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復渠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爲?

焦思聰


先糾正一點,是韓復榘(ju),不是韓復渠(qu)。

韓復榘出身於西北軍,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但中原大戰時,他背叛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作為回報,蔣介石讓他做了山東的土皇帝。

抗戰初期,韓復榘是國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兼著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一開始,韓復榘就對抗戰的結果抱有悲觀的估計,認為打不贏日本。所以,他曾與日本人有過密切的接觸,面對日本人的拉攏,一直猶豫不決。

恰在此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把韓復榘請到了自己家裡,徹夜長談。李宗仁的主題只有一個:中國必勝,日本人必敗。

最終,李宗仁成功說服了韓復榘,讓韓復榘徹底放棄了當漢奸的念頭。

所以,韓復榘並非一槍不放就退出了山東。在德州,他也與日本人血戰過。但一戰過後,韓復榘的隊伍損失過半。

此後,韓復榘不顧李宗仁讓他藉助泰山天險守住泰安的死命令,悄然率兵退出了山東。

韓復榘這麼做,基於兩個思想變化。第一,他覺得李宗仁騙了他,日本人確實打不贏;第二,他的軍閥本質暴露,他不想繼續損失自己的隊伍,他要保存實力。

對於韓復榘的不戰而逃,李宗仁和蔣介石都很憤怒。再加上韓復榘和蔣介石有一些私人矛盾,於是,蔣介石便命令戴笠誘捕韓復榘,在河南把他槍斃了。

客觀地說,韓復榘死得不冤。


趣談秘史


當抗日戰火燃遍整個中華的時候,無數的國人內心燃燒起了熱烈的抗戰火焰,全民都被抗日的熱潮淹沒籠罩,以期能抗擊外敵。

但這個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所有國民心中的怒火都爆發了出來,這件事情就是山東的大軍閥韓復渠在抵抗日本的重要情勢下將自己的精銳部隊調出了山東,使原本能抵抗很長一段時間的山東省僅僅在20天的時間裡就成為了被日本人踐踏的淪陷區。


他的這個行為激怒了打算全面抗戰的蔣介石,被蔣介石以開會的名義引誘他走出大軍的保護,最終被蔣介石派手出的軍統特工槍決了,一時間使無數的國人拍手稱快。

韓復渠的行為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是讓人無法接受的漢奸資敵行為,是絕對無法被原諒的歷史罪人,但是現實歷史中的韓復渠真的對日本人畏之如猛虎,不敢與之對敵嗎?

實際上並不是的,韓復榘放棄山東的背後實際隱藏著很多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

韓復榘與蔣介石之間的恩怨

韓復榘早年因為不同意馮玉祥與閻錫山等人去打蔣介石,所以就帶領著手下的精銳部隊從馮玉祥的部下投靠了蔣介石,在後來的一場中原大戰中,韓復榘更是因為在與閻錫山對敵的時候立下的巨大功勞而被蔣介石封為了山東的軍政大臣。

原本在蔣介石的許諾中韓復榘會在山東獲得蔣介石的金錢資助,但是當韓復榘到了山東之後,他發現自己被蔣介石忽悠了,蔣介石許諾的大量金錢他分文都沒有收到,他和蔣介石之間的裂痕也產生了,這才在後來驅逐走了蔣介石駐紮在山東的要員,獨自一人掌控起了山東的全權。

正是因此韓復榘與蔣介石開始離心離德了起來,這也致使他在後來無論看到蔣介石什麼樣的作為都首先在心裡產生了一種逆反心。

韓復榘在山東的努力建設以及抗日戰爭初期的努力

韓復渠開始靠著自己的努力將山東建成了一個強省,他經濟、工業、教育一個都沒有落下,原本落後的山東硬是被韓復渠建設成了能追趕得上閻錫山山西的先進省份。

山東更是在韓復渠的推行下展開了浩浩蕩蕩的鐵血行動,他開始全力的整治起了山東省內的盜匪以及鴉片販子,其中韓復渠對鴉片販子是非常零容忍的,凡是被他抓到有販賣鴉片情況存在的,那所實行的必定是立地槍決,所以當時的山東是整個民國少有的鴉片滅絕省份。


