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雙城之戰」: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何來的深仇大恨?

文|顏釗

每年的英超賽場上,都會如期上演兩次被稱為“雙紅會”的天王山對決,即曼徹斯特聯隊與陣利物浦隊間的對決。這絕不是一場普通的足球賽,這場比賽更是兩座城市間的對決與競爭。

利物浦隊與曼徹斯特聯間的激烈競爭,代表著利物浦同曼側斯特,這兩座北方兄弟城市間的歷史恩怨。

大英帝國“雙城之戰”: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何來的深仇大恨?

利物浦與曼側斯特同屬英格蘭北部,利物浦位於默西河入海口東岸,為英格蘭西北部最大的港口。曼側斯特同屬英格蘭北部,但位居內陸缺乏港口。不過,曼側斯特同利物浦間的距離並不遙遠,僅有28英里的距離。正是因為這種地理距離上的接近於地理位置的互補性,令兩座城市建立起了一陣微妙的合作關係。

利物浦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自19世紀起就成為英倫三島最為重要的港口之一,它將大英帝國的產品源源不斷向世界各地輸出,並將大英帝國殖民地上的原材料輸入英國本土。曼徹斯特則是一座純粹的工業城市。自18世紀中期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起,棉紡織業便成為了曼徹斯特的經濟重心。隨著改良蒸汽機的普遍運用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令曼徹斯特的棉紡業如虎添翼,曼徹斯特一躍成為世界棉紡織中心,英國最為重要的工業城市。

大英帝國“雙城之戰”: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何來的深仇大恨?

不過,曼側斯特在地理上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港口,這為其工業製品、原材料的銷售與運輸都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曼側斯特將解決問題的目光轉向了那個港口鄰居,利物浦。鑑於雙方經濟與地理上的互補性,雙方一拍即合,開始了一段甜蜜的蜜月期。1830年,世界上第一條城際鐵路,利物浦至曼徹斯特鐵路正式啟用,更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及貨物的通達度,

可惜美好總不能長久,兩座城市看似合作無間,但隨著時間流逝,雙方在利益上的衝突愈發強烈。曼徹斯特人看著利物浦人利用默西河這條運輸動脈,就可以賺大錢,自己卻不得不辛苦工作賺錢,還得讓利物浦人收過路費,自然心中愈發不平。利物浦人也不是什麼善茬,就仗著自己擁有默西河,這條曼側斯特人的生命通道,居然坐地起價提升了貨運關稅。

大英帝國“雙城之戰”: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何來的深仇大恨?

曼徹斯特人這可不答應了,一氣之下乾脆在1887年集資修建了曼側斯特通海運河,繞開利物浦令自己擁有了一個專屬出海口。運河的開鑿對利物浦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利物浦在失去了曼側斯特這個大財主後,貿易量迅速萎縮,城市發展萎靡不振。望著蓬勃發展的曼側斯特,再看看自己沒落的城市,利物浦人自然氣的牙癢癢。可是光生氣也沒用,畢竟曼側斯特與利物浦同屬大英帝國,雙方又不能大打出手。

既然不能動武,那就運動場上見。自此,曼側斯特聯隊與利物浦隊之間的較量,就被帶上了城市決鬥的色彩。哪怕比賽結果無關冠軍,但只要一到“雙紅會”,雙方必然劍拔弩張,甚至在球場上大打出手。更要命的是足球運動不僅沒有給利物浦與曼側斯特兩座城市帶來和解,還加深了雙方的恩怨。

大英帝國“雙城之戰”: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何來的深仇大恨?

1958年,曼聯隊遭遇慕尼黑空難,8名曼聯球員不幸罹難。面對著這樣的悲劇,不少激進的利物浦球迷不但沒有悼念,反而將空難作為嘲諷曼聯的素材,對曼聯隊大肆嘲諷。更有甚者,甚至將空難編成了助威歌曲,用來諷刺曼聯。這令曼聯球迷懷恨在心,是故當利物浦遭遇希爾斯堡慘案與海瑟爾慘案後,曼聯球迷自然不會放過機會。他們以此為題材,對利物浦隊進行諷刺與嘲笑。可以說,足球不但沒有帶來諒解,反而令兩座城市愈發的不對頭。

大英帝國“雙城之戰”: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何來的深仇大恨?

不過,話又說回來,儘管利物浦與曼側斯特雙方互相不爽,但畢竟雙方還是英國的都市。這種不對頭,只能算的上是一直相互之間的暗暗較勁,但更多的時候還是英雄惜英雄的惺惺相惜,就如北京同上海一般的“雙城記”。

袁廣雪:《18-19世紀利物浦的交通變革研究》,合肥:安徽大學

趙川:《曼徹斯特與利物浦:尋找19世紀資本主義和英國工人階級》,上海:上海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