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田文鏡賑災之後,卻說「我是革員,不配」?

”我是革員,我不配!”不單單體現了田文鏡的直來直去,剛直不阿的性格;同時也反映了田文鏡對康熙晚年的官場不滿。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賑災之後,卻說“我是革員,不配”?

炒米先花部分篇幅來重點講一個知識點。清朝對在職官員的行政處罰,通常是三種,即“罰俸、降級、革職”。

罰俸通常幾乎就等於象徵性處罰,罰俸通常不超過一年。有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不同標準。清朝官員的俸祿很低的,一品大員,一年不過180兩俸祿,罰就罰唄,九牛一毛;

降級就有點嚴重了,降級分兩種,一種叫降級留任,一種叫降級調任。其實降級只要不調任,無非就是福利待遇上有所損失,因為級別低了,有些其他收入勢必減少了,但調任離職,那自己得根基就沒了,還得從新一步一步從苦日子裡熬過;

最嚴重的便是革職,但革職其實也是分的,有一種叫“革職留任”其實就是一種“救贖”制度,那就是官員趁自己還留任,趕緊運作,撤銷處分。”革職不留任”,那就是由官變民,回家種紅薯。其實這裡仍然有“救贖”機會,把自己在任上賺來的所有家底全部掏出來,去活動,還是有機會換職起復的;但“革職永不敘用”就基本上宣佈政治死刑了,《康熙王朝》裡康熙起復老叫花子姚啟聖,就是到燒香禱告,燒掉順治對姚啟聖”永不敘用”的批覆,才重新啟用的。但那畢竟是電視劇裡的橋段,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賑災之後,卻說“我是革員,不配”?

那麼《雍正王朝》中田文鏡做揚州知縣的時候,因為秉公執法,得罪了權貴。被知府大人車銘勒令停職待參(就是相當於被革職了,等公文下來,就可以滾蛋了。應該屬於“革職”)。

而車銘和任伯安之流,已經形成了一個密切的貪腐利益鏈條,只管利益輸送,不管民間水深火熱。當四貝勒胤禛把車銘的頂帶”借”給田文鏡處理“民情”的時候,田文鏡所作所為都是利用手中代行知府的權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解決現實問題,深得民心。

可是賑災物資籌措齊備了,四貝勒胤禛的任務完成了,他卻要求田文鏡把官服頂帶還給車銘。一切又回到了原先的狀態。車銘還是知府大人,田文鏡還是那個被革職的生員。

田文鏡本來以為可以繼續大展拳腳,繼續為人民服務了。結果自己又變成老百姓(還是個得罪了權貴的老百姓)了。

人生失意的不只是自己的“官途”。而是他本來在一片昏暗中看到了一線光明,結果卻是一場夢。作為平民的自己走在路上,老百姓們都投來尊敬、感恩的目光。可是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老百姓會再次生活到以前的水深火熱中。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賑災之後,卻說“我是革員,不配”?

所以當胤禛派人來讓田文鏡和年羹堯一起去辦差。田文鏡回道:“這不可能,我是革員我不配!”其中”不可能”表現了田文鏡非常意外;”我是革員,我不配。”表示已經上過你胤禛一次當了,我就是個革員,我只配當個老百姓。你別再來耍我玩了。我也沒這個心思,車銘以及整個揚州的官場,我田文鏡都得罪光了,接下來可能面臨的還有可能是來自車銘等人的報復。

可是當田文鏡看到四爺胤禛真的來了之後,被徹底感動了,立馬跪地“革員田文鏡,謝四爺不棄之恩。”

田文鏡是一個可以為老百姓,得罪整個官場,也在所不惜的“孤臣”。他並不知道自己和胤禛的處境是一樣一樣的,這也是他最終在《雍正王朝》裡能夠成為“凌煙閣名臣”,深得雍正信任的主要原因。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賑災之後,卻說“我是革員,不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