在西安事變爆發的時候,韓復榘因為在心裡早已對蔣介石產生了怨恨,所以韓復榘公開支持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等人的行為,一開始他是支持抗日的,甚至在當時還拒絕了日本人“華北五省自治”的橄欖枝招攬,在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和日本人打了幾場硬仗。

韓復榘心態的改變以及放棄山東

當時的韓復榘是第五戰區的副司令,第五戰區的總司令則是當時指揮徐州會戰以及臺兒莊戰役的李宗仁,當韓復榘浩浩蕩蕩在山東主持抗戰的時候,蔣介石所做出的事情刼徹底的激怒了他。

蔣介石下令要求韓復榘死守山東的同時,卻調走了兩支原本要交給韓復榘的炮兵部隊,這兩支炮兵部隊在當時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因為韓復榘的重兵器稀少不足以和日本人正面硬抗,所以他對這兩支炮兵部隊有著很迫切的渴望,但是正在這個重要的當口,蔣介石卻將兩支炮兵部隊交給了自己的心腹下屬湯恩伯,違背了自己的承諾。


湯恩伯當時的部隊正遊蕩在山東附近,有著非常精銳的武器以及很強大的戰力,但是蔣介石為了消減韓復榘的勢力以及其他的考量,將山東留給了韓復榘自己一人應對日本的侵略。

韓復榘原本就對蔣介石心存不滿,所以蔣介石的做法使他的怒火熊熊燃燒了起來,再加上蔣介石將自己的國都南京都丟掉了而沒有抵擋,更是篤定了韓復榘放棄山東的想法。


他因為在心裡對蔣介石有了成見,所以也沒有去思考蔣介石如果不放棄南京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在當時,他的內心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你蔣某人都可以放棄南京了,那我韓復渠為什麼不能放棄山東呢?

在蔣介石數次下令他死守屬山東的時候,他都用南京作為藉口應付了過去,他的原話是這樣的:南京不守,何以守泰安?

泰安是當時除濟南之外山東最大的一座城市,就這樣韓復渠將自己的部隊退出了山東的最後一道防線,使日本人在山東長侵直入,兵迫黃河流域。

韓復榘與張學良之間的區別

有人說韓復榘的行為是跟張學良相同的,但我覺得不是,因為韓復渠在放棄抵抗前,還有過一段熱血的抵抗,但是張學良是不發一槍一炮就丟掉東北的,所以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但是最後韓復榘走上了和張學良一樣的道路,那就是因為畏懼日本人的實力而放棄山東,所以二人本質上是相同的。



至於為什麼張學良最後安享晚年,而韓復渠卻被蔣介石就地槍決了,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我覺得就是當時的國家形勢不同,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因為畏懼日本怕和日本產生激烈的衝突,所以他實際上是不同意和日本人開戰的,而且他當時貫徹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所以不解決自己的心腹大亂他也是不可能會和日本人開戰的。

所以在當時蔣介石不可能會對張學良下手,最重要的還是他對張學良下不去手

第二個原因是當時張學良的身邊有著整整30多萬的東北雄軍擁護,對張學良下手,就是直接對著30萬的東北軍開戰,張學良雖然名義上為蔣介石所管,但他的本質上還是一個擁兵自重的軍閥,蔣介石的命令他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純粹看心情,所以蔣介石就沒有對張學良下手。

而韓復渠就不同了,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徹底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聯合各方展開了氣焰高漲的抗日活動,這個時候的蔣介石是真正想抗戰的,而韓復榘的行為無疑令蔣介石如同吃了一個蒼蠅一般難受,在加上韓復榘的兵力也沒有張學良的強大以及他的出言不遜,最終鑄就了韓復榘的死路。

所以說這就是韓復榘在抗日戰爭中的行為,雖然說他放棄山東有著自己很多的難言之隱,但是我們能因為這些難言之隱而原諒他嗎?我覺得是不可能的,守土是每一個軍人的天職,抵禦外敵更是每一箇中國人都必須參與的崇高事業,韓復榘的行為無疑是為日本人幫了大忙,從這方面來說,他就是一個罪人,無論有著千萬般的理由,都不能原諒的罪人!


