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藥家鑫案與藝術家石齊的《孔雀》

藥家鑫案與藝術家石齊的《孔雀》

文、曹喜蛙

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往往是知識的傲慢和對待不同意見的粗暴,明明是魔鬼卻一身上帝的打扮,所以寬容就成了這世界稀罕的品格。

當下最關注現代社會問題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當代藝術家,一種就是社會問題學者,他們是關心人類問題的敏銳觀察者,而許多號稱社會工作者往往糾纏於事務性問題,很少真正研究問題,也難得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當然,我這樣說也是很多人傷心,好像他們比如政治家、律師、工程師、企業家、醫生、教師、牧師等不關心人類的實際生存、發展、健康與可持續,只是我要強調靈魂潛水的深度和飛躍的高度其實更要重要。我們人類的平均壽命在不斷提高,但我們單獨個體的生命時間是非常有限,目前來說不外乎五十年、一百年的時間,所以學習、研究和發現問題的時間極其有限,所以人類根本的發展還是須要一個共同體來努力,不可能靠單體的智慧大爆炸去解決,只能靠跑在前邊的人多做貢獻,把他們的親證歷程傳播於他人,從而實現人類共同體的進步。藝術家有藝術家的表達,社會學者有社會學者的表達,一個是藝術的表達,一個是科學的表達,人類共同體於是會朝著更加美好的前途前進。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不但開始物質的追求,也開始精神的追求,對二者的追求都是爭先恐後,慢慢回到人類對美好前途嚮往的一貫軌道上,於是有了教育從娃娃抓起,有了不輸在所謂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而正是1980年代出生的一代一生下來就被拉到人生運動的起跑線上開始人生賽跑,我們以往享受的天真爛漫的童年幸福與這一代人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可以說從他們的童年開始就這一代人就沒有了寧靜的心,他們那顆寧靜的心就被妖怪一口吞掉了。


曹喜蛙:藥家鑫案與藝術家石齊的《孔雀》

藝術家石齊


改革開放金色狂飆年代,正是藝術家石齊風華正茂的年代,他1939年生於福建福清,1963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院,1976年進北京畫院為專業畫家,80年石齊剛過四十,在美術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具象印象抽象三象並舉和中國畫多面體的理論,此後擔任了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人物畫創作室主任,北京市高級職稱美術評委,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石齊藝術研究會會長等。石齊的中國畫、油畫、書法皆精,從72年成名至今,其作品深受社會讚譽。在國內外舉辦個展30餘次,出版畫集30餘種,2010年3月2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等主辦石齊國畫展,2010年4月16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主辦石齊油畫展。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等四個組織頒發的世界和平獎。

石齊1989年創作了一幅中國畫《孔雀》,這一年他五十歲,藝術人生的閱歷豐富,知道人間正道是滄桑,他的畫早已經不是所謂清新靚麗了,而是即使擁有現代富麗堂皇但也遮不住滄桑容顏的坦然,你看他的《孔雀》畫面,除了那兩隻小寫色彩豔麗的孔雀,彷彿剩下就沒有特別在意的地方了,隨意的野莽草叢黑色枝杈配以水瀑卻相當大氣,再輔以隱隱約約的抽象筆觸,不拘於有限畫幅內傳統程式、單一圖式的美學追求,而追求更大視野的縱深和多體面,完全與經典的中國畫法筆墨拉開距離,將中國畫的藝術追求帶到現代的開闊境地,這是那個時代前衛的中國人感性智慧的勃勃活力。

石齊那一代人,不可能都像藝術家石齊有高度,更多的人只是隨大溜的庸眾,希望自己兒孫不輸在起跑線上,藥家鑫案中的藥家鑫就是那個年代出生的。藥家鑫是1989年11月7日,2011年6月7日被執行死刑,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人,西安音樂學院大三的學生。藥家鑫出生的那一年,正是石齊創作《孔雀》,似乎不僅僅是巧合,這就是時代的擦肩而過,大家都在改革開放的金色狂飆之中,都呼吸的是一個時代空氣,都在那個中國的大氣象中,而藥家鑫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新生兒一個孔雀男孩,儘管此時他剛剛哇哇落地,但這個男孩將來是要彈鋼琴的,是要上音樂學院,是他父母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可以說都在石齊那幅畫《孔雀》中,藝術家石齊在畫這幅畫時就抽象的有所表示,他像個巫師企圖在畫中表現一些畫外的事,是不是我說的有點太玄乎?


