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小伙與孔雀共舞 開啓「致富之屏」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特色,有這樣一個人,他們轉變傳統思維,不斷走出去學習,靠養殖孔雀,走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子。

80後小夥與孔雀共舞 開啟“致富之屏”

孔雀被稱為“百鳥之王”,平常我們想看一眼,還要跑到動物園。但是,一位80後年輕小夥養殖了上千只藍孔雀,並靠這些孔雀增收致富。我們來到他的孔雀養殖場,探訪他與孔雀共舞的致富故事。

中午時分,正值孔雀進食時間,小夥端著裝滿玉米粒的瓢勺,正在給孔雀餵食。坪場上,一隻只藍孔雀身段優雅,彩色的羽毛閃出美麗的光澤。它們或悠閒踱步,或息於木架乘涼,或交頸而戲、引頸高歌。

今年31歲的農場主人,2013年開始嘗試孔雀、七彩山雞、貴妃雞、鴕鳥等特禽養殖。而孔雀則是他的重點養殖對象,養殖規模也從最初的幾十只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隻。

80後小夥與孔雀共舞 開啟“致富之屏”

說起這些孔雀,小夥打開了話匣。“孔雀渾身是寶,他的肉和蛋是餐桌上的高級美食,羽毛可以製成工藝品,膽可以治病。”目前他主要經營的品種有孔雀苗、商品孔雀和種孔雀,佔比較大的是孔雀苗。剛孵化出的孔雀苗每隻可賣100元左右,主要賣給其他養殖場飼養。孔雀苗養殖5個月左右即可上市,成為商品孔雀,供飯店食用,每隻價格在四五百元左右。種孔雀則是長期養殖用來產蛋和繁育的。

孔雀蛋的大小介於鴨蛋和鵝蛋之間,價格卻是它們的幾十倍,每枚孔雀蛋售價達60元。高昂的價格源於稀有,因為種孔雀養殖週期長,需要兩三年時間,養殖成本高,且種孔雀的產蛋率低,每隻種孔雀首年的產蛋量只有六七枚,高峰期也不過20多枚。

談起養殖孔雀的收入,小夥臉上露出了笑容:“比傳統養殖強多了,按照目前的養殖規模計算,每年的毛收入大概100多萬元吧!”

小夥從小就喜愛動物,2003年起一直從事傳統養殖。後來,傳統養殖業幾次遇上禽流感等市場風波,虧損較大。“轉變觀念”成為他腦海中閃現的高頻詞。

80後小夥與孔雀共舞 開啟“致富之屏”

2013年初,他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關於養殖孔雀的報道,頓時起了興趣。之後,他通過網上搜索和多方瞭解,得知養殖孔雀收入可觀,市場潛力大。當年,他便在自家院子裡開闢了簡易養殖棚,從河南引進幾十只藍孔雀進行試養。由於河南與家裡的地域環境相差不大,幾十只孔雀試養得很成功。下半年,他開始加大投資,又以每隻種孔雀2000元的價格花費60萬從重慶等地購買了300只種孔雀。但是,因為水土不服,不到一個月時間,100多隻孔雀相繼死去,損失高達20多萬元。

讓他難過的不僅是虧損的錢,還有村裡人的質疑。對於孔雀這種珍禽,村民們自己不敢嘗試,私下卻都在議論,認為他這是瞎胡搞。

“廠房都建好了,這個時候放棄等於前功盡棄。” 他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越有困難,他的勇氣就越足。通過後期精心研製飼料配比和鑽研防疫技術,最終突破層層難關,成功實現了藍孔雀在本土的自然繁育。

80後小夥與孔雀共舞 開啟“致富之屏”

坪場地面上,不時能看到幾根兩尺多長的羽毛。閆國強告訴記者,當前正是孔雀的褪羽季節,孔雀尾巴上的長羽毛大部分都已褪掉,現在看到的是重新長出來的。“你可別小看這些羽毛,能做成各種工藝品。”說著,閆國強帶記者去房間參觀了用孔雀羽毛製成的耳墜、胸花、髮卡等飾品,這些飾品在網上都有銷售,是他與外地一家工藝品加工廠合作的成果。

自從創辦孔雀養殖基地到現在,他的孔雀隊伍慢慢擴大了,隨著規模越來越擴大,原來的車已經不能滿足王先生日常運輸需求了。大通T60皮卡現在是他最得意的座駕,他相當滿意。與之前的轎車比較,T60的底盤高,泥濘的路也不用擔心。與其他皮卡車比較,T60的的貨箱更大,滿足上百隻孔雀食用的玉米、豆瓣它都可以一一裝下。因為T60可以分時四驅,在載貨量達到1000斤的情況下,在複雜的情況下爬坡、轉彎都不費力。

80後小夥與孔雀共舞 開啟“致富之屏”

近年來,他將目光瞄向了新興旅遊產業——鄉村遊,與許多全國文明生態旅遊村合作,為那裡的農家樂輸送商品孔雀和孔雀蛋。同時,參與生態村景點、動物園、觀賞園的孔雀觀賞區建設和羽毛飾品的銷售,將孔雀消費與旅遊消費完美結合起來。

80後小夥與孔雀共舞 開啟“致富之屏”

人生嘛,誰都說不準會發生些什麼。就像T60車主王先生,他可能也從來都沒想過,當了兵回來的一個鐵漢,會因為一輛車,和美麗的孔雀結下不解之緣。他更沒有想到的是,自從孔雀進入他的生命中,會為他的人生帶來這麼多改變。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