孤客生


曾經的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國民政府山東省主席、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韓復榘遠沒有江湖傳說的那麼笨蛋,開著專列去參加蔣介石在開封召開的軍事會議時,帶了整整一個手槍營護駕,不過還是著了蔣介石與戴笠算好的道,誘捕之後迅速押往武漢。沒辦法,作為下級,他要麼執行命令到會,就得入甕;要麼拒不奉召,同樣也給了蔣介石解決他的藉口。

在抗日問題上,韓復榘的政治立場沒有問題,1933年就斷然拒絕了日本人所提出的“華北五省自治”方案,作為地方實力派,堅決不當漢奸,甚至比態度曖昧的第29軍宋哲元做的決絕;軍事行動方面也遠勝張學良,在抗戰爆發的“上半場”也曾經血戰德州,所部第3集團軍三個師傷亡過半,發揚西北軍的大刀作風,夜襲桑園車站、夜襲大汶口等戰鬥也給日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韓復榘在“下半場”判若兩人的主因有二,第一是明顯感覺到了蔣介石的不信任,比如將許諾的重炮旅轉隸湯恩伯,比如中央軍只配置第二線縱深等情況,互相已經戒心甚劇;第二是傳統軍閥思想作祟,深知一旦嫡系部隊拼光則無論地位和地盤,必然此後一無所有,從這一層看,與張學良撤守錦州的動機無二。

但是韓復榘因此放棄黃河防線和泰山天險,崩盤式完全撤離山東戰場,在軍事上仍然是不可原諒的,軍事委員會原本擬定堅持一個月的防禦作戰幾天內便告破產,使日軍磯谷第10師團得以長驅直入直撲徐州,李宗仁第五戰區在蘇魯交界幾乎沒有戰役準備時間,全賴川軍與西北軍龐炳勳部死守,才有後面的臺兒莊大捷。



韓復榘上將被審判槍決,倒是也有貢獻,它使第五戰區的各路雜牌軍隊將領再不敢輕易抗命,因為李宗仁麾下大多是西北軍、東北軍、川軍和滇軍部隊,中央軍第20軍團湯恩伯和桂系第31集團軍連總兵力的半數都不到,如果戰場號令不遵,也將是災難性的。徐州會戰第一階段的勝利和臺兒莊大捷,與各部較聽招呼關係極大。

以韓復榘第3集團軍的五個軍能守住山東嗎?答案是否定的,但罪過在於,沒有堅決防禦達成戰役規定時間,讓第五戰區全盤被動,作為戰區副司令官,韓復榘難辭其咎,但似乎罪不致死,喪師失地的國軍高級將領多了去了 ,但蔣介石必殺韓復榘除戰場抗命外,更有深層原因:



第一,韓復榘並非蔣介石黃埔嫡系,是中原大戰中叛馮投蔣獲封山東地盤的,主魯後建設“獨立王國”,截留稅收,擴編軍隊,對國民政府的指示陽奉陰違,儼然成為新的實力派地方軍閥,這與蔣介石力求軍政統一的指導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早晚必須解決。

第二,西安事變爆發時韓復榘公然通電支持張楊,甚至有配合張楊夾擊中央軍的作戰計劃,以蔣介石的為人和作風,想必早就動了殺機,不過在尋找合適機會而已。

第三,韓復榘事後察覺不妙,與四川實力派劉湘秘密結盟,試圖倒蔣自保,結果事洩,劉湘被蔣介石派專人申斥,驚恐之下病亡,下一個輪到的,也一定是“韓主席”了。

可以無能,不可不忠,這是老蔣用人的重要標準。1938年1月24日,韓復榘被戴笠的特務槍殺於武漢。


度度狼gg


韓復榘的所作所為就是軍閥割據的思想。他有民族大義絕不投降,但是更多的是自身利益。

如果你認為看中自身利益不算什麼,但是為了保存實力,放棄整個山東,放棄黃河天險,放棄泰山天險,那就是遺臭萬年的事情。


南京淪陷後,李宗仁多次對韓表示要加強對山東的防禦,並且說已經調動東北軍和桂軍阻擊日軍。韓出於對蔣的不信任,居然放棄黃河天險。日軍僅用1000人渡過黃河,震驚了國內外。日本渡過黃河後他又放火燒了濟南,放棄濟南。

