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村人,是否還記得那年的「雙搶」

兒時的雙搶 曾經揮不去的童年記憶

來聽聽一個經歷過雙搶廣東農村妹子人的自述:

對於我來說,雙搶是小時候最討厭的一段時光。所以,從小到大,最不喜歡的就是暑假。

雙搶基本會持續整個暑假,首先是割稻、插秧,緊接著就是扯草。一個夏天下來,臂膀都要脫層皮,整個人要黑上好幾圈。手臂、小腿上的各種傷,要養上大半個月才會恢復。

但是現在都變了,心態變了,雙搶也變了。

從我務農的十多年經歷來看,天氣似乎是一年比一年熱。以前為了搶收搶種,中午將近12點才回,下午1、2點又到田裡了。帶上茶壺,用稻草擋住太陽,其實喝到最後,涼水也變熱茶了。

有時候,我和哥哥姐姐們會帶上一個大塑料瓶,放到小水渠裡,喝的時候會很清涼。

瓜果、綠豆湯也許算是“雙搶”時的最美記憶。

瓜類一般是帶到田間吃,或者爸爸送稻子回家時,順帶從菜園裡摘幾個。當然,多數時候,還是能夠如願舔上一根冰棒的。那叫一個幸福和滿足啊!

雙搶,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雙搶”意味著搶割搶插,不誤農時。

雙搶,從大暑前幾天開始,歷時二十天左右,到立秋前必須結束。

雙搶是在缺少農機年代的一次集體人力戰。首先是搶收。稻穀熟了,天剛麻麻亮,人們就起床割稻。

割稻的人一字排開,鋒利的鐮刀在手中揮動,“沙沙沙”一蔸一割,一把割六七蔸。割稻的人就一直彎著腰,把那一把一把禾碼堆在田裡,整齊直溜。

早上露水重,割稻人的身、頭髮就都溼了。衣衫黏黏地貼在身上。被鐮刀割傷手時,把手指伸進口裡抽一下血,隨便撕塊破布一裹,就繼續彎腰幹活。

稻穀割完了,就是打穀,這是一項團隊作業。通常是兩個主勞力踩打穀機。

收早稻是在水田裡,踩打穀機的人常常從胸口到褲腳全混著泥和水,像泥人。臉上和手臂灑得黝黑油光發亮,起泡脫皮。打穀機兩傍壘成大谷堆,由小孩或婦女隨著脫谷者的速度撿送谷把。打穀機的底座連著一個大的方形木桶,剛脫下來的穀粒會迅速填滿它,一個人就專門負責“出桶”。

“出桶”是件非常辛苦的活兒,一是要長時間彎腰,二是桶裡的穀粒和草屑四處飛濺,一不小心就會飛進眼睛、鼻孔或耳朵。這個崗位不僅要人手快,還要臂力足,得不停地把一撮箕一撮箕的穀子撮滿,再倒進籮裡。

接下來,就是挑谷了。

壯勞力們挑著一百多斤,滿滿的溼谷擔,在沒過小腿的溼田軟泥中行走,舉步維艱,腳在打顫,辛苦無力到了極限,真想就勢坐在水田歇一會,最好能打個盹。

好不容易上了岸,還要把谷挑到曬穀坪裡,稻場上有專門負責曬穀的人。他們用耙子把谷耙開,攤平,每半小時耙翻一次,好讓穀子曬得均勻。

耙谷的活兒看起來輕鬆,但實際上曬穀坪總比別處要熱烤一些。

在打穀機旁,還有兩個人負責捆稻草,一卡一拉,打個活套,就能把一大把捆得緊緊的。這個活兒不僅需要巧勁兒,還需要臂力。

捆一天的草下來,手臂上全是稻葉劃的劃痕,火辣辣地痛。捆好的稻草要從田裡迅速撤出,挪到別處去曬乾挑回家做柴燒和冬天喂牛。

溼稻草非常重,拖上田坎的過程很艱難,尤其是孩子,雙腿陷進泥裡時,個子就和稻草一般高。即使是這樣,他們還是一手拖一捆稻草往田邊兒挪。稻草到了田坎,就要挪開,不能影響搶耕搶插。

搶收結束就進入搶耕環節。

先撒上家肥犁田翻田,後撒上化肥。耕牛是農家寶,是種田的主要勞動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田是靠耕牛犁耙完成的。翻田時大夥兒排成一排,上下快速地揮動著鋤頭。水田裡的夏天很熱鬧,不僅有翻地鑽出的泥鰍,還有螞蟥。

這玩藝兒可惱,它叮人的時候,完全無感,等上了田發現它時,用力扯,就像是捏了根軟軟的肉腸子,手感詭異極了。把螞蟥扯掉之後,泥腿子上會開出一條鮮紅的“運河”,相信很多人對這東西感到恐懼。

螞蟥,好像即使碎屍幾段都沒用,翻皮才是絕殺。

然而,如今農田裡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已少有泥鰍,青蛙,螞蟥了。田一翻完耙完後,立刻就有人拖著重壓的橫木梯在田裡走,把未耙平的泥壓平。

那時用木划行器或拉繩子規範插秧的間距。高杆稻和矮杆稻的間距是不同的,矮杆稻要密一些。

扯秧是婦女和年輕人的強項,大集體時,是按秧的個數計工分的,就如同蒔田割稻論畝數計工分。接著挑秧拋秧,拋秧也是一門學問,要根據一隻秧的大小和密植度來確定一隻秧插後的幅蓋面,再來均勻拋下。

插秧通常被安排在早上或下午三點鐘以後。若是中午插秧,上面太陽曬,田裡的水燙,嬌嫩的秧苗容易曬傷。在太陽沒有那麼烈時,農人就抓緊時間下田。若是有月光,還會藉著月光在晚上幹活。春爭日,夏爭時,拖了時間會影響收成。

晚上暑氣退下,就不那麼辛苦了。但傍晚溫度一低,田裡的蚊子、也“活”了。每個農人的頭頂上,都呈團形盤旋著一大圈"牛屎蚊"。這種蚊子最愛叮小孩子的頭,被叮後癢得很,用小泥手去抓,頭溼了似乎更招咬,常常是一頭的泥,一頭的蚊子包,讓人恨不得把頭取下來。

然而,秧沒插完,是不可以回家的。孩子也不可以嬌氣到連蚊子叮咬都受不起。

雙搶累歸累,但卻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看到田野的希望和聞到新鮮空氣及土地禾苗的淸香。這一切都給所有的感官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未來,很難想象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現如今,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這漸已消失的雙搶,童年的記憶已化成一種融入血液與骨頭裡的記憶,鐫刻盤踞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其滋味刻骨銘心、五味雜陳,讓人想笑,想哭……

更重要的一個現象是,現在留在農村的勞動力都已經漸漸步入中老年,體力不如年輕的時候,人數也沒以前多了。

現在農村大多數勞動力都湧向了城市,現在在家務農的也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種點水稻也是夠吃就行了。

現在種單季稻的多,收割一般在九月份,也避開了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大多數還是選擇收割機,以前農村搞雙搶的情景已經很難看到了。

時光如梭,這種特殊的經歷,此生不會再有,回不去的家鄉,忘不了的“雙搶”!

- END -

今日話題

未來

很難想象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關於兒時的“雙搶”

你又有著什麼樣的記憶?

評論區見!

廣東農村人,是否還記得那年的“雙搶”

廣東農村人,是否還記得那年的“雙搶”

廣東農村人,是否還記得那年的“雙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