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平台相繼「跑路」「炸雷」,請帶好這根避雷針

理財平臺相繼“跑路”“炸雷”,請帶好這根避雷針

面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金融產品,你會做出如何選擇?

是選擇高收益,高風險?

還是低收益,低風險的?或是兩者都不選?

01

識別誤區

首先,提示一下投資者的常見誤區:

  1. 過度依賴背景
  2. 如果宣傳國資背景,您就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國家會隨便把錢給一個看起來你都能超越他的人去管理嗎?甚至都會懷疑,國家的眼光比你還差。
  3. 如果是上市公司,你就得考量一下,一個上市公司,為什麼不好好的做好本業,去搞一個募資平臺,那麼募資走向會不會是流到本公司去了,如果是流到上市公司,那麼這顯然不是p2p啊,記住p2p是個人對個人的借貸。
  4. 過度追求大的平臺
  5. 什麼叫做大的平臺?如果不符合邏輯的,大平臺我們也要懷疑,交易量再大都不行。我們只能選擇真實的交易,真實的資產,定價合理的資產。
  6. 廣告效應
  7. 廣告應該是一個企業文化宣傳的渠道,告訴你企業的理念及願景,而不是通過廣告告訴你誰買了他們的產品收益有多高;金融產品是不能直接宣傳收益的,私募類產品宣傳渠道是要受到嚴格要求的(沒有了監管嗎)

02

如何識別

(一)人因

  1. 如果銷售人員連最起碼的金融邏輯都沒有,那麼你就要小心了。
  2. 金融產品的邏輯講解不清,只講收益,自己都搞不清楚(銷售道德風險)。
  3. 從業人員如果是靠誹謗對手去做生意,那麼你需要小心了,你願意把錢交給一個職業道德有待考量的人為你管理嗎?

(二)價格因

金融資產和市場的”蘋果“定價原理是一樣的,每一種資產都是有價格的,超出價格只有兩種原因:創新、違法。而實際上金融產品只要資產類別不變基本沒有所謂的創新。

如果定價年化收益15%以上的固定收益高流動性,其產品的合法合規性就有待於考量,爆雷實屬正常現象。明明知道是信貸資產、融資資產,怎麼就可以拿到那麼高的收益呢?

那接下來舉一個最近頻頻暴雷的p2p案例。

p2p實際上就是個人對個人借貸的一個關係,它本來的樣子應該是這樣的:

理財平臺相繼“跑路”“炸雷”,請帶好這根避雷針

問題的平臺是這樣的:

理財平臺相繼“跑路”“炸雷”,請帶好這根避雷針

往往問題平臺都是在存管賬戶上做文章。

存管賬戶是指由銀行管理資金,平臺管理交易,做到資金與交易的分離,使得平臺無法直接接觸資金,避免客戶資金被直接挪用。

03

總結一下

(1)產品架構是否清晰?不管誰去做這件事情,資金流向搞清楚再做決定。

(2)資金用途是否合理?按照p2p的定義,是個人對個人,那麼個人用款會一下子用到上百萬上千萬嘛(還不用抵押)?因此要分清真偽p2p。

(3)資產定價是否合理?信用貸年化收益10%並不奇怪,但是沒有時間限制,沒有投資限額,每天都可以贖回年化給到10%就很奇怪了。我們都知道,流動性是靠高收益換來的,所以高流動性高收益的固定類產品不存在!

最後的最後,對於爆雷這件事情不要過度緊張,因為行業在沒有行業監管準則之前都會經歷野蠻生長,野蠻增長之後必然歷經幾次洗牌,原來信託公司竟然有1000多家,而現在存活的也只有68家。

而現在市場上呢,p2p公司准入門檻比較低,而行業監管文件也出來比較晚,不排除p2p行業最終留下來也只有幾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