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爲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說起樹根,在普通人的眼裡就再平常不過了,而在濛陽鎮東星小區,湯寬林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將奇形怪狀的樹根,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每天,來往於湯寬林工作室的人們都可以聽到清脆的叮噹聲,聞到不同材質木材的芳香。

匠心

根雕,漢族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為在根雕創作中,應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輔助性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根雕保留了樹根的自然紋路,天然色彩,造型逼真,形象生動,講究質樸,棄浮華,去藻飾。一個好的根雕擺件,一定是巧妙地運用樹根的形態之美,並結合了人工的細琢精雕,堪稱天人合一之神品。

痴迷根雕二十年

精美作品千餘件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也”,但在根雕藝人的眼裡,朽木卻是最好的原材料。今年36歲的湯寬林,自幼喜歡書畫,酷愛大自然。初中畢業的他,一次偶然的機會,愛上了根雕。2003年,湯寬林拜師學藝回家後,就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根雕研習中。自家院裡的棗樹、榆樹折掉的枝杈,河邊的葦竹根,堅果的殼和核,只要是農家能接觸到的東西,都是他練習的材料。太硬的材料刻起來費勁,太軟的材料刻起來又太肉,經過長久大量練習,湯寬林逐漸掌握了選材的技能。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陸續成為湯寬林的選題。清晰的紋路、富有質感的形態、自然流暢的線條,一個個枯木樁、樹藤、樹根經他的巧手雕琢,都會變成一件件活靈活現的根雕作品。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目光深邃的眼睛、一雙長滿老繭和佈滿傷疤的手。走進他的工作室,如同走進了一個多彩多姿的世界,一件件製作精美、造型各異、形象逼真的根雕作品映入眼簾,無不散發著自然的氣息。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七分天然,三分雕琢。與木雕相比,根雕則追求雕刻的痕跡越少越好,要儘量保持它的原生狀態。”

雕刻不容易,輕重緩急,全憑拿捏,容不得半點馬虎,不僅需要細心,更需要耐心。從單純的熱愛根雕,到把熱愛變成職業,再到一天天的堅持,湯寬林一步步走進了根雕的藝術世界。一刀一刻,一筆一畫,湯寬林痴迷於根雕二十年,作品達千餘件。名氣也廣泛流傳,經常還會有收藏家和根雕愛好者慕名前來。

刀筆傳情

志在根雕藝術傳承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根雕本就是一門高深的手藝活兒,它需要匠人高度投入耐心和精力,雕刻就像是在培育一個生命,不求功成名就,只求自得其所。”

有的人追求環遊世界,停不下腳步是他們的躁動;而有的人依然喜好雕琢樹根,停不下筆刀是他們的耐心。手下筆刀成花,這正是匠人們最平凡也是最踏實的追求。這種來源於生活的藝術,使得自己在雕琢過程中變得專注、細膩,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雖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從事這項工作,都覺得太苦太單調,又掙不了什麼錢,但是仍然有人願意付出努力傳承這項手藝。作為根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湯寬林也在致力於將這項文化發揚光大。

“這種手藝活兒,確實很不容易,創作一件根雕作品需要構思、構圖、選料;進入雕刻階段後,從粗到細,排除不需要的空白處,再雕出粗胚輪廓,後續加工細節部分;成型後,再用細砂紙、砂輪打磨……一件根雕作品就基本完成了;最後,為了增加亮度、光滑度,還要著漆。雕刻小件作品需要半個月,大件作品耗時幾個月甚至一年,使用工具都高達百餘種。”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湯寬林認為,在彭州,雖然有做竹雕的,但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做根雕。根雕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自己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要把老祖宗的技藝傳承下去,並展示給人們看,而且根雕能夠讓人心靜下來,讓人不害怕孤獨。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活到老,雕到老,希望我的根雕能有進步。”

湯寬林暗暗給自己規劃了後半輩子,“任何一種藝術,都是時代的反映,根雕不能光觀賞,還得實用,更得有思想性和藝術性,這幾條都達到,才是藝術品。想用根雕這種方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把根雕藝術傳承下去。”

看到湯寬林明亮而堅定的眼神,彷彿可見日後根雕藝術馳而不息。一把刻刀在湯寬林手中就成了一支作畫的“筆”,經他妙手加工後,一個樹根就變成靈動的舞鶴、充滿佛性的彌勒佛......他會把“根雕”這門傳統文化更有力地傳播出去。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二十年練就巧手,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在紛繁世界,很多人總是呈現出一種應和社會的態度,扮演著“大忙人”的角色,忙著工作、忙著應酬,時間便在忙碌中消逝。然而,對於湯寬林而言,眷戀平凡的匠心,才是他淳樸的理想。

轉自: 品鑑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