濟南淪陷後,李宗仁又電告韓軍事重地泰安無論如何也不能再放棄了,他居然說:“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泰山天險又是拱手讓人,短短20天韓把整個山東拱手讓人。

韓的退讓導致第五戰區差點全線崩潰,李宗仁徐州會戰的部署還未完成,而魯南全部暴露在日軍鐵蹄之下。連李宗仁的徐州司令部都直接暴露給日軍,危在旦夕。

當時參加徐州會戰的國軍還在路上,導致李宗仁甚至無兵可用,如果不是緊急趕來的川軍抵擋了一週不要說臺兒莊戰役,整個徐州會戰都不可能存在。如果沒有徐州會戰,被譽為中國戰場的轉折點的武漢會戰也宣告流產。

韓為一己之私,放棄整個山東,造成的惡劣影響幾乎導致整個抗日戰爭大潰敗,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他都無法洗掉這個汙點。


漁耕樵讀


韓復渠是抗戰前的山東最高軍政首長,在日本策動華北自治的時候,韓復渠是日本人拉攏的一個重要對象,到抗戰前華北幾個比較重要的軍頭包括韓復渠、宋哲元、閻錫山,宋哲元和閻錫山後來都有比較好的下場和結局,但是韓復渠則不一樣,最終被蔣介石下令槍決,主要原因就在於韓復渠在日軍進攻濟南的時候棄城而逃。

那麼,韓復渠在抗戰時期的真實表現是怎麼樣的呢?

實際上,在抗戰初期,韓復渠是有與日軍決一死戰的決心的。韓復渠在抗戰爆發後任第五戰區副司令,主管山東防務,當時歸韓復渠指揮的軍隊有三個軍,共計約十萬人,而且還有一定數量的炮兵,因此如果日軍強攻山東的話,韓復渠也不是好應付的,不過就在開戰前夕,蔣介石命令將韓部第29和第81師劃歸第六戰區馮玉祥指揮,而且將此前李宗仁調撥給韓復渠的炮兵旅撤回,這樣一來,韓復渠認為自己根本無法應對日軍的進攻,所以在再三權衡之後,決定放棄濟南,向南撤。

實事求是講,蔣介石當時的調兵行為也不是私心的結果,也的確是戰事發展的需要,但是韓復渠認為這是老蔣在報復自己,因為此前西安事變的時候韓復渠置蔣介石的生死安危於不顧,支持武力討伐張學良,這得罪了蔣介石。

不管韓複道是怎麼想的,至少他在當時沒有選擇抵抗是事實,在抗戰初期全國抗日熱情高漲的時候,韓復渠這樣做肯定是不妥的。


青年史學家


韓復榘在津浦路河北段德州的抗戰應該承認,但其失土,不做抵抗放棄多個重鎮,不服從調令,是不可饒恕的錯誤。就像方伯謙的後代怎麼洗也是洗不乾淨的。蔣介石有沒有排除異己的心理都變得不再重要。

1、治理齊魯

韓復渠出身西北軍,時人稱其為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類似於李服膺之於閻錫山。由於西北軍內部的管理節制問題,諸將獨立性較大。

在1926年雁北作戰,韓復渠就歸順過閻錫山。後來在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期間更是如此,選擇了蔣介石陣營。

(中原大戰)

