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这场雷潮,所有人都输了,老赖才是真正的赢家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出自温总理之口。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房贷两巨头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破产,“金融海啸”波及世界。10年前的这场金融危机,与今天的P2P雷潮何其相似。

2008年9月24日,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斩钉截铁道:“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民众对经济增长的信心,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预期。如此,储蓄才能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供给,整体经济才有向上的动能。信心创造了财富,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危机时刻,信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物质财富。

反之,信心的丧失将促使经济下行、股价暴跌、P2P雷潮,最终导致劳动者下岗,股民亏损,P2P投资人踩雷。索罗斯提出了反身性,他打了一个比方,大众将吸毒者视为罪犯,那么他们就会成为犯罪。吸毒者即便改过自新,如果人人视之为罪犯,不愿提供工作,不愿与其亲近,戒毒者如何能够在社会立足。戒毒者为了养活自己,不得不成为罪犯。

P2P遭遇了同样的困境,投资者担忧平台暴雷,不敢投资。老赖坚信平台一定会暴雷,坚持不还。投资者不投钱,老赖不还钱。长此以往,健康运营的平台也难逃暴雷的结局。

在这一背景下,老赖的信心空前高涨,他们坚信能够拖到平台清盘的一天。坚定的信心支持着他们频繁更换手机和地址,躲避催收人员的追讨。不小心被催收人员找上,老赖们躺在地上耍赖,谎称对方使用暴力。若不是太阳毒辣,地上太烫,他能躺一天。没钱了,找一家不上征信的平台继续借款。

于此同时,投资者的信心空前低落,担心部分平台存在自融、资金池、虚假借款标的等违规业务风险。持有活期项目的投资者,希望提现前平台不会暴雷,取出资金不敢复投。债权转让的投资者,祈祷有人接盘,亏损出手也在所不惜。持有长期项目的,只能听天由命。数据显示,P2P资金在上周净流出40亿元。平台持续净流出,熬不住的平台唯有清盘这一出路。恐慌情绪传导到其他平台,促成整个行业的雷潮。

平台接连爆出逾期、清盘,P2P一时间为万夫所指,俨然是众人的痰盂。媒体有失公允的报道和解读,于投资者毫无益处。人人视P2P为洪水猛兽,则其必将成为吞没钱财的洪水、残食人畜的猛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P2P要是完了,金融市场难以独善其身。最终的结局是,富了老赖,苦了投资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恐慌蔓延根源是市场对P2P信心的不足。面对危机,行业参与者必须重拾信心。投资者的信心有强大的传导效应,提振整个行业的信心,才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当然,树立信心的建立不能依靠喊口号,不能依靠李大霄。

P2P这场雷潮,所有人都输了,老赖才是真正的赢家

君不见李大霄高呼各种“底”,婴儿底破了还有婴儿底2,婴儿底2破了还有胚胎底。盲目的乐观于事无补,少数人的信心无碍大局。监管到位、平台合规经营,才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在备案大限延期后,而新政策未公布的空白期中,行业风险事件却不断积累爆发。坊间甚至传出“监管部门放弃P2P”、“备案延期,就是为了磨死P2P”等不实言论。明确监管预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释放“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的信号刻不容缓。

一部分投资者的理财知识匮乏,无法分辨产品风险。出于对银行信任,他们不会在意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这种思维延伸到P2P,投资时只关注收益率和利率,不虑有他。类似的投资者不在少数,风险自担的模式在短期内很难被接受。在这一背景下,丰富平台保障机制,拓展第三方风险准备金制度就很有必要了。

即便丰富了平台保障机制,也难消除亏损的风险。完善退出平台风险处置方案,设立清盘平台跟踪体系,防止借款人逃废债务是当务之急。

行业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平台的维护。当政策出台后,平台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则,有序运营。在《网贷之家联合平台发起网贷行业合规发展自律倡议书》中,网贷之家提出平台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主动接受监管和社会监督,确保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等倡议,切实维护出借人的合法利益。

如此,行业才能稳定发展。

如此,投资者才能重拾对于行业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