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姜維時代英雄相惜

這是魏國召開的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當中,有早就揚名立萬的表演藝術家陳泰,也有剛剛出道就盡顯大才的鄧艾。陳泰雖然大器晚成,但是他的卓越才能根本不輸於成名多年的郭淮,所以司馬師讓他鎮守西涼,加封徵西大將軍。鄧艾屬於不招人待見型的,恃才傲物還結巴,夏侯霸當初就服氣他的才能可沒跟他結交。不過司馬師、司馬昭兄弟還是很看好他,平淮南毋丘儉鄧艾立功,被封為兗州刺史,這次姜維再度北伐,司馬昭加封鄧艾為安西將軍。在西北這塊地盤上,鄧艾的軍銜僅次於陳泰。

前一篇說過,陳泰沒把鄧艾這個新人放在眼裡,只不過他是司馬昭的人,因此給鄧艾一個面子。而鄧艾自詡天下無敵,也沒把陳泰這個上司放在眼裡。鄧艾多大官都見過,什麼胡遵、王基、諸葛誕、毋丘儉他覺得都不過如此,因此這次會議一開始其實開的很無趣。姜維來了,王經敗了,七萬大軍都廢了,該怎麼辦?

西北這塊地方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戰爭,公式化的東西太多了。從武侯北伐的時代開始,魏軍就有個共識,蜀軍太猛,根本打不過,他們來了大家就堅守,耗死他們。

三國演義之姜維時代英雄相惜

所以這次軍事會議上,主流的聲音認為應該堅守。但是有兩個人認為不該堅守,一個是鄧艾,一個是陳泰。在鄧艾眼中,持堅守意見的人基本上就是sb。但是他又不提出意見,只在一旁冷笑。所以說鄧艾同學人緣差是有原因的。他能一旁冷笑,陳泰作為三軍主帥可不能。陳泰也沒指望鄧艾幫忙,於是擺下自己的觀點,開始了軍事部署。

陳泰對形勢有個初步的估計,他跟諸將說,看上去姜維統帥大軍深入重地,渴求決戰,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用堅守來避其鋒芒。這要是跟他決戰,那絕對是瘋了。根據經驗來看,姜維洮水大勝,應該兵鋒直指關中地區,攻打洛陽,取周圍糧倉,然後匯合羌胡攻打隴右四郡。假如這樣的話,那形勢危急,非堅守不可。但是姜維居然不攻打關中平原,反而攻打地勢險要的狄道城,那可不是短時間能拿下的。因此在這個時候,魏軍應該主動出擊攻打姜維,姜維腹背受敵,必然大敗。正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回這事兒,不能堅守,就得出擊。要不給姜維時間拿下狄道城,隴右地區就懸了。

陳泰的話一說完,高傲的鄧艾起身便拜。原來西北還真有高人,鄧艾願意聽從陳泰調遣。其實多數情況下,兩個同等大才很難一起共事,往往合作起來適得其反。但是這回陳泰用實力征服了鄧艾,讓鄧艾願意聽從陳泰的調遣,那魏軍的戰鬥力瞬間就提升了幾個檔次。

有的時候打仗就像玩德州撲克,雙方都要互相揣測對方的想法。當初諸葛亮之所以無解,關鍵就在於他能料敵於先,可以十分精準的揣測到對方的想法。這門技術還真不是閱讀了武侯二十四篇兵書能掌握的了的。套用周星馳的一句話:有些事看天份的。

魏、蜀多年征戰,地球人都知道蜀國的戰爭訴求是拿下長安。姜維這次偏偏劍走偏鋒,轉而攻打狄道城。按說如果魏國的主帥只要不是陳泰或者鄧艾,姜維可以一舉控制隴右,鞏固好四郡之後,下一戰就可以把戰線往關中地區推進。可惜的是姜維的戰鬥意圖瞞過了整個西涼軍區,偏偏被陳泰和鄧艾看破。這倆人還是西涼軍區的總司令和副司令。沒辦法,這就是姜維的命。

三國演義之姜維時代英雄相惜

鄧艾向陳泰獻計,在狄道附近虛設伏兵。然後兩路急行軍打著陳泰和鄧艾的旗號救援狄道城。此時的姜維正在表現著自己一口氣吃掉狄道城的決心。別人圍城打攻堅戰,撐死圍四面攻打。而姜維把狄道城圍了八面,連同四個角一起攻打。狄道城裡邊的王經也是拼了,玩命死守。王經敗軍之將,又是強弩之末,眼看撐不住的時候。姜維得到線報,說陳泰、鄧艾兩路兵馬救援。姜維嚇了兩跳,第一跳是沒想到魏軍的主力可以這麼迅速的到達狄道,這不科學。第二跳是鄧艾來了,一個陳泰就很難對付了,又來了個夏侯霸眼中的魏國第一人,日子沒法過了。

