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1.4萬公里的東風41核飛彈無法公路機動?其實另有重任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核導彈面臨著更新換代的壓力,得益於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們有了充足的資金髮展出了一系列各型彈道導彈武器,譬如,東風16中近程彈道導彈、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東風31A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5B型重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型重型洲際彈道導彈等等,可謂是

東風導彈的百花齊放

射程1.4萬公里的東風41核導彈無法公路機動?其實另有重任

龐大的東風導彈家族

這從側面也說明中國駕馭彈道導彈技術也是越來越爐火純青,手中的牌多了,選擇也就多了。熟諳兵法的我們常常是不走尋常路,這一點尤其是在東風41這款重型導彈身上表現得極為明顯。可以說自東風41被外界知曉以來,大家都認為東風41一款重型陸基公路機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火箭軍指揮學院邵永靈教授披露,東風41是一款運載能力遠遠大於俄羅斯亞爾斯導彈亦或者美國民兵3型的一款重型洲際導彈,戰鬥部投送能力與美國的和平衛士導彈類似,運載能力越大意味著彈頭攜帶數量更多,威力更大,同時因為太重,所以不適合公路機動。

射程1.4萬公里的東風41核導彈無法公路機動?其實另有重任

和平衛士重型液體燃料洲際導彈

為什麼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東風41不是公路機動發射呢?首先是因為媒體的宣傳把洲際導彈的公路機動效能誇張了,公路機動的範圍距離都是有限,現在的我們已經開始倚重更為可靠的海基核力量,而陸基核力量的優勢並不是機動而是射程與打擊威力。比如美國的民兵3型導彈,大部分都是井式發射部署,只有少量的集裝箱式的陸基機動發射車,其機動能力遠遠弱於俄羅斯的白楊M亦或者中國的東風31AG,但美國對此並不介意。

射程1.4萬公里的東風41核導彈無法公路機動?其實另有重任

東風5B重型液體燃料洲際導彈

最關鍵的一點是威力在核導彈領域裡更重要,俄羅斯正在準備啟動生產新一代的薩爾馬特液體燃料重型洲際導彈,東風41當然比這款薩爾馬特性能更好,因為東風41首先是一款固體燃料的重型導彈,邵永靈教授提到該導彈的打擊能力類似美國液體燃料推進的和平衛士導彈,這兩個特性的結合就很有特色了,東風41儼然已經成為世界最重型的固體燃料導彈,東風41不僅有比民兵3型更快速的反應能力,也有比民兵3亦或者俄羅斯的亞爾斯導彈更大的彈頭投送能力,射程也會像和平衛士的1.4萬公里看齊。

射程1.4萬公里的東風41核導彈無法公路機動?其實另有重任

重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

至於有人擔心東風41的機動問題,邵永靈教授出於保密原因不願意透露太多,只說了一句“是有辦法的”。這裡的有辦法是兩層含義,一層含義在於核戰爭也是體系作戰,機動優勢交給海基核力量和其他型號的陸基機動導彈來發揮,東風41作為一款重型導彈則要承擔的是大規模毀傷任務。另外一層含義就是大家不要忘了我們還有地下的長城工程,新時代的地下國防工程功能不僅不會削弱,反而會繼續發揚光大開發出更多更強的功能。

總之沒有什麼問題是一枚東風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波齊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