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爲何說騰訊只剩「半條命」?

Janet4


馬化騰這句話說明騰訊從封閉走向開放,也說明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型巨頭的轉型之道,那就是開放和投資,不止騰訊如此,阿里巴巴也一樣。

馬化騰的原話是,騰訊的策略是“我們不是整條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隻要半條命,另外半條命就靠生態裡面的其他合作伙伴”。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騰訊發現中國互聯網太大,騰訊做不完

騰訊開放最大的引子是2010年的3q大戰,周鴻禕敲醒了馬化騰和騰訊,讓他們認識到,騰訊有些東西做不了,比如搜索,電商,等等,做一個死一個。

那自己做不了,怎麼辦?難道不做嗎?不做對手就會做,新競爭對手就會起來。所以只能投資了,一半的東西給合作伙伴做。

二、騰訊的優勢是流量和資金,可以孵化合作夥伴

騰訊的qq和微信都是巨大的流量來源,自己流量根本用不完,而且用戶需求是多樣的,騰訊盤活自己流量的方式,要麼賣廣告,要麼自己做新業務。現在多了第三種方式,那就是投資,這樣流量就可以供給競爭對手。而且是各種不同的競爭對手。

三、騰訊給了投資企業站隊的機會

互聯網中國都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被騰訊投資意味著站隊騰訊。從此不能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資,所以都變成了騰訊的生態。

也有人對騰訊說法不贊同,比如他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談到:我聽到過有同行說,把自己的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但很大的一個前提是,你的半條命交沒交給合作伙伴先不談,但合作伙伴的整條命是都交給了你和你的入口。

你更看好騰訊發展還是阿里巴巴的發展?


毛琳Michael


對於該問題,編輯認為:馬化騰稱騰訊只剩“半條命”,體現了騰訊在發展思路上的轉變,從過去靠自己做事情轉變為將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半條命”是騰訊心態的轉變,騰訊在合作開放方面的思路越來越成熟。

騰訊從上市至今股價已經上漲了500倍,這跟騰訊的開放與創新精神有關係。首先,騰訊內部開發出諸如微信這樣的社交產品,改變了人與人的連接方式,並且將即時通訊的概念升級為人與服務以及一切的連接。微信的建立是騰訊擁抱移動互聯網趨勢變化的表現,其誕生也是源於內部三個團隊的競爭,最終廣州QQ郵箱團隊勝出嗎,成功開發了微信產品。微信產品的開發是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從最簡單的類似於郵箱系統的通訊工具,衍生出二維碼的應用,到如今小程序的開發,微信已經被打造成為了一個新的生態。

馬化騰在騰訊開放方面用了“兩個半”一詞來概括,就是騰訊這幾年致力於發展兩個半業務,一個是通訊社交,第二個是數字內容,最後半個是指不太成熟的業務如互聯網+方面以及交在合作伙伴手裡的業務,例如O2O、交通、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等,騰訊對合作夥伴的業務予以賦能和支持。

對於賦能,馬化騰認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中心化,一種是去中心化。騰訊要做的是“去中心化“的賦能,就是不同於那種安全程度、命運、利潤都掌握在賦能者手中的形式,而是給予合作伙伴更多的資源與支持,給予合作伙伴自己決定命運的權利。這就跟蓋房子類似,蓋完房子後不會再交月租,且客戶、粉絲都是蓋房者的。


經濟觀察報


經常看到有人拿馬化騰和馬雲對比。弱弱的問一聲,騰訊為我們做出了哪些貢獻?為我們的生活做出哪些改變?馬雲至少發明了支付寶,把許多銀行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很好的完成了,便利了我們的生活。植樹造林活動值得點贊,這個不說,大家也懂得其中的意義!馬化騰做了什麼?記得看過一個視頻,一次座談會上,娃哈哈老總宗慶後老先生問馬化騰,咱們的服務器是在中國還是美國?馬化騰直接繞開話題談論其他問題。後來宗慶後老先生又問兩遍,馬化騰還是不敢回答,最後聯想老總楊元慶接過話題說,服務器是咱們聯想公司生產的。就是不敢說服務器在美國!華為手機微信不支持指紋支付,是因為馬化騰要把所有指紋上傳到騰訊公司服務器。華為不同意。所以現在華為手機還是不支持微信指紋支付。馬化騰大漢奸一個!我知道這個回答肯定有些片面,也許,馬化騰也做了一些有利於我們當今社會的事情,我希望這樣的正能量,能夠正面宣揚一下,你們覺著呢?總之一句話:馬雲也許沒有我們想象中高尚,馬化騰絕對比我們想象中更卑鄙。一句話對他沒有什麼好感。


