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事的山地部队是世界第一吗?

猫鲨22


一般认为,海拔在500米以上有一定高差的地形就可以被称为山地,印军则是把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或者丘陵地带实施的作战行动称为山地作战。

受到海拔高度和地形环境的影响, 山地作战有其独特性,对战术和兵力运用也有着相应的制约和限制。

对于印度陆军而言,在1984年的印巴武装冲突之前,并没有了解到高海拔山地作战的特点,在军事行动中因为冻伤、晒伤、脱水以及高海拔疾病(肺水肿等)导致了大量战斗人员的减员;并且在基本的山地攀登、导航与定位、自救、高海拔生存和绳索技术方面有着巨大的欠缺和不足; 而且在山地高海拔环境下,常规军事装备特别是各种技术装备的技战术性能都无法正常发挥,经常发生启动困难、故障率上升、仪表仪器失灵、载重降低等情况,对作战行动的展开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针对高海拔山地作战的特点、1999年印巴卡吉尔武装冲突的经验教训等以及“有限战争”理论的指导下,印军启动了“冷启动”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印度陆军强调作战力量的前沿存在,即靠前部署、逼近边境、及时行动,要在作战初期就快速袭击敌方后方的战略要点、交通要冲,以阻断敌军的反击和后勤补给线,造成敌军的恐慌。印度陆军的山地部队也开始重组和推进现代化发展,在中印边境,负责对华作战的印度陆军山地部队主要包括第4、第15和第33山地军,并且正在组建新的山地军,还在中印边境修筑73条军用公路,总长3808千米,能够通过“战略山峰和山谷”(由于中印边界地区的地形复杂崎岖、海拔较高、施工困难等,目前已经竣工24条,还有46条在建,计划在2020年完成)。

根据印度国防部的公开资料,印度陆军山地军以山地师为遂行战役作战任务的基本单位,其中的第17、20、27山地步兵师隶属第33山地军,防御重点为阿萨姆地区;第2、5、21山地步兵师隶属第4山地军,是针对藏南地区的主力部队。印度陆军的山地步兵师编制约1.2-1.5人,一般下辖3个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1个通信团、还有加强的电子战营和陆航大队等。在山地作战中,印度陆军山地步兵师强调在主要方向、关键节点投入压倒性兵力展开进攻行动(进攻兵力为敌方兵力的2-3倍),山地步兵营的进攻正面为1000-1500米,采用包围、突破、渗透、正面进攻等作战样式,按照开进与展开、突破、混战、纵深战斗和追击等不同阶段实施。

近年来,印度陆军借鉴美国陆军“空地一体战”思想,更加强调“火力为主、纵深打击”的作战方式,试图综合运用特种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等增强现代化山地作战能力。

总的来说,印度陆军山地部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在现代化武装装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引进和采购适合山地作战的美制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CH-47F重型运输直升机、高机动全地形车、无人机、数字化战术网络、英制和以色列制机动式通信侦察和通信干扰站等),当前仍然在整军备战,并且加强对中印边界地区的战术侦察和情报收集,对此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密切关注印度陆军山地部队的有关情况,一旦边界冲突打响,我们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虹摄库尔斯克


那是绝对的

山地作战最大的问题和制约是什么?当然是后勤补给,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机械化部队的消耗量令人发指,而山地作战基础设施差,车辆通行能力受限制,山区地形复杂,气流紊乱,不利于空降运输,对于各国军队来说,后勤都是个大问题。

而这方面印度实在是太强了,其军队摩托车开挂能力世界第一!没有之一!一辆摩托车可以轻松运送一个班,而且可以模块化组合,发挥1+1>2的作用,3辆摩托车运送一个连不是梦!

一辆摩托车,轻松运输一个班,so easy!

摩托车“骑墙”式进攻,怎么样,怕了吧而且还可以进行各种伪装

更可怕的是其摩托车还可以轻松的从山地运输车转化为步兵战车!成为山地作战多功能移动打击平台。

而且,对于印度这样的开挂国家,其摩托车部队后备兵员充足,其他国家需要经过艰苦训练才能达到的水平,对于他们来说,是日常生活!

另一个方面,印度军队的士兵,从一开始就熟悉多个国家,多种不同口径、型号的武器的使用。其在战时可以灵活而又熟练的使用各国的枪支弹药(反正命中概率都差不多)。而其对手就要惨了,击溃印军一个连,缴获的弹药可以有好几种根本不通用的弹药,而且还要时刻提防炸膛什么的。

印度边境巡逻队,手中武器从左到右分别为印度自产英萨斯5.56mm突击步枪、意大利伯莱塔6.5mm的MX-4突击步枪、以色列5.56mm的MTAR-21、奥地利7.62mm的SSG-69狙击步枪。

甚至,印度士兵“业务能力”精通到还能熟练使用各种老式枪械,比如布伦轻机枪和李·恩菲尔德步枪。布伦轻机枪就是大名鼎鼎的ZB26(捷克造)的英国仿制型号

老李(李·恩菲尔德步枪)是一战/二战时的英军装备,射速最快的栓动步枪


五岳掩赤城


规模是世界第一,而且在训练和装备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总体实力是否世界第一,没打过谁也不知道。因为地理的缘故,印度和中国以及巴基斯坦有相当一部分的边界线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势大多十分险峻,为此印度维持了一支20万人的山地部队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在经历了六十年代的失败后印度更是增强了这支部队的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