曹喜蛙:藥家鑫案與藝術家石齊的《孔雀》

案犯藥家鑫


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藥家鑫,於2010年10月20日深夜駕車撞人後,刺其8刀致死亡,此後駕車逃逸時再次撞傷行人,被附近群眾抓獲。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人民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對藥家鑫提起了公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路琰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藥家鑫上學之餘,還做家教,教小孩子彈琴。因為經常晚上去上課,地方又遠,父母為了安全起見,花14萬給他買了一輛紅色雪佛蘭轎車。案發當晚23時許,藥家鑫駕車從西安外國語大學長安校區返回西安,當行駛至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西圍牆外時,撞上前方同向騎電動車的女青年張妙。事後他這樣向警方供述:“晚上,我開車去大學城見朋友,聽別人說那裡到了晚上很亂,怕出事,所以我在咸寧路一家超市內買了一把刀帶著防身。返回西安的路上,我低頭換光碟時感覺車身顫了一下,我停下車,透過車燈發現,車前有一輛電動自行車。下車後,看見一個女的躺在地上,距離我的車只有兩三米,並且抬起頭正在記車號。我當時特別慌亂,想著要是被撞者落下終身殘疾,她會纏我一輩子。一看周圍沒有目擊者,所以,我一時鬼迷心竅,掏出隨身攜帶的尖刀,將她殺死了……之後,我開車逃離現場。沒多久又撞了兩個人,想再駕車逃跑時,被附近居民圍在現場,後來就被抓了。”經法醫鑑定:死者張妙系胸部銳器刺創致主動脈、上腔靜脈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女青年張妙26歲,靠賣麻辣燙維持生計,有一個兩歲半的兒子。

在此處,我們把藥家鑫就當成石齊畫中的孔雀男孩,再給他一個金色狂飆故事鏡頭,這個男孩的名字竟然也有三個金字,記者描述:藥家鑫身邊的朋友說,他看上去是一個溫和安靜的少年。他本人則在法庭上坦言:“從小到大,我生活中幾乎除了學習以外就是練琴……為了練琴,媽媽會打我,或者拿皮帶抽我,媽媽為了不讓我以學習壓力大、作業多為藉口(不練琴),要求我回到家先彈琴,彈完琴才能寫作業,我害怕作業寫不完,小學課間除了上廁所都不會離開座位,就一直在趕著寫家庭作業……爸爸轉業以後就沒有再找工作,他學我的數理化(為了輔導我),有一段時間,爸爸看我的成績不好,沒有努力學,就把我關在地下室裡面,除了吃飯能上樓以外,其他時間都得在地下室裡待著……我覺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壓力特別大,經常想自殺……上大學以後,我慢慢理解爸媽是特別愛我的,他們雖然嚴厲,但是希望我好。上了大學,我想讓他們為我驕傲……我幾乎沒有(空閒時間),除了學習以外,都在教孩子練琴,教完這個教那個,經常都是快11點才回到家,週六週日也在外面,包括寒暑假也在外面上課。”


曹喜蛙:藥家鑫案與藝術家石齊的《孔雀》

李玫瑾教授


這裡再提一個學者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1977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任教。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主要研究領域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有組織犯罪問題等。研究特長:犯罪心理分析及畫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預防研究;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有組織犯罪問題等。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著有《犯罪心理學》專著(1999)等。


曹喜蛙:藥家鑫案與藝術家石齊的《孔雀》

石齊《孔雀》


在藥家鑫新聞事件中,因為李玫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1+1》的錄製現場看到了藥家鑫在法庭的陳述錄像,“主持人告訴我,在庭審後,記者採訪了藥家鑫,並且帶去了一份我針對藥家鑫設計的心理問卷。按照問卷上的問題逐一提問了藥家鑫。主持人對我心理問卷中的一個問題特別感興趣,‘你拔刀刺向那個年輕女人的時候,她會有慘叫、乞求或呻吟,你當時是什麼樣的感受和心態,為何不停手?’”