魯迅說你啥碧


騰訊半條命只是針對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而言的。 相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騰訊本質上是個極度不穩定的公司。 第一點:領導性行業方面,阿里巴巴只是在三個決定性領域佔據全國第一,並且是遠超同行業第二,分別是電商、雲計算、互聯網金融,騰訊除了在遊戲和社交兩個領域做到了全國第一,但是這兩個領域黏著度較小,充滿不確定因素,在阿里巴巴也發力遊戲和社交的同時,騰訊只能靠京東來勉強抵制阿里,其實效果顯而易見。京東只佔有中國電商百分之十幾的比例,而阿里巴巴佔有半數以上,雲計算方面由於起步較晚,騰訊雲和阿里雲雖然國內一個第二一個第一 ,但是無論在硬實力還是全球排名上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阿里的天鴻基金是全世界最大的貨幣基金,騰訊就不用說了。
雖然這兩家企業的投資版圖很廣,但公司的生存主要利潤收入短時間只能存在於決定性領域,就像兩家公司的電商和遊戲一樣。 第二點:全球化方面,阿里巴巴正在努力構建全球化貿易系統ewtp, 在金融方面螞蟻金服早就先人一步佈局東南亞等市場,阿里雲數據中心遍佈全球,而騰訊的社交由於國家政治原因想要全球化幾乎不可能,而遊戲方面雖然騰訊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遊戲公司,但那僅限於遊戲利潤方面,而真正屬於騰訊自己研發的熱門遊戲屈指可數,騰訊不可能像收購英雄聯盟那樣收購所有全球性的熱門遊戲,騰訊也不可能讓旗下所有遊戲成為王者榮耀那樣的爆款。 最後,還是相較於阿里巴巴,騰訊最多隻有半條命。


贊比亞紅色貝雷帽


騰訊那麼強大,怎麼可能只有“半條命”?馬化騰的原話應該是:“騰訊把剩下的半條命交給生態中的其它合作伙伴”。


騰訊在早期的時候因為擁有QQ流量的優勢,市場上出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騰訊馬上就跟進,先模仿,再優化,最後用流量的優勢消滅競爭對手。一段時間以後騰訊的業務範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雜,直到碰到了以死相拼的360。當時360採取免費的策略,並且和QQ打起擂臺,大有魚死網破的意思。


“3Q事件”之後,騰訊開始對自己的戰略進行反思,如何才能不再處處樹敵。一番思考之後決定採取“開放”的策略,自己專注於“連接 + 內容”,也就是用QQ/微信聚集流量,用遊戲等內容產品賺錢,而把自己不太擅長的業務(例如:電商、O2O等)交給投資入股的合作伙伴,然後通過流量加持,形成騰訊系的生態,也就是所謂的“把剩下的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


顯然騰訊的這步棋是走對了,才有了今天龐大的商業帝國。事實上,只有讓大家都賺錢了自己才能活的更好,正是有了這樣的策略,馬化騰才能在去年的互聯網大會“東興局”上穩坐主位。



高挺觀點


馬化騰在2018年在新零售領域動作頻繁,很多人認為騰訊這不是直接對標馬雲嗎?在BAT三家中,阿里巴巴與騰訊屬於最龐大的商業體系,兩者在眾多行業都有競爭。馬化騰也曾說自己跟馬雲認識十幾年了,沒想到現在這麼多領域都有競爭,當然合理的競爭是有利於發展的。

