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更有立體感的好作品?你需要這 4 招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世界是三維(立體)的,攝影所記錄的圖像卻是二維(平面)的。若是想最大限度地用照片還原眼前的美景,就必須考慮如何用二維的圖像,表達出三維的空間立體感。

今天要為您介紹的,正是幾個最常用、效果最棒的創造空間立體感的方法,大家看完了記得自己實踐一下哦~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1. 利用空氣營造空間立體感

人眼判斷事物遠近的心理標尺有幾種,“近大遠小”“近處清晰遠處模糊”,而後者會受到空氣透視的極大影響。

在一些特殊氣候條件(如霧、霾、小雨)下,空氣會起到對視線的阻礙效果,讓遠方的景物變得更為模糊,強化了景物之間的距離感,讓畫面顯得更立體。

以下圖為例,由於霧氣很濃,距離稍遠一些的樹木都會顯得很模糊,給人一種“中景背景離前景很遠”的心理感受,客觀上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與縱深感。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拍攝這類作品時,一般要在前景處放置一些有存在感的景物,作為“清晰”的標尺,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展示前景景物的細節與紋理。

2. 利用色彩營造空間立體感

大家都知道色彩能製造對比,但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色彩會影響視覺感官,創造出“前進”和“後退”的心理感受。

我們來看一張圖,大致體會一下: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可以看出,在暗背景下,暖色調會顯得“近”而冷色調會顯得“遠”;而在亮背景下,情況恰好相反。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此外,對同一種顏色來說,飽和度越高就越“近”,飽和度越低就越“遠”。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你可以在創作時通過取景,來讓前景具有“前進”感,與背景更分離;也可以通過後期手段進行相應調整。

3. 利用線性透視營造空間立體感

線性透視,簡而言之講就是“近大遠小”,原本平行的線條,在向遠方延伸時會不斷的會聚,直到在滅點處匯合成一個小點。

在攝影中,我們常用匯聚線、重複縮小以及誇張前景這 3 種方式,利用鏡頭(特別是廣角鏡頭)來突出線性透視下的前中後景層次。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匯聚線/消失點

匯聚線的拍攝,就是要利用場景中向遠方延伸會聚的線性物體,來突出空間感。要實現這一效果,你最好使用廣角/超廣角鏡頭來容納更多的前景和更多的引導線。

我們來看一個應用實例: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上圖利用海浪在海溝中的衝擊形成的引導線,將視覺引導到中景的五塊岩石,而且人眼視覺有趨光性,也會自然朝著太陽的方向看,將視覺向中景引導。

在自然界中道路,橋樑,水流等都是天然的匯聚線,在取景構圖時加入它們,不僅可以拍出引導線,還能極大的提高照片的層次感。

重複縮小

線性透視最普遍的表現形式,就是“近大遠小”。如果畫面中沿縱深方向分佈有一系列重複的物體,它們會由近到遠逐漸變小,就可以營造出空間立體感。

利用廣角/超廣角鏡頭,可以把近處景物進一步放大,強化這種“近大遠小”的效果。

下圖中的石頭,就起到了“重複縮小”的空間標尺作用,營造出了出眾的空間立體感。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參照物法

在拍攝時,攝影師可以採用低角度拍攝,來把前景景物拍得更大,通過尺寸上的誇張來強調“近大遠小”的透視感,來表現畫面中各物體之間的前後關係。

如下圖,前景處的小花被誇張放大,單從畫面比例上看,和遠方的雪山差不多。這種有悖於常識的大小關係讓人印象深刻,並有力地說明了前後景之間的空間距離。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4. 利用構圖營造空間立體感

“留白”

留白就是以“空白”為載體進而渲染出的意境的藝術手法。為主體增添一些適當的空白,是合理有效增加空間立體感的手段。

大片同色調或色調相近的景物,都可以充當留白;再搭配上一個具有高對比(色彩、明暗)的主體,就構成了一幅有空間立體感的畫面。

需要注意的是,主體的比例大小,直接影響畫面的表達效果。並不是說主體比例越大/越小就越好,這取決於你想要什麼樣的效果。

我們來看個例子。當主體的畫面比例大時,視覺衝擊力和代入感會比較強: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如上圖,可以看到,岩石的細節和紋理都很清晰,長曝光下的流水質感、動感也都很明顯。

而如果縮小主體的畫面比例,四周的“留白”部分會變多,空間立體感更強: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如上圖,畫面範圍變大主體比例變小後,能更好的表現側面巖壁紋理的延伸感,同時兼顧畫面右側漂亮的火燒雲,畫面的整體空間感更強。

遮擋

遮擋,也就是用一個物體部分遮擋住另一個物體。這樣,觀眾很直觀地就能認識到,被擋住的不完整的物體,肯定是在更靠後的位置。

尤其是在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由於“空間壓縮”效應,線性透視會變得很不明顯,遮擋就變成了表現空間縱深的關鍵手法。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上圖黑色的山峰遮擋住了後面的白色雪山,營造了立體感,而繚繞的霧氣又進一步強調了這種立體感。

縱透視

在豎畫幅拍攝時,可以採用縱透視的形式,近的放在畫面低處,遠的放在畫面高處,以表現出空間層次感。具體操作也不難,找個制高點,高機位俯拍即可。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這個方法往往和遮擋法一起聯合使用,效果會更好。我們來看一個應用實例:

如何拍出更有立体感的好作品?你需要这 4 招

這張照片用長焦拍攝,線性透視不強,但通過前面的樹木將後面的樹木遮擋,再利用高機位俯拍,配合豎構圖縱透視可以讓畫面顯很立體。

遮擋法和縱透視都可以通過前期改變相機機位的方法來實現,攝影師在構圖時不妨多加思考。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由 極影 AdventureX 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