作為中原大戰的回報,山東事實上與名義上都成為其地盤,之後殺張宗昌、逼劉珍年,保障了自己在山東的統治。

其間,也用一些文化名流在山東試驗社會治理方法。

2、津浦路北段抗戰

1937年9月,日軍在佔領京津後,分別從津浦路、平漢路南下,在津浦路北段的國軍主要是第一集團軍,韓復渠的第三集團軍。所以國府中央調任馮玉祥為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統一指揮津浦路北線作戰。韓復渠在此間作戰中,基本沒有調度軍隊,算是堅持“守省抗戰”吧

由於滄縣作戰不利,第六戰區撤銷,第一集團軍千里南撤退。

(第一集團軍津浦路北線作戰)

3、山東棄土

十月份,韓復榘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

按:由於資歷問題,韓肯定不能擔任戰區司令,這點和閻錫山不一樣。其地盤佔津浦路一半,屬於實力派,得副司令是自然的。第三集團軍是其部野戰軍。作戰任務很明確,承擔黃河防務,自己有全權調度山東軍隊。閻錫山是守衛山西、綏遠。

此時國府中樞要求反擊滄州,側逼石家莊等,韓都沒有執行。

11月,韓復渠部開始在德州作戰,大平原上無險可守,如保定、石家莊一樣,很快傷亡慘重。兩個師受重創。

(日軍短時間佔領山東)

12月18日日軍發動渡河作戰,兵力就一個師團加一個旅團。韓部集團軍還有八萬餘人。但日軍23日順利渡過黃河。25日,進佔龍山、佔周村。日第10師團於26日佔領濟南,1938年1月1日佔肥城、泰安,4日佔兗州、曲阜,6日佔鄒縣,11日佔濟寧。第118旅團1937年12月30日進入博山,1938年1月4日佔蒙陰,5日佔歷山。進攻如此迅速,基本處於行軍狀態。根本原因就在於:韓復榘所部不戰而退

1月6日,戰區長官李宗仁令其守運河,但其部繼續向成武、曹縣撤退。

戰史評價山東作戰,可謂中肯。

魯北地區中國軍隊作戰的失敗和濟南、青島的迅速失守,主要是韓復榘為保存實力屢不遵命所造成的結果。10月1日,軍事委員會令韓抽調部隊在黃河南岸佈防,韓卻採取敷衍態度。26日,軍事委員會再次指示韓以主力進出滄縣,策應第1集團軍反攻石家莊,而韓仍拒不執行。1938年1月6日,李宗仁電令韓堅守汶上、濟寧,韓仍令其所部撤退。因此,日軍未經大的戰鬥即渡過黃河佔領濟南和青島。後來韓復榘被處決,罪有應得。

總結

有個朋友在看了韓的洗地文後,就發出了很多感慨。我當時很擔心,怕他又以這個材料為中心寫一篇論文,鬧出笑話。為此還爭論了好久。

研究抗戰就要從抗戰的高度來看,晉綏軍在整個太原會戰中傷亡十多萬,之後在反擊太原中,又傷亡慘重,依然守土抗戰。而韓一路棄土,自然不可寬恕。

如果其和劉湘、宋哲元密謀佔據西部,那更是破壞抗戰,不可寬恕。

參考文獻

邢逸群.蔣介石誘殺韓復榘背後的權力之爭[J].炎黃春秋,2016(08):11-14.

郭昌文. 蔣介石對地方實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學,2011.

李維東. 韓復榘軍事政治活動述論[D].河北大學,2009.

張曉芳. 山東國民政府文化政策研究(1928-1937)[D].山東師範大學,2007.

杜林.梁漱溟韓復榘的合作與衝突[J].炎黃春秋,2002(10):66-69.