图为印度山地步兵

因为高海拔地区稀薄的空气和较低的气压会对人体和装备性能造成不小的影响,而且印度的公路以及铁路建设情况堪忧导致了后勤补给的压力,所以印度相当强调山地部队的独立性和攻击性,因此印度在重点地区修建了相当多的永固工事i,一来可以作为进攻的桥头堡,而来可以在防守中迟滞地方推进。为了增强这支山地部队的攻击力,印度为其配备了大量的火炮,在山地崎岖的条件下,印度选择了可由骡马拖曳的L118型105mm榴弹炮和轻型的155榴弹炮作为主力,并为步兵配备了不少BMP步兵战车,此外还有大量的直升机,这样一来,在拥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这支山地部队可谓是印度最坚固的盾牌。

图为英军的L118榴弹炮,印度同款

在训练上,印度山地部队的一些单位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驻扎在锡亚琴冰川上的部队,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不仅是在平日对抗稀薄的空气和高寒的环境,他们甚至在这块海拔五千多米的冰川上进行过战斗,由此可见其战斗意志之顽强。

图为俄军BMP装甲车,印度同款

当然,印度的山地部队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用作火力支援的火炮难以机动且威力不足,而直升机在高原环境下性能要打个折扣,并且BMP步兵战车性能也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最近还爆出印度山地部队后勤条较差,军中矛盾大。由此可见,印度若想建设一直实力世界第一的山地部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浩汉防务论坛


我之前在《世界军事》里专门写过印军的山地战部队,也在我的《凤凰军机处》节目里请军事专家分析过山地作战问题。简要回答如下:

长期以来,印度始终维持着一支庞大的陆军,兵力规模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也并不掩饰其准备从地区性军事大国迈向世界级军事强国的雄心,因而近十几年,印度军费保持着7%至8%的年增长速度,使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军火采购国。雄厚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将先进武器输送进印度军营,不过由于实行“陆海空三军均衡发展、海空军优先”的原则,因此印度的海空军获得更多的实惠。不过,随着地区战略形势的变化,印度赋予陆军的任务从本土防御向战略打击转型,因而加强山地作战成为陆军改革调整的重要内容。

由于地理位置与安全形势的原因,印度山地部队的建设较早。据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统计,在第17山地打击军组建之前,印度陆军已有第1、第2、第21三个山地军,10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约15万人,算得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山地战部队。然而,人数虽众,但从印媒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训练水平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高。陆军前参谋长辛格被曝出曾痛批山地部队“缺乏战斗热情,官兵上下弥漫着严重的雇佣气氛”,甚至称山地步兵为“低级耗材”。在辛格看来,这样的山地部队是无法与强悍的对手交锋的。

当然,辛格指责的部队并不包括第17山地打击军。该军无论从兵力规模还是武器装备,都与其他山地军迥然不同。印军普通山地步兵师兵力规模约1.5万人,山地军下辖2至3个山地步兵师,另有1个炮兵师和其他支援分队,总兵力为4万至5万人。但据印媒报道,第17山地打击军下辖2至3个山地步兵师、1个炮兵师和2个独立装甲旅,总兵力达到9万人。

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过多次边境战争,双方对山地战可谓经验丰富。他们认为,山地作战,特别是边境冲突一类的山地作战,空中打击会受到地形限制,有时难以及时准确地提供火力支援,最可靠的火力支援恰恰来自默默无闻的大口径炮兵部队。

印度山地部队装备的火炮主要有105毫米轻型榴弹炮和130毫米加农炮,在卡吉尔边境战争中表现出色的FH-77B主要装备印度陆军的野战炮兵部队。经过几次作战后,印军越来越感到大口径火炮对于山地作战的重要性,同时也深感笨重的FH-77B并不适合山地部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于2012年向美国购买了145门M777 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


叫我金主编


印度的山地部队虽然自称山地打击军,实际上是一支数量庞大的战略防御部队,它根本承担不起前出打击的攻击性任务。因为这只部队必须背靠后方的火炮提供火力支援去作战,其士兵普遍只装备了轻武器,在作战时依靠有利地形进行游击抵抗,这只部队的移动速度很慢,补给也很轻,一旦被断后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与这只部队交战,最佳方式就是放弃层层推进战术,通过导弹火箭弹对其后方交通要道进行打击破坏,然后通过飞机轰炸把这些部队分割开来,使其无法合拢,再通过空降机降等方式,对其后方堡垒城市进行攻击和占领,最后反过来从后面往前打,逼其投降。


淫淫嗨翻天


是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他们都是猴子派来的救兵,吞刀飞剑,赤手空拳夺枪械,躲子弹在他们面前已经out啦,已经升级为抗榴弹爆炸,点射导弹晶片毁导弹,弯刀劈开坦克,一发子弹不射倒一个排都停不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