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丨芃芃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不知不覺,端午悄悄來臨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許多端午節的文化習俗也得以在書畫作品中體現。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唐,李昭道 《龍舟競渡圖》頁,絹本,設色,縱28.5cm,橫29.7cm

此圖是典型的青綠山水作品,畫中運用的石青石綠歷久彌新。通過畫中所描繪的建築判斷,畫中的情景當為宮廷中歡度端午的場面。華麗的宮廷樓閣位於畫面的右下角,湖水以留白的方式體現出來,遠景為青綠的山巒。畫面中,人小如豆卻清晰可辨,生動有趣。所繪龍舟亦生動可,靈動飄逸。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北宋 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

金明池坐落在北宋東京汴梁順天門外(今河南開封城西),是當時著名的御苑之一。每年三月由皇帝賜令開放,並與士庶於此共觀龍舟爭標,郊遊賞玩,成為京城一大盛事。傳世近千年的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作《金明池爭標圖》成為我們領略當日繁華勝境的最直觀方法。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元 王振鵬《龍池競渡圖》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龍池競渡圖》局部

《龍池競渡圖》是元代畫家王振鵬的傳世名作,此畫以金明池為中心,臨水立木柱建平臺,強調建築之間相互呼應,並依據建築不同層次變化,層層遞進,把總體和局部、整體和獨立的組合佈局處理得巧妙、富於變化,給人以秀美、飄逸美感。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元 鄭重《龍舟競渡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鄭重的《龍舟競渡圖》描繪端午時節南方湖區景象。此圖繼承了唐代“大小李將軍”華美的青綠山水畫風,畫面整體氣韻瑞麗生動,敷彩勾勒工麗細緻,具有明代工筆繪畫構圖佈局靈動、畫面充滿動感、人物細節精緻、所描繪的風俗情景生動寫實的風格。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元 吳廷暉繪《龍舟奪標》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有三艘龍舟在河中競渡,中間的龍船裝飾華麗,舟中設有一亭,亭內有許多人在觀看比賽;前後兩舟則彩旗飄飄,鑼鼓喧天,舟上的參賽選手,跟隨鼓聲的節奏指引,奮力劃槳。溪流兩旁,林霏朦朧,侍衛儀仗遊行其間觀賽的百姓,或立或坐,歡呼雀躍,場面十分熱鬧。遠處群山連綿,雲遮霧繞,山腳下一處古剎隱於叢林之中,又給人以幽靜之美。畫中線條有如遊絲般細緻柔和,人物精密生動,龍舟工整華麗,真實地表現了端午龍舟競渡、觀者如雲的場景。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清 王時敏繪,《端午圖》軸 紙本,墨筆,縱100.8cm,橫40.1cm

此圖是王時敏為端午節所作的節令畫,描繪了菖蒲、蜀葵、玉簪以及薔薇等幾種初夏的時令花卉。民間習俗在端午節時將菖蒲、艾草編節,用以

避蚊蟲,因而菖蒲、艾草是端午節的代表物。該圖所繪花卉筆墨簡練潔淨,清新古雅,表現了吉祥喜慶的意境。此圖是王時敏較為罕見的墨筆花卉,為其晚年作品。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邊壽民

《端午即景圖》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邊壽民將艾葉、菖蒲等置於瓶罐中,瓶耳則繫著一隻蟾蜍。早在《帝京景物略》中,便有端午捉蟾蜍之習的記載,所以在此畫中,端午雜與蟾蜍並列一圖,便是極為應景的了。有趣的是,邊壽民還自題詩曰:“最好葦間五月天,蒼蒼蒲柳碧波前。興來寫幅端陽景,質與當作酒錢”,其趣味性已然甚於應景之需。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清 任預《端午 紙本設色 縱125.6釐米 橫34.8釐米

此圖為設色畫枇杷和花卉。構圖取新穎之姿,用筆用色講究韻味和文人趣味。圖中枇杷用宋人的勾勒法。任預作畫手法多樣,構思巧,形式美,下筆如風,頓挫有,色彩明麗

當然,提起端午節,肯定就可以起屈原。下圖為傅抱石所作《屈子行吟圖

傅抱石年輕時就有屈原情結,他取名“抱石”,就是“屈子抱石自投汩羅”之意,傅抱石先後至少創作了七幀《屈原像》,顯示他對屈原的敬重。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傅抱石,屈子行吟圖,1944年

此外近現代時期還有很多畫家以“端午”為主題,將獨特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躍然紙上、沁入心田。

端午,這個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有關它的繪畫作品其實還有很多。但無論是何種表現形式何種內容,都寄託了畫家們深深的情感。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五月五日天晴明,古畫裡面尋端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