馬雲和馬化騰在去年12月6日廣州財富論壇上都提到賦能,不過馬化騰解釋說自己理解的賦能可能跟馬雲的不一樣。阿里巴巴的賦能是作為電商公司的基礎設施提供者,讓眾多中小企業發展成為京東、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公司。騰訊的“賦能”是“去中心化”,讓眾多合作伙伴在生態中自由生長。

馬化騰還特意舉了一個例子說“你自己建設房子,你的粉絲你的客戶都是你的,不需要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漲價”,在騰訊的生態裡面,“你的利潤也掌握在自己手中”。言外之意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是收租金,並且經常會漲租金,成交之後客戶還是阿里的並不屬於任何商家。

目前騰訊的核心業務是社交、數字內容、金融,馬化騰說“在新零售方面,騰訊把電商業務賣給京東之後,我們基本不碰電商領域,完全靠投資”,雖然騰訊也有智慧零售戰略合作部,但主要是利用數字技術打通人、貨、場,讓傳統零售抓住數字化機遇。

馬化騰認為線下購物體驗是線上沒有辦法取代的,騰訊主要是通過手機端、小程序、公眾號幫助商家連接到線下場景,不管是學校、醫院、工業、農業都有大量的空間可以挖,只要是與人有關的都可以融合發展。

馬化騰再次提到騰訊只是做了社交與內容,剩下“半條命”都是交給別人,也就是依靠合作伙伴的發展。不過阿里巴巴的公關負責人王帥也回懟說“我聽到過有同行把自己的半條命都交給合作伙伴,但很大的一個前提是你的半條命交沒交給合作伙伴先不談,合作伙伴倒是把整條命都交給了你和你的入口”。

看大佬互懟,其實現在很多中小賣家或是內容創作者都是將全部身家都押在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企業,依託大平臺成長相對不費勁,只要踩對點就可以,但是大平臺的風向隨時都會變,想要不掉隊只有不斷跟緊步伐,隨著大象一起在刀尖起舞。


互聯網黑天鵝


從狗日的騰訊到移動互聯網焦慮,再到船票論、開放論、投行化,原本害羞膽怯的馬化騰終於在野心上追齊了馬雲李彥宏。

現在的小馬哥已經可以跟媒體朋友侃侃而談,笑懟其他大佬。度過中年危機的馬化騰,望著已經禿了的90後們,老老實實的玩起投資組局,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老了。

可是這對一個以產品能力說話的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騰訊現在還重視產品嗎?

騰訊這兩年在產品戰線上精簡了不少,搜搜切了、電商分了、閱文也獨立了,連QQ音樂都要拆出來成為獨立的公司。這樣的趨勢下去,未來騰訊視頻、企鵝影業也玄。

這麼來看,騰訊是在收縮自己的戰線,將核心業務聚焦在社交、遊戲領域。

可是除了爆款遊戲越來越多、遊戲生態越做越順手之外,騰訊這幾年在社交領域找不到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

騰訊微博徹底停了,可是微信並沒有真的替代新浪微博;微視短視頻失敗後又重新復活、復活完又失敗;全面K歌表現還算可圈可點,但跟唱吧比動作總是慢一拍;NOW直播還是靠著在QQ中植入才勉強度日,跟競品相比毫無亮點;QQ的日跡佔著手機內存卻毫無用處;唯一的亮點——釐米秀,也跟當年的QQ農場沒有太多區別……

騰訊不但新推出的社交產品不成功,還反倒把QQ做得越來越複雜,各種亂七八糟的插件跟360手機助手有的一拼,搞得手機、應用越來越卡,無法忍受。

想來騰訊也很有自知之明,適時推出了一款QQ輕聊版,然後這個輕聊版變成了辦公版TIM,還曾在產品上效仿對標過Snapchat。

所以,騰訊這是在承認自家新的社交產品路線失敗了?否則怎麼沒推出一個精簡版的微信?

