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01

塑料撕碎機

塑料化纖製品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東西,但是廢棄塑料帶來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塑料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一般可達200到400年,對它們的回收再利用就顯得至關重要。那麼,塑料怎樣回收再利用呢?

為此我們找到一個廢品收購站的經營者老陳瞭解情況。據老陳介紹,通常塑料垃圾被回收後,需要先粉粹,粉碎後才能製成塑料顆粒,用於加工新的塑料製品。但塑料化纖製品的粉碎並不容易,因為這類垃圾不但強度高,而且韌性好,很難被撕成小塊。所以老陳也在尋找能更有效地對付大塊塑料化纖製品的專業撕碎機。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李平心現年39歲,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機械工程師。出生在安徽農村的他,因為家境清貧,初中畢業以後就和師傅學習機械維修,從此喜歡上研究機器。15年前,為了生存,他每天都要出去撿廢品來賣。5年前,為了夢想,他傾盡自己少的可憐的存款,開始研製塑料撕碎機。 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他終於設計出了自己的第一臺塑料撕碎機。

這臺塑料撕碎機主要由兩根圓柱型的刀具構成,刀具上帶有鋸齒,可以在電機的帶動下旋轉,這樣一來,投入進去的塑料製品就會被它捲進鋸齒間的空隙中。刀具和鋸齒持續撕扯被捲入的塑料製品,達到粉碎塑料的目的。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那麼這臺機器能滿足老陳的要求嗎?我們先用編織袋試一試。結果第一網下去,編織袋瞬間就被機器撕了個粉碎。老陳對這一結果很滿意,但他對這臺機器的產量表示懷疑,因此,他想把自己廠裡的粉碎機拉過來,跟李平心的撕碎機比試一番。

這是一場機器對機器的大戰,地點就在發明人李平心工廠的空地上。比賽的一方是我們發明人的新型破碎機,另一方就是老陳帶來的傳統破碎機。雙方將各粉碎300(千克)的廢料,其中包括蛇皮袋、漁網、防護網。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經過一小時的比賽,李平心的機器在速度上勝出,但粉碎得不夠精細,粉碎出的物料塊太大,無法用於下一步的塑料造粒工作。因此在比賽中失敗。

李平心回到工廠後,針對出現的問題,抓緊時間對機器進行改進。不久後,新的設備就做了出來。這臺機器依然採用了兩根對向旋轉的刀具,但是,它取消了上一代圓滑的鈍刀,而是將每一個刀頭都改成了多個鋒利的切削刃口。經過改進後,在旋轉中,這些利刃就能瞬間切進薄膜,對這樣的軟質塑料形成更強的抓力,最終在旋轉撕扯時,達到精細剪切的效果。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設備改進後,李平心又相約老陳來次機器間的比試。

這次老陳選用的塑料粉碎機是一臺長近30米,重達20噸的巨無霸機器,這臺機器是全自動化。每天能處理近10噸的垃圾,是­鎮廠之寶。

李平心此時十分興奮,因為他的機器只有老陳那臺大機器體積的六分之一。如果這個小傢伙能贏,那自己就真的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塑料撕碎王了。

經過一小時的比賽,李平心研製的塑料撕碎機粉碎了1200千克垃圾,速度上遠遠超過老陳的巨無霸機器。並且粉碎質量也很高,完全能滿足塑料回收利用的要求。

02

全自動剝線機

電子線,又稱電源線,導線,通常由絕緣外皮和導電的金屬內芯組成。 要加工電線,其中最基本的一步就是剝線,簡單來講就是剝開電子線的某一端,去掉絕緣外皮,露出一定長度的金屬絲,為電路的下一步組接做準備。

要剝出一跟合格的電子線,首先,要將其定長,也就是確定裁剪的長度,但電子線自身又輕又軟,放直鋪平都需要時間,這就限制了剪裁的速度。之後第二步就是剝皮,即用特製的鉗子剪裁掉電線的絕緣外皮。這一步同樣很麻煩,稍不注意銳利的刀頭就會連電子線一齊剪斷。如果換作機器,效果會如何呢?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趙維今年38歲,18歲時就進場當了工人。剛到工廠時,他就發現傳統的家電製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來用剪刀一根線一根線地剪電子線。一不小心就把銅絲剪斷了,這根線就廢了,要重新再剪,後來他就想可不可以用一個設備,來完成這個工序。­想到這,趙維就召集朋友跟他一起研究機器。

他們仔細研究傳統人工的剝線動作,然後與自己最擅長的單片機原理相結合。沒過多久,一臺由電子按鍵控制的小型剝線機就誕生了。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趙維團隊發明的剝線機,靠前後兩組滑輪來擠壓傳送電子線。首先,傳出的電子線頭被切開,後滑輪反轉,將線頭剝離,然後後滑輪再正轉,電子線前移,特製的割刀將定長好的整條電子線切斷,隨後,前滑輪反轉,割刀再次落下,將後端電子線切開,然後滑輪再正傳,割刀再將末端線頭剝離,滑輪再正轉,最終將整條電子線剝出。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為了驗證自己團隊的研究成果,趙維決定直接將機器搬到工廠裡。他打算跟專業的人工來一場人機比試, 由1臺機器挑戰12位熟練工人。

本次比賽,人機兩隊需要剝完相同粗細、總長度為500米的電子線,每根要求定長200毫米,然後兩端各自留出5毫米長的銅絲。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經過約40分鐘的比拼,憑藉著穩定的發揮,機器隊率先完成了比賽,取得了速度上的勝利。

