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物聯網的前世今生!2018年到底該何去何從?

2018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將於9月15日-18日在無錫舉行,如今已經正式進入60天倒計時。而2018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也將於月底正式開幕。物聯網被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的又一次改革浪潮。2018年是否就是改革的開始?

淺談物聯網的前世今生!2018年到底該何去何從?

物聯網的來源

物聯網最早是由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Kevin Ash-ton教授提出,但那時這只是一個構想。直到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書中才正式提出了相對完整的物聯網概念,但僅基於當時的技術和環境。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發佈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概念。

物聯網簡單的說就是把一切物體進行連接、交互,形成一個互聯的網絡,這就是物、聯、網。如果說互聯網是我們的虛擬大腦,物聯網就是我們的感知系統,猶如眼耳,能讓我們感受到外在的事物。

物聯網包括感知、網絡及應用三個方面。感知即獲取數據,包括聽覺(語音識別)、視覺(攝像頭、人臉識別)、感受(氣體、煙霧、紅外線傳感器)、運動(震動、加速度傳感器)等識別感知系統以及芯片;網絡即平臺/運營商等對數據進行存儲以及分析;應用即落地,共享單車就是很好例子。

物聯網的過去

中國、德國、美國以及韓國是最早佈局物聯網的國家,但物聯網在國內真正開始發展起來還是在2016年。2016年6月,3GPP組織將NB-IoT標準協議確定為物聯網通信的全球統一標準。2016年11月,3GPP組織將華為的極化碼方案確定為5G短碼的最終方案。廠商們慢慢的開始瞭解他們在市場中的角色,客戶開始看到物聯網的潛力,消費者開始感受到物聯網帶來的改變。

2017年則是物聯網元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基本突破9300億元。據數據顯示,2017年新接入物聯網的有線和無線端口數量達到6600萬,2016年為1300萬。2017年全球物聯網平臺數量超過450個,同比增長25%。2017年,全球78%的運營商對5G進行測試,加快5G部署。此外,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公司Mobileye,百度推出“阿波羅(Apollo)計劃”,阿里雲發佈Link物聯網平臺,ofo、摩拜的NB-IoT智能鎖,物聯網的規模越來越大。那麼今年呢?

物聯網的現在

2017年我們還在說物聯網是未來的趨勢,今年物聯網就已成為事實。物聯網發展勢頭迅猛,我們早就進入了物聯網的圈子卻還不自知。前不久,2018物博會官方發佈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雲平臺,這是一個預告,物聯網時代來了。

事實上,物聯網在不同領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比如華為的華為雲、NB-IoT方案;百度的百度天工、Apollo、CarLife;中國移動的OneNET平臺;阿里的阿里雲、Link物聯網平臺;騰訊的QQ物聯;中興的AnyLink物聯網平臺、京東的微聯、科大訊飛的靈犀3.0等。物聯網的發展方向無外乎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醫療器械、遊戲、車載、貨品溯源以及智慧社區等場景的延伸,不斷摸索應用場景的智能化以及聯動性。

但物聯網還存在兩個問題,分別是網絡和安全。5G網絡一直被看作是物聯網的標配,今年6月13日,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會上,首個真正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準正式出爐。而國內的三大運營商也在佈局5G網路,據說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規模達2.29億,居全球首位。不過,相比5G商用,4.5G的可行性更高。在2018 MWC上,華為發佈了全球首款8天線4.5G LTE 調製解調芯片——巴龍765,峰值下載速率在FDD網絡環境下達到1.6Gbps,在TD-LTE網絡下達到1.16Gbps。攻克了網絡難題,車聯網、無人機以及智能工廠等領域就能實現新的突破。

去年勒索病毒的全面爆發讓人們意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而這也是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巨大隱患和危機。而區塊鏈被認為能幫助物聯網解決安全隱患,提供去中心化可能,搞定IoT擴容性問題。但區塊鏈到底是不是物聯網的治病良藥還未可知。

物聯網的未來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所帶來的利潤將達到300億美元。據IndustryARC預測,到2021年,工業物聯網市場將達到1238.9億美元。據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的下游應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1萬億美元。

這些預測到底能不能成真,只待未來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