當然,騰訊在另一邊還有著微信這樣的巨無霸產品,微信手裡攥著的可是海量高淨值的職場用戶。但微信力推的小程序、視頻電話功能,也跟自己的社交主業沒多大關係。別說視頻電話一直都有沒什麼用,就小程序來說,根本就是一個電商產品,未來是否會對用戶產生嚴重的騷擾,還是一個問題。

對比快手、映客、微博,特別是今日頭條近來在社交領域迅速攻城略地,火山小視頻、抖音、悟空問答、微頭條等產品一路插旗拔寨,騰訊好像沒有任何作為。

這兩年騰訊的產品經理都幹嘛去了?

馬化騰應該是被《狗日的騰訊》們罵怕了,真的開始著手開放騰訊,不再走抄襲之路。

2010年,3Q大戰是騰訊最危急的一年,各種輿論聲音一邊倒,全社會集體聲討騰訊的種種罪狀。在新浪微博迅速崛起,一排大佬強敵環伺的情況下,騰訊意識到自己拉開的戰線實在是太長了,需要聚焦核心業務,打造自己的生態。

隨後2013年、2014年,騰訊接連把自己的搜索業務分拆給搜狗,把電商業務分割給京東。由此,騰訊內部擅長市場產品的華為派逐步被打散。

2015年,曾經的騰訊產品經理第一人——吳宵光,也從騰訊離職開始新的征程。這也是騰訊徹底轉變的開始。

這一年,馬化騰針對人們都看不懂的新一代社交產品話題表示:“其實你什麼都沒有做錯,錯在你太老了。”

騰訊現在剩下的王牌產品經理:一個張小龍醉心在微信裡,為職場用戶編制一整套簡潔便捷的服務;一個林松濤跟著COO任宇昕,整天到各個業務部門救場,救完應用寶轉戰騰訊視頻,幹完騰訊視頻又轉向天天快報;剩下的就是一幫頂起騰訊創收的遊戲產品經理……

所以,騰訊是希望先培養出新一代產品經理,然後再幫自己造出屬於未來的社交產品嗎?

做產品還不如到處投資來的暢快!

投資正是騰訊總裁劉熾平的拿手好戲。

2004年,因為負責操作騰訊赴港上市,劉熾平受到馬化騰賞識,一年之後便進入騰訊成為首席戰略官,負責騰訊業務戰略規劃與投資管理。到2010年,湯道生、James Mitchell、賴志明、楊國安等等劉熾平的校友前同事導師也加入了騰訊,成為今天騰訊內部的“香港幫”。

劉熾平

2010年,騰訊的投資業務已經成熟,但礙於龐大的華為派團隊,香港幫根本無法施展。香港幫在外邊投資易迅,華為幫還做著QQ商城、拍拍;香港幫好不容易跟Groupon取得合作落地了高朋團購,那邊華為幫的QQ團購也在叮噹作響……

這跟阿里相比,結果實在是差太遠。阿里一鼓作氣,花大錢下大注砸出淘寶商城(天貓)、美團,騰訊的那幾個產品連名次都排不上。當然後來美團投誠了騰訊,那時後話。

這樣的競爭模式,騰訊的戰略再好也無能為力。

而騰訊一直以來的強產品弱運營基因,也讓騰訊在面對電商、搜索、UGC內容時顯得無能為力。尾大不掉,總有自己做不到的地方,可是騰訊內部善於做產品的華為派,卻不想放開手中的權利。

所以馬化騰必須削權華為派。

3Q大戰之後,騰訊的市場地位並沒有受到影響,馬化騰意識到自己在社交領域的地位已經穩固。當然,還有一個背景是,經過劉熾平多年的戰略佈局管理重組,會員+社交遊戲變現的模式已經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股價明顯上升。騰訊完全不用再到各個市場四處出擊,做毫無意義的防禦與擴張。

像電商、搜索、文娛等等這樣的業務,完全可以用對外投資完成,做起來也更加輕鬆自在。

於是,騰訊的批鬥大會拉開了帷幕。

騰訊請了72位行業專家,做10場閉門會議。不過以產品取勝的騰訊,不需要什麼外部的產品專家助陣,因為沒有任何產品經理能比騰訊更專業了。這麼算下來,72位專家都是來批評騰訊的戰略管理的,說白了,就是站在騰訊總裁劉熾平這邊,幫忙推進業務的。

