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平縣以「精神扶貧」引領「精準脫貧」

镇平县以“精神扶贫”引领“精准脱贫”

鎮平網訊(記者 劉宏偉 餘修師 通訊員 李衛國) 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鎮平縣秉承“六個一切”理念(即脫貧攻堅高於一切、重於一切、壓倒一切,一切工作為脫貧攻堅讓路,一切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一切資源向脫貧攻堅傾斜),整合優勢資源,實施靶向宣傳,全面打響思想脫貧大決戰,努力破解群眾“思想禁錮”,持續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精準宣傳,凝聚強大動力。充分整合縣內各類優勢資源,實施“大合唱”,做好新聞媒體宣傳、做大社會宣傳、做實“靶向”宣傳,聚力聚焦脫貧攻堅,不斷傳遞“好聲音”,切實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引起全社會關注、支持。

脫貧攻堅,輿論先行。利用縣電臺、電視臺及網絡等各類媒體資源,實現集中火力、集中發聲、精準發力,多形式開展全方位宣傳,炒熱叫響扶貧工作的重要性,讓廣大群眾明政策、明事理。一是做好電臺、電視臺及網絡新聞宣傳。先後開設了《聚焦精準扶貧》、《扶貧攻堅在一線》、《多彩貴州看扶貧》等專題欄目,先後深入宣傳報道了村支部書記吳偉、陳愛珍、第一書記趙遠等60餘個先進人物,製作了健康扶貧等各類專題系列片10餘個。截至目前,縣電臺電視臺及新聞網絡共向上推出各類動態經驗性報道700多篇(幅)。更新播放扶貧政策40餘期,訪談扶貧幹部6期,聚焦第一書記20餘期,《扶貧攻堅在路上》160餘期,網絡發稿650餘篇。尤其是在召開脫貧攻堅“百日會戰”誓師大會當天,自媒體用網絡直播大會實況,在線關注人數達8萬多人次,受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加強對上新聞宣傳報道。先後在農民日報《不讓“病根”變“窮根”——河南省鎮平縣開展健康扶貧攻堅戰紀實》、河南日報《鎮平:一鍵觸網把農產品賣全國》、中新社《河南鎮平縣玉雕產業照亮貧困戶的脫貧路》等上三級媒體發稿200餘篇。尤其是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對“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紮根深山十七年默默奉獻,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的先進事蹟進行報道。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在黃金時段用直播的形式對楊營鎮中原荷花博覽園進行現場直播,展現了返鄉創業的村民組成了蓮藕生產合作社,帶動周邊300多戶貧困戶藉助產業脫貧;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連續關注鎮平扶貧工作,播發鎮平扶貧信息12次。鎮平縣舉行消費扶貧年貨節,將大數據與扶貧有機結合,開創消費扶貧新模式和“精準扶貧新路徑,出現了“井噴式”新聞報道現象,新華社、人民日報、法制日報、中新社、河南日報等30餘家省內外媒體前來採訪報道。同時,利用鎮平網、鎮平發佈、手機報及多媒體聯盟公眾號、官方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不斷宣傳報道我縣扶貧工作的好經驗、好典型、好做法。尤其是在鎮平網微信公眾號做好政策宣傳,及時更新內容,讓廣大幹部群眾隨時隨地都能學;手機報每天播發一期。截至目前,共向各級網站推出有關我縣扶貧的報道100餘篇,上半年我縣在《今日頭條》發佈量居南陽市第一位。

社會宣傳,亮點紛呈。一是全力營造濃厚氛圍。充分利用現有的宣傳牌、戶外T型廣告塔、懸掛橫幅、燈箱廣告、黑板報、LED顯示屏等大眾宣傳工具,精心編寫脫貧攻堅接地氣宣傳標語85條,如“男人勤田間地頭出黃金,女人勤豬圈旁邊有白銀”“爭當貧困戶嚇跑兒媳婦搶當貧困戶永遠不會富真是貧困戶大家來幫助”,廣泛持久地宣傳扶貧工作。縣城8個戶外大屏、城區鄉鎮集鎮區沿街商家門店及村部LED顯示屏全天候不間斷滾動播放宣傳標語。精心規劃打造了207、312國道鎮平區間段、248、244省道鎮平區間段4條主線、6條支線。明確了91個重點貧困村及非貧困村氛圍營造標準。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共製作脫貧攻堅、十九大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各類宣傳展板、牆體標語、櫥窗、燈杆廣告及公示欄21000餘條(塊),其中共刷寫牆體標語8689條、製作固定版面2724塊、製作更換戶外廣告牌1992塊、文化長廊321處、宣傳櫥窗910塊、公示欄1244塊、燈杆廣告5794塊。形成村村有環線有文化長廊、莊莊有氛圍、貧困戶牆體有彩繪的新格局,確保點、線、面宣傳氛圍濃厚。二是辦好群眾文化活動。按照月月有活動,節節有亮點,分領域、分層次開展文體活動,充分發揮文化塑人、文化育人的功能。充分利用文化、文聯職能部門優勢,著力打造兩支扶貧文藝宣傳小分隊,精心編創了小品《我的良心我的娘》、《接爹去》、鼓兒哼《扶貧政策暖人心》、快板《脫貧攻堅奔小康》等10多個文藝節目,巡迴在全縣410個村演出。尤其是縣劇團精心編排了以駐村第一書記鄭曉敏為原型的現代曲劇《趙河彎彎》通過不同章節、不同場面、客克服種種困難積極為所住村引項目、發展致富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蹟。至目前,全縣已開展各類演出活動30餘場。三是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評創活動。先後組織開展了“五好示範村”、“五好自強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評選活動。部分鄉鎮(街道)相繼開展了“最美扶貧人”“好妯娌好公婆好鄉賢”“文明家庭”“金牌調解員”等評選表彰活動。以評促改、以評促創,通過讓典型人物講典型,典型事蹟帶動身邊人學典型、做典型。有力的助推了全縣脫貧攻堅再上新臺階,不斷優化村風、民風,倡樹文明新風。

