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都江堰,才明白什麼是永恆與不朽

記憶中的都江堰,是在歷史課本中,知道它是秦國蜀守李冰父子的傑作。

後來查了些資料,知道都江堰由魚嘴、飛沙、寶瓶口三部分組成。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洩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都江堰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壩水利工程。因為它的存在,川西平原變成天府之國。因為它的存在,有了三國時期,劉備入川經營的基礎,也因為它的存在,才有了抗戰時期,民族避難的場所。

我這次去九寨溝旅遊,沒有登臨都江堰的堤垣,親身感受它的奇偉和壯觀。我只是來回乘車,從都江堰市,這個小城穿過,透過車窗,專注而尊敬地體會著,李冰父子不朽的雕像中透出那種莊嚴與神聖。回來時,在這裡吃了頓午飯,在這個乾淨而清淨的小城,作了一回兒的盤徘。似乎聽到嘩嘩的水聲,挾著歷史的風雲,在我的思緒中轟鳴。

到了都江堰,才明白什麼是永恆與不朽

穿過都江堰,朝文川境內進發。很快,在叢山墜峽中,另一水利工程,映入眼簾。這就是投資78億元的紫坪鋪水庫水電工程了。

坐在車上,閉目凝神之間。一個問題,躍出我的海腦。同是水利工程,紫坪鋪水利水電工程和都江堰,誰會永垂不朽?都江堰距今已是二千多年,紫平鋪水庫又會歷經多少歲月?又能歷經多少歲月?

兩千多年前,在沒有任何先進生產工具的情況下,李冰父子通過精密的計算分析,根據岷江水情,遵照事物發展的規律“深淘灘,低作堰”,“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科學理念,科學而巧妙地利用地理地形,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鑿開離堆,修築魚嘴分水工程,採用無壩引水方式,開鑿多條川西北平原人工河道,徹底解決了危害四川盆地的水患。

有地質專家說:岷江流域處於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在地質構造上是個大斷裂帶,其地貌、地質、氣象條件,均對建水電站不利。

歷史的教訓:1933年8月,岷江上游地帶發生疊溪地震,形成疊溪海子,45天后,疊溪海子崩潰,洪水淹死民眾2000多人。

我們在逆岷江而上的途中,就多次見到山體崩塌的情景。在岷江沿岸植被破壞得差不多的今天,誰能保證,地質災害不會發生?悲劇不會重演?

到了都江堰,才明白什麼是永恆與不朽

據說:現在建的大壩一般使用壽命只有200年 。而李冰父子的工程,已經飛越了兩千多年的時空。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我們倒底怎麼呢?

都江堰和紫平鋪水庫,岷江上的兩大形象工程。我們是多麼地希望,都是豐碑,而不是也不會出現“豆腐渣” 。

回到家裡,突然想起,我有一張像片,那是一個網友,她穿著紅色的上衣,黑色的長裙,站在都江堰邊,輕風吹起她的長髮,她美麗而恬靜,微笑中,明眸善睞。身後的江水,默默無聲,青山若黛。讓人感覺到什麼是永遠和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