騰訊員工戲稱這些會議是——“conference of the gods”(神級會議),翻譯過來就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馬化騰要求高管們 “照單全收”專家對自己的批評建議。這樣“團結勝利”的大會開完,騰訊就開始真的收縮戰線,迴歸核心的社交業務。

華為派高管對於這樣的批鬥當然心存不滿,特別是業績做得最好的騰訊無線業務,當時管理騰訊無線業務的核心人物是劉成敏。騰訊無線業務就是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推出超級QQ等這樣的會員系統增值服務,一頭關係著核心的QQ業務,另一頭牽連著電信運營商這樣最大的客戶。怎麼看怎麼動不得。

劉成敏

無線老臣們心存不滿,這事看起來就根本沒法動。一大幫投資人加上阿里360整天圍著騰訊總部,不是挖人就是鼓動創業。馬化騰此時最多也只能學習阿里那一套運動,把內部資源分拆出去,再玩一遍削藩整並。

不過馬化騰選擇了扶植新人。吳宵光、劉成敏、李海翔、孫忠懷這些功臣搬不動,那就扶植遠在廣東的張小龍。

於是在2010年年底,張小龍主導的騰訊廣東研發中心越過頂頭領導,直接從馬化騰手裡接過尚方寶劍,開始開發劉成敏、熊明華竭力反對的OTA社交產品——微信。

同時劉成敏也主導開發了一款競品——QQ通訊錄,此後馬化騰多次親自為微信站臺,來營造內部的賽馬氛圍。

最終,朝著替代QQ方向努力的微信,在馬化騰的力捧下勝出。在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幾個爆款功能接連推出後,騰訊無線業務的元老們的位置岌岌可危。

張小龍

與此同時,劉熾平開始重組騰訊的業務架構,2012年5月,騰訊重組完成,建立了全新的六大事業群: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網絡媒體事業群OMG、社交網絡事業群SN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並分拆出一個全新的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

TEG(Technology& EngineeringGroup)由原來的研究院和運營線組成,由騰訊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張志東領銜。SNG(Social NetworkingGroup)由互聯網線和研究院的部分部門組成,由一直主力負責電商業務的吳霄光負責。CBG(CreativeBusiness Group)由廣州研發中心與企業發展系統組成,即微信的領軍人物、騰訊公司副總裁張小龍負責,隨後又改名微信事業群WXG。而新成立的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騰訊則直接投入10億美元,劉熾平人董事長、吳宵光任CEO。

這次分拆的結果就是:原本在騰訊不可撼動的騰訊無線業務被徹底打散,電商業務也被獨立出來方便外部整並。

當然騰訊無線業務能夠成功拆分,也跟當時電信運營商反腐有關,曾經負責過騰訊無線的創始元老曾李青,在此期間還被請去喝了一個星期的茶。劉成敏當時的處境非常尷尬。

但騰訊最先切出去的是搜索業務——搜搜。2013年9月,騰訊戰略投資了搜狗,也把自家的搜搜業務一併並給了搜狗。

在這之前的2012年,原本負責搜搜業務的騰訊高管——李海翔、吳軍、孫良紛紛離職。而意圖將搜搜分拆獨立自己掌管的劉成敏,看到局勢不可扭轉,在2013年初離開了騰訊。

到2013年底,CTO熊明華也因為無線業務而宣告病退。

隨後,劉熾平又開始切割視頻業務、電商業務、文學業務,意圖將騰訊視頻、騰訊電商控股公司、騰訊文學都打包送走。這引發了騰訊內部極大的震動。

2014年初,在騰訊與優酷土豆談判的關鍵節點,騰訊副總裁孫忠懷跑到香港阻攔這一交易。

孫忠懷在內部放話:“騰訊已相繼放棄了搜搜、電商等業務,再放棄視頻的話,總不能一堆人天天數著錢談投資。”