在剝線質量上,機器剝出的銅絲均勻統一,而且沒有損傷的情況。所以在剝線質量上,也更勝一籌。

03

鋪漿桶

鋪磚砌牆是當代建築工程領域中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大到城市中屹立的高層大樓,小到村莊裡的平房院牆,都是由一塊塊小小的磚頭累積起來的。而這其中,最基本的一步就是鋪漿,俗話說就是用和好的水泥鋪在磚與磚之間,依靠水泥的粘性,以增加整個牆體的穩定性。 但是,要鋪好這一層漿卻很有講究。如何能夠鋪得均勻有型,如何溜縫溜得乾淨避免浪費等很多小的細節,可不是容易掌握的。

那麼有沒有什麼工具能夠簡化鋪漿過程,讓這一工作變得簡單容易呢?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周興明是謝村裡的發明達人,平時就喜歡自己發明各式各樣的機器。 最近為了擴建果園,他又開始護院砌牆,由於專業的砌牆師傅收費太高,周興明決定自己動手。一開始他還信心滿滿,不過,幹起活來他才發現,雖然壘磚的速度很快,可是到了鋪漿這一步,非專業人士的他可就頭疼了。這時,他突發奇想,能不能發明一臺機器替自己鋪漿呢。於是,他來到附近的工地,開始學習專業師傅的鋪漿技巧,通過不斷的觀察,逐漸掌握了幾種關鍵性的動作。然後,他回到家中開始研發。通過對水泥物理特點的分析和對人工動作的模擬,很快,一臺鋪漿機就做成了。

周興明發明的鋪漿桶,在桶的底部開了一個漏口,鋪漿時,拖動機器,水泥就會從下口流出,並被像灰鏟一樣的薄片均勻壓平,桶身兩側還增加了防止水泥淤出和定型用的擋片,只要輕輕拉動機器,一次性就能完成整個鋪漿的動作。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為了驗證鋪漿桶的真實效果,周興明找到了村裡的泥瓦匠陸師傅,想要比試一下。而且要求同時跟2位人工進行比賽。

這次比賽每支隊伍需要鋪完6桶漿,先鋪完者獲勝。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經過半個小時的大戰,鋪漿桶不僅在速度上取得了勝利,而且,砌起的牆面平整乾淨,幾乎沒有出現淤漿的問題。鋪漿桶無論在速度上還是質量上都勝過了人工,並且操作簡便,只要輕輕拖動,就能鋪出平整有型的水泥,基本上可以代替人工完成整個鋪漿過程。

04

劈木機

人類使用木材作為燃料,可以說由來已久了。即使到了現代,一些無法利用的木材邊角料,依然被作為燃料使用。但木材作為燃料也有一些缺點,特別是大塊木材,直接燃燒不易燃燒徹底。因此大塊木材燃燒前,需要劈成小塊。傳統上劈柴都是由人工操作,不但費時而且費力。那麼有沒有一種­機器能替代人工,進行這一工作呢?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索偉東從小在農村生活,對劈柴的辛苦深有體會,因此,小時候他就勵志要研究一臺能夠劈柴的機器。長大後他來到一家機械加工廠工作,有了設備上的便利,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始了研發工作。但機器應該採用什麼原理呢?一天索偉東路過一個修理廠,看到工人師傅正在切割鐵片,這一看讓他茅塞頓開,他覺得自己的機器,完全可以借鑑這種鍘刀的原理。想明白這一點後,他立刻開始加工製作,不久他的劈木機制作完成。

這臺機器採用鍘刀原理,由液壓泵提供動力。那麼它的效果如何?我們準備用一塊大樹根測試一下。 這塊樹根重量超過500千克,依靠人力根本無法劈開,那麼機器能有怎樣的表現?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設備啟動了,面對這個重量超過半噸的樹根,索師傅不得不小心操作機器。兩側液壓油缸向下施加壓力,堅固而富有韌性的樹根,在巨大的壓力下,被緩緩切成兩半。

這次測試的成功,讓索師傅信心大增。為了更好的展現自己機器的效果,索師傅邀請來兩隊當地的劈木能手,打算較量一番。這兩隊分別採用傳統人工劈木和電動圓盤鋸鋸木。這次比賽的材料選用粗壯結實的樹根。

比賽開始了,三隊迅速進入了各自的陣地。

人工劈木隊最先投入戰鬥,他們人數最多,有六人參加比賽,並且這六位隊員都是劈木老手,堅硬的樹根在他們的手下,很快就變得支離破碎了。

圓盤鋸隊,也調整好機器,開始投入比賽, 他們有四個人兩臺機器,兩兩合作將手中的樹根慢慢推向鋸口,配合相當默契,只見一個個殘根斷枝陸續得被分離開來 。

而劈木機隊,此時還在往工作臺上放樹根。終於,索師傅啟動了機器,劈木機的效果沒有讓人失望,一次性切斷了所有的樹根。

我愛發明丨機械總動員

比賽漸漸進入白熱化, 人工隊分工有序,圓盤鋸隊默契十足,劈木機隊勢不可擋。現場的氣氛頓時緊張了了起來。

人工隊中,雖然有一位隊員使用電鋸,進行輔助切割,但是比起旁邊的圓盤鋸隊,還是慢了不少。圓盤鋸畢竟是機械,效率高出很多,但操作人員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則容易切到手。而劈木機作業時,人員可以遠離,因此最為安全,工作過程中完全沒有心理壓力。­­­

比賽進入衝刺階段,圓盤鋸隊由於工人精力要高度集中,因此容易疲勞,速度不知不覺中慢了下來。 此時劈木機隊已經遙遙領先了,這臺劈木機,不但操作省力,而且作業過程安全省心,總體來說隊員勞動強度不大,因此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極高的速度。

最終劈木機隊­以絕對優勢獲勝。

我愛發明

《機械總動員3》

播出時間:7月5日 18:58

監製/閆東 主編/劉銘 黃麗君

編輯/田楚韻 唐北子 黃嘉怡(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