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一個家族續寫族譜的隆重儀式


尋根留本,承前啟後。樹高千尺,落葉歸根。萬里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如果連自己的根源都不瞭解,豈不是有負先人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 是一個人另一種意義上的“身份證”。

敦親睦族,凝聚血親。一個家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譜建譜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徑。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倡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和諧相處。

治家齊國,教化子孫。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有的家譜中記載著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蹟,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忽視品德的不足。而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就包含有這樣的功能。

傳承歷史,問祖憑證。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

查閱中國歷史,但凡國勢強盛、社會安定的朝代,從皇家貴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譜或族譜為一件大事。現今國運昌盛,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是修撰家譜的恰當時機。願中國每個家庭,每個家族,都能擁有一本令人心儀的家譜,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一個家族續寫族譜的隆重儀式

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一個家族續寫族譜的隆重儀式

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一個家族續寫族譜的隆重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