靶向宣傳,精準發力。重點推出了四個“兩有”活動(即縣級有宣傳團、電視專欄,鄉級有大篷車、宣傳隊,村級有講習所、村規民約,戶級有明白人、明白單)。一是加強幹部培訓。定期組織縣鄉村三級幹部進行扶貧政策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等形勢政策教育培訓。共開展各類培訓10餘期。尤其是邀請原蘇州市委原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盧水生來我縣做了《推進三變改革開展五大合作》輔導培訓;針對今年村兩委換屆後,新任村支部書記先由縣委各常委進行授課,後專門邀請王宏甲來做專題輔導報告,他主要以《“大黨建”統領“大扶貧”》和“塘約探索、塘約經驗、塘約道路”這一主題,通過講述新時期的“大寨”—塘約村的蝶變歷程、道路選擇和塘約精神,總結闡釋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單打獨鬥的農民組織起來,發展多種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鄉鎮振興的必由之路這一深刻的思想內涵。同時,針對每個貧困戶培育一個“明白人”。二是用大喇叭傳播“新聲音”。統一對全縣410個村購置配備大喇叭,利用大喇叭做好宣傳。內容含扶貧政策解讀、滑縣經驗、扶貧文藝精品節目、道德模範人物及扶貧先進典型等方面,由縣電視臺統一錄製,提供給各鄉鎮(街道),定時段播放。對部分有LED戶外彩屏的村,還提供了豐富的視頻資料,要求定時播放。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黨的扶貧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進一步提升廣大幹群,尤其是農村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進而轉化為內生動力,促進扶貧工作真落實。三是開辦脫貧攻堅講習所新陣地。要求全縣410個村成立脫貧攻堅講習所,廣泛開展“四進四講”活動,即幹部進所講政策、專家進所講技能、鄉賢進所講道德、脫貧戶進所講脫貧。講解員從鄉鎮(街道)書記到一般同志,從農技專家到業務骨幹,從致富能手到先進模範,分層次分重點進行授課。講習內容主要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政策、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農村實用技術等,做到與貧困群眾面對面講,手把手教,真正讓講習所成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器”,“同步小康”的加油站。四是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圍繞脫貧攻堅實際,制定下發了方案,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要求各村在廣泛徵求民意的基礎上,修訂完善並上牆,以此來約束村民的行為,提升村民的文明節儉意識,倡樹文明新風。五是健全完善愛心超市。在91個貧困村統一配建愛心超市,採取積分形式兌換物品,以此來激勵廣大貧困戶文明意識。

創新模式,確保持續發力。為了保持宣傳和精神文明扶貧工作的長效性和時效性,確保氛圍營造濃厚、輿論引導有力、各類好典型、好人物報道長流水、不斷線,不斷擴大全縣精準扶貧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鎮平縣工作中提出了“三個常態”、“三個延伸”,“三個常態”,一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要常態化。充分利用縣級兩個演出小分隊,在91個貧困村開展巡演活動的基礎上,逐步向410個村延伸,同時也加強對鄉村兩級文藝骨幹的培訓力度,變“輸血”為“造血”,充分利用各村的文體大院,經常性開展自娛自樂的文體活動,達到每月每村至少舉辦一次文體活動。正讓各村文化大院活起來,舞起來,動起來。二是先進典型引領工作常態化。要求各鄉鎮及時總結上報工作中的各類工作動態及先進典型,縣各級媒體要加強宣傳報道,不斷總結推出更多好典型,推動整體扶貧工作向縱深、良性發展。三是精神文明評創活動常態化。要求各鄉鎮結合實際,經常性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評創活動,達到每月開展一次評選活動。同時,加強對各類典型的培育、宣傳報道力度,經常組織各類道德模範人物深入各村開展宣講活動,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典型帶典型,不斷啟發、感召更多的人學習典型、崇尚典型、爭當典型,形成全民向善,人心思進的良好氛圍。“三個延伸”,一是氛圍營造由91個貧困村逐步向410個村全面延伸,在全縣實現全覆蓋,不留死角。二是大喇叭、講習所由91個貧困村逐步向410個村全面延伸,讓黨的好政策傳到千家萬戶。三是愛心超市由91個貧困村逐步向410個村全面延伸,激發更多的人關心支持扶貧工作,激發更多貧困戶自強又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