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老王」脫貧記——原來靠救濟,現在靠自己!

我的脱贫故事‖”“老王”脱贫记——原来靠救济,现在靠自己!

“我們村‘老王’家情況最糟,但幹得是真不錯,年底他保證脫貧……”7月15日,在寧陵縣張弓鎮姜莊村,筆者提及建檔立卡貧困戶“老王”,寧陵縣教體局駐該村第一書記楊杜奎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老王”名叫王世福,今年56歲。之所以說他家情況最糟,是因為他上有一個癱瘓在床的老母親,下有一個重度殘疾的女兒,兩個人的生活都需要他護理,根本無法外出打工。因為無錢給母親買藥治病,難為得他夜裡哭過幾回。“唉,最艱難的時候,全靠鄰居和親戚的接濟才能度日。”王世福回想起當時的難處,不禁紅了眼眶。

2017年5月,縣教體局駐姜莊村工作隊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他家陰霾的生活迎來了陽光。“駐村書記楊杜奎第一次來我家走訪,就開始幫我分析貧困的原因,並制定出了幫扶措施。他熱情鼓勵我,自力更生搞創業,讓我種植、養殖兩手抓。”王世福講述說,“我去年種了3畝大蒜,長勢不錯,今年新蒜賣了6500元,淨贏利3600元。我還購買了三隻羊,通過一年多的繁衍,現在羊圈裡大大小小12只,價值不低於8000元啊!”

全面脫貧,不少一人。駐村工作隊也積極為王世福申請政策照顧,享受黨和政府的優待,今年2月,為他的母親和女兒同時辦理了低保,每月可領取300多元。由於女兒王春麗身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工作隊又幫其申請了殘疾人生活補助和護理補貼,每月發放120元。村委會安排公益性崗位時,讓老王幹上了村裡的保潔員,每月工資領取400元。

走訪老王時,他正在門口樹蔭下草地上牧羊,10多隻羊被喂得十分肥壯。“有了工作隊的幫扶,有了政府的照顧,我生活越來越有勁兒。上個月村裡‘十星’農戶評比,我還光榮地當上了增收致富之星,去鎮上的同心圓夢超市,用獎勵的積分卡換了一桶食用油,吃著特別香。”老王興奮地說著,臉上樂開了花

老王還是一個孝子,照顧母親的生活無微不至。為了引導子女主動贍養老人,最近村裡設立了“孝善基金”,王世福第一個跑到村委會繳納3000元。“現在俺手裡有錢了,就搶先上交贍養費。百善孝為先,讓母親老有所養,是兒女應盡的義務。”老王說話直爽乾脆。

初夏收過的蒜地,老王又把它種上了辣椒。種植的這些辣椒是縣政府引進的扶貧產業,採取“公司+種植基地+貧困戶”的模式,中順農業科技公司統一供苗、指導,還免費發放肥料、農藥。辣椒成熟後,按照訂單實行保護價統一收購,解決種植戶銷售的後顧之憂。

現在看上去,老王的辣椒長勢旺盛,辣椒棵上點綴著白花,很快就要結果。到了金秋時節,姜莊村400畝朝天椒將會一片片、一簇簇,綻放出火紅火紅的果實,成為田野裡一道美麗的風景。老王輕輕地撫摸著辣椒葉,憧憬著未來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