中國抗日戰爭全史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史論縱橫曾經淺談過馮玉祥和閻錫山的十三太保,誰更厲害,其中這個韓復榘就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史論縱橫認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個人能力還是要比閻錫山的十三太保厲害的。

其中,這個韓復榘就很厲害,但是中原大戰的時候,韓復榘和石友三都投靠了蔣介石,以倒戈起家的馮玉祥最後被部下倒戈而倒臺,估計也算是作繭自縛了。投靠蔣介石後的韓復榘接收了奉系張宗昌在山東的地盤,成為山東最後一個軍閥,主政山東長達七年之久。

在這七年裡面,韓復榘不斷弱化中央對山東的統治,形成自己的軍閥體系,另外山東也是日本人的勢力範圍,韓復榘為了搞好和日本人的關係,秘密同日本進行聯繫,西安事變之時,韓復榘還發電報支持張學良和楊虎城。

所以,韓復榘為了和蔣介石爭奪山東的軍政大權,展開了較量,在蔣介石看來,不應該再有舊式軍閥的存在,軍隊應該國家化,而在韓復榘看來,山東是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是蔣介石在中原大戰拉攏他時承諾的。

1937年抗戰爆發後,由於韓復榘和蔣介石猜忌太多,雙方不能赤誠相待,深感被蔣介石當棄子的韓復榘沒有選擇和日本殊死抵抗,而是選擇保存自己的實力,和張學良一樣,不戰而退,主動放棄了黃河泰山的天險。

針對這件事情,蔣介石是十分氣憤的,在1938年河南召開的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上,蔣介石抨擊韓復榘對於放棄山東有責任,要韓復榘還承擔,韓復榘反而頂了一句:“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氣的蔣介石也是牙癢癢。

會議還沒有結束蔣介石安排軍統特務逮捕韓復榘,並且最後將其槍殺。韓復榘的死,也給全國的各路軍閥敲響了警鐘:凡是為保存嫡系勢力,消極避戰者必受到應有的懲罰!

針對韓復榘,史論縱橫認為,不管其和蔣介石的關係如何,蔣介石支持其與否,都不應該臨陣退縮,前有張學良不抵抗之前車之鑑,而山東已是中華腹地,如此重要的領土,怎能拱手相讓。

軍閥也是軍人,是軍人就應該守土有責,就應該向他自己的屬下範築說的那樣:“守土有責,裂眥北視,決不南渡,肝腦塗地,亦所不惜”。


史論縱橫


抗戰時期,人們習慣於把那些抗日戰場上不抵抗就跑路的的將領稱為“長腿將軍”,韓復榘因為不抵抗放棄濟南黃河沿線陣地,導致日軍長驅直入佔領濟南及山東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也被冠名於“長腿將軍”!並且最終因為這件事情引起公憤被委員長處以極刑!韓復榘也算是因為國軍中消極抗戰被公開處決的最高級別將領!


大家都知道韓復榘因為逃跑被處決,但是韓復榘作為山東的最高的父母官,其主政山東期間也對山東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比如剿匪,禁菸,整頓山東官場腐敗!並且其早期拒絕做漢奸,也為抗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甚至打出了西北軍的血性,比如戰德州、守濟陽等等!

從抗戰大局來講,韓復榘放棄山東戰場確實是一種荒唐和讓人痛恨的行為!但是這也是由國軍自己內部和當時的社會發展風眾多問題引起的!

韓復榘本身是西北軍出生,後棄馮玉祥投蔣介石,但是依然改變不了其雜牌軍身份!當時國軍派系林立,嫡庶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並且韓復榘始終和蔣介石之間存在隔閡!蔣認為其陽奉陰違不聽從中央命令,對韓也是非常不滿意!而韓則始終對蔣存在戒備害怕被徹底吃掉!


韓復榘放棄山東逃跑,當然最重要目的還是為了保存實力,因為那個時代有槍有人就是爺!何況韓復榘有10多萬裝備精良的人馬,他認為與其與日本人血拼精光還不如保存實力,有這麼多人馬走到哪,別人對他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忽略了,他這次逃跑觸犯了眾怒,而且蔣也正想借機會收拾他!最終因為不抵抗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韓復榘作為地方軍政大員主動放棄陣地,置抗戰大局和數千萬百姓不顧該死!但是要死的不只他一個,還有眾多“長腿將軍”,比如湯恩伯!但是唯獨他一人因為放棄陣地逃跑被槍斃,就連他自己也始終心中也不服!


