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託資管子公司管理產品踩雷,竟靠給公司「改換門庭」逃責!

在中信信託相繼踩雷“天房集團”和“北京黃金”後,其子公司旗下的一款資管產品更是被爆出延期兌付一年後,如今依舊無法進行正常的兌付,作為信託業“行業一哥”的中信信託,“暴雷”之旅何時了?

中信信託資管子公司管理產品踩雷,竟靠給公司“改換門庭”逃責!

近日,有媒體爆料稱,中信信託旗下公司中信錦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錦繡”)一資管產品——“中信信誠-錦繡卓盈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下簡“該資管計劃”)在延期一年後,仍舊無法向投資者兌付本息,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這已經不是中信信託第一次踩雷了,早在此前,中信信託已經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接連踩雷“天房集團”和“北京黃金”,而這一次子公司的資管計劃更是被媒體報道稱,玩的是“明股實債”的遊戲。

除了屢次踩雷外,中信信託更是在業務經營和風控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孫”公司資管計劃再踩雷

據報道稱,中信集團旗下的公司中信錦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一款資管產品,在延期一年後,仍然無法向投資者兌付本息,構成了實質性違約。而根據資料顯示,這一資管計劃的資產管理人為中信信誠資產管理。

中信信託資管子公司管理產品踩雷,竟靠給公司“改換門庭”逃責!

根據啟信寶顯示,中信信誠的控股股東即為中信信託,所佔股份約為71.95%。據接近中信錦繡的人士稱,這個項目,中信信誠只是一個通道,中信錦繡旗下的基金為投資主體,資金募集的1.65億元實際上是投向綠能高科集團有限公司的。

中信信託資管子公司管理產品踩雷,竟靠給公司“改換門庭”逃責!

而媒體報道中稱,一位投資者在2013年認購了該資管計劃並簽署了資管合同,認購金額約為750萬元,當時承諾的收益率為29.4%-79.2%,產品於2013年6月17日開始成立起息。

根據內部人士透露,這份資管合同規定的產品年限為“4+1”年,也就是說,最後的延期到期日為2018年6月16日。按照合同約定,資管公司應該在最後延期日之後的10個工作日內支付投資人本金以及至少10%的年化收益,但截至目前,投資人都還未收到本息。

綠能早就“大勢已去”,中信錦繡卻“刻意”隱瞞?

此次違約發生後,中信錦繡曾經給投資者發過一張告知函,告知函中稱公司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處理方式取決於投資人大會決議的結果。

中信信託資管子公司管理產品踩雷,竟靠給公司“改換門庭”逃責!

而對於2017年為何延期一年,中信錦繡更是沒有主動告知投資者原因。而在投資者多次詢問後,中信錦繡才透露該項目出現重大風險,綠能集團法人已被公安機關刑拘,產品只能延期處理。而中信錦繡方面更是告知投資者,無法預測項目要延期多久,更無法預測投資人最終要虧損多少本金。

蹊蹺的是,2013年-2015年,綠能集團的數據還較為可觀,2016年報告中也僅說了上市工作比預期延緩,但公司會推動A股借殼上市的進程,而在2017年中信錦繡突然披露綠能集團的存量債務很大,面臨著嚴峻的流動性風險。

但查閱資料可發現,進入2015年之後,因為石油價格斷崖式下跌,再加上綠能集團擴張過快,市場低迷,債務纏身,其早就陷入了困境。當時更有消息傳出,綠能集團董事長張孔明挪用資金已經跑路,當時中信錦繡的回覆僅為“張孔明涉嫌職務侵佔,人還找不到”。

而在2016年,綠能高科更是遇到了職工維權的事件。綠能職工稱,職工放在公司的理財險早在2015年10月就到期了,然而直到2016年11月還沒有歸還,這筆欠款大大約有4億元,涉及400多個員工。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有部分員工,幾個月都沒能拿到工資。而在2016年年初,就有以平安、光大、中信為代表的基金股東成立執行委員會間接接管了綠能,接替原先的經營管理層,中信錦繡在2016年的報告中卻未提及。2016年綠能集團的第六次臨時股東會議,便免去了張孔明的職務。中信錦繡還將其解釋為行業不景氣,公司經營困難,故免去張孔明的職務。一直到2018年4月,張孔明被刑拘,中信錦繡隻字未提過綠能集團董事長張孔明的事情。

在2018年的一季度管理報告中,中信錦繡表示,綠能項目在持有股權資產未能完全變現之前,面臨的流動性風險較大,該項目退出的時間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投資者被突然地告知了投資項目存在大幅度虧損,投資者均表示無法理解,投資者更是表示,中信錦繡在面臨重要的回購時點時,並未未對投資者進行任何信息披露,也未向融資方行使回購權利,更未詢問投資人意見,致使投資者失去最佳收回投資款的機會。

資管出現對兌付問題,中信信託掩耳盜鈴逃避責任

這款資管產品,表面上看是一款股權投資,但相關人士稱事實上這是一款“明股實債”。這個資管計劃通過三層嵌套,來對融資方綠能高科集團提供融資資金。第一層首先由普通投資者認購資管計劃;第二層由資管計劃作為有限合夥人(LP)認購投資主體鷹潭市錦虹投資有限合夥企業部分股份,再由投資主體斥資1.5億元認購綠能高科集團有限公司7.16%的股份。

中信信託資管子公司管理產品踩雷,竟靠給公司“改換門庭”逃責!

推介材料顯示,中信方面是以股權投資的性質對綠能高科進行投資,但是該資管計劃又附帶保底條約,“若未能在2016年通過證監會發審委批准上市,(綠能高科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承諾按10%利率回購”,業內人士稱這一條款更加具有借債性質。

而明股實債行為,在資管新規出臺文件中有所涉及,其要求明確資產的股債性質,防止違規擔保,打破剛性兌付,嚴守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包括人民日報的官方媒體也對明股實債的行為進行過評級。

而在兌付危機爆發之時,中信信託子公司竟然使用“整容”,通過將公司股東子公司關係改為孫公司關係,意圖逃避管理人責任。

根據天眼查顯示,中信錦繡成立於2007年8月,在2018年1月之前,其股東為中信信託、中信資本以及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信託為其控股股東。而在2018年1月10日,中信錦繡的股權結構發生了改變,改為中信聚信100%控股,在2018年6月29日,兌付危機發生之後,中信錦繡更是更換了辦公地址。

而這個中信聚信也為中信信託全資控股,成立於2012年4月。當投資者找到中信錦繡的一位董事詢問時,該董事更是稱“我們錦繡以後也不做項目了,你們愛告就去告吧。我們也已經換了股東,中信信託與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