隨後又立下軍令狀,表示自己能夠獨立做好。隨後騰訊視頻花了兩年的時間成為了行業第一,但也留給了競爭對手阿里一塊寶貴的文娛資產。

可是,騰訊投行化的管理方向已經不可能回頭。

2014年,騰訊也像投資搜狗一樣,把自家的電商業務打包送給了京東。而完成了自己歷史使命的騰訊創始人元老派張志東,光榮退休。

2015年,曾經的騰訊產品經理第一人吳宵光,在交接完手中的電商業務後不久,也離開了騰訊。

從此,騰訊利用自己海量流量與產品優勢來開疆拓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馬化騰現在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守住核心的社交業務、開拓海外市場、優化商業模式上了。

也是在2015年,騰訊開始預備大幅縮減外包業務,2016年,騰訊砍下了一半的外包項目。一位在應用寶外包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訴小新,整個2016年騰訊削減了自己所在項目的90%人員配置,2017年剩下的這些人中又減去一半,挑出來的員工將進入騰訊成為正式員工。而且他所知道的騰訊外包公司,都是這種情況。

看來騰訊砍掉搜索、電商、文學項目後,內部多出來不少亟待轉崗的員工。

也是從2015年開始,馬化騰不再是低調沉悶不願意面對公眾的害羞富豪,騰訊公關的聲音也越來越強。

財經專欄作家吳曉波,為騰訊量身定做的《騰訊傳》也出來了;小馬哥的公關稿也鋪天蓋地發起來,一句“移動互聯網船票”搞得行業暈了4年船;騰訊的戰略佈局,開始被業界認可,誇獎一天比一天多起來;現在小馬哥都學會跟記者朋友們談笑風生,時不時的懟馬雲李彥宏兩句,一點也不像當初那個拙嘴笨舌的機械的新聞發言人。

可是越來越像投行的騰訊,產品能力直線下降,走向了新的極端。

拿不出屬於下一代的產品,騰訊還怎麼面向未來?

馬化騰卻完全不覺得自己社交市場的地位受到威脅。

騰訊微博失敗後,就再也沒有想著去對抗新浪微博;微視死了又活活了又死,到現在還沒想好如何全力以赴;定位多次更改的QQ輕聊版,已經改為辦公軟件TIM,現在還在像孵化微信一樣緩慢成長……

小馬哥現在完全看不出焦慮,不知道是更年期過去了還是中年危機結束了。當年緊張兮兮討論“移動互聯網船票”的那個小馬哥,已經不復存在了。

當然,現在對騰訊來說,最緊迫的是智慧零售與金融市場,連前沿的Ai技術都還處於內部賽馬階段,沒有放到靠前的位置。

剛剛過去的年會,Pony馬錶示:“在管理方面,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的梳理。”

可是什麼是騰訊的toB能力?

企業微信?企業QQ?騰訊企業郵箱?還是騰訊雲?難道是騰訊Ai?

毫無疑問,目前最大的企業市場要數雲市場,如果騰訊要重視toB能力,做好雲服務必不可少。但現在騰訊雲相比阿里雲、百度雲差距不小,過往騰訊雲就是靠產品戰略取勝。特別是騰訊遊戲雲,靠著自己的遊戲分發能力,才爭取到不少的遊戲開發者。

現在小馬哥口中“更多的toB能力”大概也是這樣的套路,因為現在騰訊面向新零售的核心產品就是微信小程序,而當下開發微信小程序官方有諸多限制,需要使用騰訊雲。

所以無論是重視包含騰訊雲、Ai在內的toB能力,還是全面下注小程序,其實都是在佈局自家的智慧零售,以及跟在智慧零售後邊最重要的金融業務。

對於一箇中年男人,能治好他們中年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錢,就是源源不斷越來越好的錢途。正在全面向投行化轉變的騰訊,現在看來確實是錢途越來越好。錢多的時候,再照照鏡子發現自己還有一張嫩臉,那真是人生最巔峰。

在產品上放鬆警惕,越來越善於玩競爭對手那一套資本把戲,再也沒有當初那種掠奪性的進取心。想來,馬化騰已經真的老了。

本文系百略網(www.ibailve.com)原創,微信ID:wwwbailve。


百略網


在有些人眼中騰訊只是玩遊戲的,只是坑玩家的錢的?NO!我只想說你這種想法也太幼稚了,騰訊旗下的產品有多少個你瞭解過嗎?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成立於1998年11月,由

馬化騰

張志東

許晨曄

陳一丹

曾李青

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是中國最大的

互聯網

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

中國

服務用戶最多的

互聯網企業

之一。騰訊多元化的服務包括:

社交

通信

服務

QQ

/

WeChat

社交網絡

平臺

QQ空間

騰訊遊戲

旗下

QQ遊戲

平臺、門戶網站

騰訊網

騰訊新聞客戶端

和網絡視頻服務

騰訊視頻

等!

