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入场,“老赖”等问题或将得以解决

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入场,“老赖”等问题或将得以解决

近年来,随着创新金融模式的不断衍生,暴露出来的金融信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少人急功近利,追求金钱至上,道德次之。“老赖”已然成为经济社会的热点现象。

这两天,征信市场很热闹。

全国唯一一家拥有个人征信业务牌照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在深圳挂牌;同一天,该征信公司的发起股东之一——中诚信征信在北京宣布,完成A轮及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4.5亿。

简单看一下,这两家征信机构的股东阵容:

百行征信的发起股东包括:是由央行主导,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考拉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等8家试点机构共同发起组建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

中诚信征信战略投资者包括:中信资本、高瓴资本、博裕资本、三峡鑫泰、万世资本、丹华资本、心元资本、和聚百川等在内的多家国有和民营投资机构。

资本正加紧布局立足征信市场,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

但终究资本角逐背后的动因,不外呼两大原因。一是我国征信行业仍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二是一些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出于风控、完善生态体系的目的而布局。

传统征信VS大数据征信

其实征信并非今天的概念,要说国内征信市场的“鼻祖”,非央妈莫属。

不过,在探讨之前,我们还是先将征信市场作一些分类。

按照征信机构的经营模式,通常要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征信;二是大数据征信。

数据孤岛一直存在

在小粉儿看来,央妈的征信系统应当列为前者。小粉儿在网上搜集到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央行共记录了8.8亿人的个人金融数据。

但是,由于央行的征信系统并不对外开放,信用系统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利用。可以说,我国的个人信用应用市场还根本没有开发,直到2014年。

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伴随着政策的放开,我国征信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政府背景下信用信息机构、社会征信机构、评级公司等机构的多元化征信市场。

然而,我国征信市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行业水平良莠不齐、互联网行业安全问题严峻、数据孤岛现象等问题。

据小粉儿从海量的信息中收集到,在“征信服务”相关的2000家左右公司中,其中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仅约100家左右,获得批准筹建的个人征信机构仅8家,即目前有资质的征信机构占整个征信市场的比例还不到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弄清楚自己的问题之前,还是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以美国征信市场为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征信公司数量达到2,200家。之后受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兴起、全国性银行大规模整合等外力驱动,征信行业进入残酷的洗牌和整合期,小规模或区域性的公司成为被并购的对象,数量逐渐减少为目前的400家左右,45年的时间数量减少82%,并逐渐出现全国性的征信巨头。

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

如今的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已经形成Experian(益博睿)、Equifax(艾可菲)、Trans Union(全联)三足鼎立的稳定格局,各地小型征信机构则依附于三家巨头开展业务,而企业征信市场则被Dun&Bradstreet(邓白氏)完全掌控。

中国征信市场当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但迄今无巨头出现,仍未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国内征信市场的未来市场格局会如何演绎,美国征信市场或许是我们最好的对标。

最后,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句话:信用就是金钱。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个人征信体系成为未来信用消费市场经济基础必将是大势所趋。

个人征信对工作生活影响势必也将越来越大,比如购车、购房、信用卡、求职、购物等等都离不开征信……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你的信用,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