姜維果斷做出部署,令夏侯霸帶人阻截陳泰,姜維親自去會會鄧艾。至於狄道城嘛,那還得張翼張老將軍繼續攻打。蜀國這邊就是這個情況,廖化得當趙雲用,張翼得當張翼德用。姜維行軍不到五里地,結果四面鑼鼓喧天,大炮齊鳴,軍旗招展。雖然姜維沒看見人山人海,但是他覺得自己已經中了鄧艾的詭計。於是派出傳令兵趕緊去通知夏侯霸、張翼退兵。而姜維作為三軍主帥,只能親自斷後,由劍閣退入漢中。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陳泰和鄧艾根本沒來,姜維見到的只不過是鄧艾虛設的伏兵,。姜維後悔不已,想馬上再提調諸軍再回狄道。結果這幫丘八大爺們死都不去,剛回來哪有再回去的道理?姜維一看軍心渙散,士氣低落。乾脆老老實實回漢中,上表皇帝劉禪說自己洮水大捷,不損一兵一卒安然返回漢中。劉禪大喜,加封姜維為大將軍。姜維自從當了大將軍,算是嚐到了北伐的甜頭。因此精忠報國念頭爆棚,非得在外屯兵,誓死也要為劉禪打下一片完整的江山。

按下姜維大將軍屯兵不表,單說狄道城的王經算是活過來了。從洮水到狄道城,簡直是一場噩夢。夢醒時分,王經趕緊請來陳泰和鄧艾拜謝。陳泰表奏鄧艾大功,司馬昭封鄧艾為安西將軍,假節,領護東羌校尉。等於一場大戰之後,作為交戰雙方的魏、蜀兩國都很開心。戰爭之後,陳泰和西涼軍官一起給鄧艾做賀,宴會其樂融融。那頭的蜀國,諸將也很開心的祝賀姜維升為大將軍,酒席宴會也很盛大。

姜維為什麼要對劉禪如此盡忠呢?他不想學習司馬昭掌握朝中大權。也沒有像諸葛亮那樣打造一個新制度的規劃。他這麼玩命北伐,只是單純的希望能一統中原,讓劉禪當一個貨真價實的大漢皇帝。從姜維的角度講,官拜大將軍,品位已極。他沒想過再錄尚書事,升多大爵位。姜維和鄧艾一樣,單純的軍事發燒友。但是不一樣是倆人站隊不同。姜維在蜀國早早的當上了大將軍,而鄧艾在魏國也就混了個安西將軍,都不如叛將毋丘儉混得好。但是從鄧艾的角度講,自己升遷的速度算很快了。所以大家就能理解姜維當這個大將軍得多麼的滿足,而他玩命北伐盡忠的動力就在這裡。

在三國的世界裡,其實純武將都是很單純的。不僅僅是姜維、鄧艾這樣從基層摸爬滾打上來的行伍之人。就連當初的所謂蜀國五虎將等,魏國的夏侯淵、夏侯惇、張遼、徐晃等,吳國的甘寧、周泰、徐盛、韓當等也是很單純的人物。他們的手藝就是打仗,想的就是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反倒是那些搞文職的比較腹黑,比如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這類文職出身的所謂儒將,再比如法正、張松、華歆、王朗、費禕這類人都陰著呢。這也是為什麼劉禪放心的在軍職上加封姜維而制約蔣琬、費禕等人的權利,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昭早早的放出鄧艾建功立業而一直把鍾會雪藏在自己身邊。鄧艾這人再驕傲無非就是表現在為人處世上,鍾會這人再低調也在謀劃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三國演義之姜維時代英雄相惜

在西涼為鄧艾慶功的宴席上,陳泰試探性的對鄧艾說姜維再不出兵了。鄧艾當即反駁了這個觀點,而且毫不顧忌王經的面子而說出了姜維必然出兵的五大理由。

其一,王經兵敗,損失七萬大軍,而蜀軍雖然被嚇回漢中,但是沒有損失。因此上一戰怎麼說都是人家姜維勝了,因此姜維乘勝出兵,理所當然。

其二、蜀軍將士配合完美。這麼幾十年就倆主帥,除了諸葛亮就是姜維。再看魏軍這邊,從夏侯楙開始算,主帥換了無數,一人一個打法,所以魏軍沒有一個熟悉的陣型,這一點上絕對不如蜀軍,因此這也是姜維出兵的理由。

其三,姜維現在出兵多沿水路進兵,而魏軍都在旱地。因此雙方勞逸不同,蜀軍體力上佔據優勢。

其四、大國跟小國打仗,最吃虧的就是地盤太大,必須分兵把守,你不知道蜀軍從哪就冒出來,因此別看魏國人多,具體到戰場上,往往是蜀軍人多。

其四、馬上就到了收穫的季節,蜀軍必然出動,河西走廊的糧食再向他們招手,姜維實在沒有不去搶糧食的理由。

其五,姜維是諸葛亮的弟子,其餘的都不用說了,他一定會北伐。

鄧艾這五點理由說到陳泰心坎裡了。前者陳泰分析狄道戰況折服了鄧艾,此時鄧艾分析姜維的動向又征服了陳泰。自此這爺兒倆結為忘年交,以後以兄弟相稱。陳泰見鄧艾業務精熟,於是放心的把權力下放,讓鄧艾負責練兵、防務等各項事宜。鄧艾最愛乾的就是這些事,因此做的井井有條。陳泰自此高枕無憂,再不憂心姜維。

魏國形式一片大好,對姜維來說不是個好消息。但是姜維一定會出兵,他和鄧艾之間必有一戰。下一節,我們來聊聊這對人傑交戰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