騰訊隨便一個旗下的產品都可以獨立運營也包括上市,騰訊最早的時候是已通訊方式來運行的,早在1999年2月,騰訊公司即時通信服務(

OICQ

)開通,與無線尋呼、GSM短消息、IP電話網互聯。直至後來2004年4月,QQ註冊用戶數已突破3億大關。

2007年10月15日,第一家由國內互聯網企業自主建立的研究機構——

騰訊研究院

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2月9日,QQ空間的月登陸帳戶數突破2億,繼續保持了全球最大互聯網社交網絡社區的地位。

2009年3月,

手機QQ空間

同時在線突破200萬。同時騰訊正式取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2009年4月25日,騰訊公司的字母“QQ”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

馳名商標


2009年7月,騰訊公司授權專利總數突破400項,成為全球互聯網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比肩

Google

Yahoo

Aol

等國際互聯網巨頭。

2010年3月5日,19時52分58秒,騰訊QQ最高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1億,這是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全世界首次單一應用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億。


等等各種成就我就不一一舉例,可以百度!

最後我只想說一句,你瞭解的只是你瞭解的,別拿你自己渺小的世界觀來評價一個商業帝國!!!


請叫我嗨森先生


歷史變化

時至今日,作為一家企業,騰訊的使命,已經完成了蛻變。

馬化騰思考的,是另外的命題。成為亞洲市值最大公司之時,正值2016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即將召開之際,馬化騰藉此向一眾合作伙伴致公開信,稱騰訊是開放的平臺,對於合作,自己已經拿出了“半條命”:“過去確實有很多不放心,出於本能,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去做。現在我們真是半條命,我們把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了。

2013年,騰訊以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並將旗下的搜索和QQ輸入法併入搜狗現有的業務中,持有新搜狗36.5%的股份。

2014年,騰訊宣佈2.15億美元入股京東。入股京東後,騰訊拍拍團隊與京東進行資源整合,接入微信入口,聚合效應明顯。

半條命其實說的是合作

因為每個企業,管理層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應該還是要聚焦在你最擅長的領域裡面。所以現在創業者要更加積極開放地看待騰訊,這兩年也做了很多努力,希望成為你們最合適的合作伙伴。


柒天說


首先,QQ是老馬跟大學社友買回來的IOCQ,但不代表馬化騰不會,企業發展和老闆發家有很大關係,QQ是買回來的,所以對於老馬來說這種購式的發展才屬於騰訊,省時、省力、省心。

QQ、微信改變了大家的溝通方式,他的影響力不小於移動、電信、聯通~其它對手像當年大小靈通都短命一樣。

好了,發展模式是這樣,所以半條命也好解決,騰訊的核心是用戶,而不是什麼核心科技,一旦用戶流失或有更新的溝通方式出現,騰訊就會一去不復返,所以收購和投資就是騰訊乾的事,所以也出現了罵騰訊的人,因為東西不是他開發的,都是一些開發者和創業團隊做完了和騰訊籤倒28合同然後上架。

看到這裡大家可以不再罵騰訊了,騰訊是一家投資公司,擁有大量用戶基礎可以讓很多東西快速推動,比如王者榮耀大家都喜歡微信或QQ一鍵登錄吧?王者是天美工作室出品。

然而這種商業模式有可能在哪天崩潰,80後90後已經很少用QQ了,用戶不活躍根本沒有用,微信廣告接入移動端並沒有位置展示,減少了很多收入,騰訊另外半條命在謀新出路,現在半條命就是用戶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