也没有改,“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口诀化的知识,可以让普通大众非常容易记忆和实用。

  • 不靠实验靠实践。过去师父带徒弟的方法,首先是打几年小工磨炼性情和习惯,教授理论是非常简化的,最重要的学习过程在跟着师父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徒弟一方面根据理论揣摩师父的应对方法,另一方面,对不理解的问题向师父提问。结果就会形成《论语》这种经典,东方人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西方人会无法理解,不过是散乱的鸡汤文,毫无理论可言。

识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徒弟跟随师父在实践中学习

实用的结果是非常有效的,东方哲学理论已经深深的嵌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医学方面形成了中医,在管理方面形成了大量管理的理论流派,在社会人际关系待人接物方面、在艺术方面、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处处都有东方哲学的影子。同样的,不去判断正确还是错误,实用方面,东方哲学找到了自己的路。

结论

归纳以上内容,做个总结吧:

西方哲学没有解决“解惑”和“实用”问题,被更为实用的科学逆袭称王;东方人具有强大的哲学思维能力,当哲学在东方解决了“解惑”和“实用”问题后,其地位变得牢不可破,而且东方哲学采用轻理论重口诀、轻实验重实践的实用路径,导致科学在哲学的压制下既没有成长的空间,又没有成长的土壤,所以即使技术方面早已独步天下,仍然无法上升为科学理论,我想,这应该是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原因吧。

但我们并不必妄自菲薄,一方面,东方哲学事实上为这个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西方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中国人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做事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是错误,而是与西方的思维方式形成互为补充的态势,适合解决交叉学科和复杂体系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为科学带来新鲜的空气。毕竟科学无国界,以前中国人不了解科学,不会使用科学的手段,如今这些手段中国人都已学会,新的思维方式的加入将为科学带来更持久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