周秦漢唐


韓復渠這人歷史上要不看那檔子事多多少少也算有些好名聲,無論是禁菸、剿匪還是澄清吏治上他乾的都有些起色。甚至韓復渠一個軍閥在那個年代還能重視教育,隔三差五還會去演講、寫點字什麼的。重視到什麼程度呢?說蔣介石曾經問韓復渠的教育部長:“省裡欠你多少教育經費?”教育部長何思源的回答是韓復渠從來沒欠過教育經費。

但無論如何,他也算是國家的罪人,丟了山東。只可惜,那個年月這樣的罪人實在太多,而且有的還是在蔣的授意下獲罪的。我很能理解對於韓復渠而言為什麼要這樣,因為當時南京是蔣在做主。蔣對非嫡系是怎麼做的呢?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49軍、51軍、53軍、57軍、67軍、騎兵第二軍,這是東北軍撤入關內的部隊番號。後來怎樣呢?除了51軍和53軍以外不是被黃埔系的人架空就是慢慢耗到被撤編。三十萬東北軍,到最後竟然落得這麼個下場。

韓復渠能不知道麼?更何況他手底下滿打滿算才十萬人。打起來的話,耗光了拼光了,為國盡忠了。然後呢?中國人那個時候大多都太聰明,初一的時候刀架在脖子上,還有心思想十五時候的事。韓復渠不是個笨人,作為一方軍閥他不會像張自忠那種“笨人”一樣先想到國家利益和軍人榮譽並願意為之死戰。

後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他跑也沒能跑多久。不過要說槍斃的話他挺冤的,他沒有張學良那時的運氣,不然按丟失的國土面積算韓復渠槍斃一次的話張學良夠起碼被槍斃四次,可是張學良活著,他死了。


軍事新觀察


韓復榘,字向方,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以擅長作戰併兼通文墨而發跡,在北伐戰爭中一路猛打猛衝過關斬將,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時人稱其為“飛將軍”。在中原大戰前脫離馮玉祥投靠蔣介石,後被任命為山東省委主席。



其實客觀的說,韓復榘在早期主政山東時還是有些作為的,因為他有點文化,他澄清吏治、禁菸、剿匪,並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新鄉村,並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範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這在民國軍閥中也是不多見得,抗戰前夕,日本人就想拉攏韓復榘,韓復榘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韓復榘親自在第一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到此可以說,韓復榘還是很有民族大義的,算是個有點血腥的將軍。但在韓復榘投蔣後不到幾個月,韓復榘發現蔣原來承諾的財政支持全部不能兌現,而且他為了防止蔣介石奪權山東,又一再打擊蔣介石在山東的親信,試圖將蔣的勢力排出齊魯大地。


1936年的西安事變,韓復榘通電支持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到此時他與蔣介石兩人矛盾加深。1937年冬,日軍進攻山東時,韓部損失較大,德州血戰韓部三個師損失過半,加之蔣介石調走韓部所屬炮兵,軍事上的不利致使韓復榘轉變態度,為了保存實力,不戰而放棄濟南。此後,韓復榘就遇日軍就跑,導致日本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山東大部分地區。 韓復榘在民族危難之際,把自己與蔣介石的個人矛盾放任到對日作戰時臨陣逃跑,不顧全大局,只顧自保,其不聽上級命令阻擊日軍,導致了濟南泰安的淪陷,使得黃河天險輕易丟失,境內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全國各大報紙紛紛譴責這位逃跑將軍,蔣介石遂以開會為由,設計抓捕了韓復榘,不久後將其槍斃。他也是抗戰期間,蔣介石槍斃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綜上所述:韓復榘在治理經濟建設,穩定政權上很有一手,但卻有著軍閥氣息,就是想著獨霸一方,做一個土皇帝,毫無國家及民族大義,也正是這一侷限思想,為日後的政治立場埋下了種子。不過面對日本的侵略,韓復榘因為和蔣介石的個人恩怨置民族於不顧,成為了逃跑將軍,給抗日戰局及境內老百姓造成了無法評估的損失,所以在抗日這個問題上韓復榘是民族敗類。



和我有著相同愛國熱情的讀者請關注我,以示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