這個問題大家也都想問為什麼?為什麼那麼殘忍?按常理一兩刀就能解決問題,藥家鑫為什麼捅了七刀?一般人只會從刑法上要求懲罰藥家鑫,但學者不能就此畫句號,要深究裡面的問題,包括藝術家也一樣浮在問題表面。李玫瑾說:“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就是:他做的這個動作往往不是他的一種興趣動作,而是一種機械動作,這個動作往往會變成一個替代行為……所以現在明白,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動作,和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跟前彈琴是一個同樣的動作……彈琴本身是來發洩內心的一種憤怒或者情緒。因此,當他再遇到這麼一個不愉快的刺激的時候,他看到一個人被撞傷了,而且在記他的車號,這個刺的行為實際上就類似於砸琴。”

當然,李玫瑾作為學者研究藥家鑫的犯罪心理原生根源,其實跟藝術家石齊強調他藝術的大氣象一樣,只是心理學家的李玫瑾是通過科學的心理學,而藝術家的石齊通過他的繪畫,儘管在一定的高度、深度專家與藝術家說和表現的一下子很多人聽不懂、看不明白而已,甚至某些地方一般人看來似乎有點矛盾。藝術何為?常常有前衛的藝術家思考這個問題,尤其當代藝術家常常跨越了藝術的本位,常常思考社會學家、哲學家的問題。

提倡愛的教育、愛的音樂教育或愛的美育,不會非得要等藥家鑫案發生了才研究,我在80年代中期看過一本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一本小書《愛的教育》,現在找不到了,或者我把書名記錯了,但書店有他的《鈴木鋼琴教學法》、《用愛澆灌》、《用愛哺育》、《莫扎特教育風暴》等多本書,他是在音樂教育上堅持愛的教育音樂教育家。實際上,更早就有意大利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有本日記體最著名的小說《愛的教育》,被譯成數百種文字,銷量已超過15,000,000冊,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讀物之一,這本書現在翻譯過來了,但80年代我只見過鈴木鎮一那本書,我記得薄薄的,還沒怎麼太引人關注,整體上社會還充滿拜金主義的風潮。

藝術家石齊努力進行大膽探索,力圖讓他的畫表達更多的東西,而不僅僅讓觀眾欣賞、思索畫面上的,還希望聯想更多的現實,所以不斷進行拓展,於是有了2008年世界上由最貴的鋼琴品牌以他的這幅畫《孔雀》為設計藍本,打造了施坦威藝術外殼鋼琴,據說這樣一架施坦威鋼琴的花費可以購置數百臺中檔的鋼琴,足以裝備一所一流音樂學院的教學需求。此前施坦威最有名的收藏者是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以及羅斯福、布什等數任美國總統,他們在到底追究什麼?這些人已經不是追求所謂錢或權,而是收藏更稀缺的珍寶。


曹喜蛙:藥家鑫案與藝術家石齊的《孔雀》

石齊藝術鋼琴


人們都羨慕高官鉅富,但不管權貴還是貧民都在一片藍天下,都有些共同的問題是誰也躲不開的,普遍生活在缺愛的環境,正因為有諸多的社會問題值得當下藝術家關注,所以有了當代藝術,當代藝術不同於傳統藝術、經典藝術、現代藝術的表達,對美學的追求完全不一樣,所以才有了起鬨美的提出,起鬨美針對的是後現代的複雜問題,是線性思維解決不了的藝術問題,由於人類的現代文明與以前完全不一樣,也發明了各種工具系統,在經典美學看來當代藝術簡直就是莫名其妙,甚至莫衷一是,但即使那樣藝術家也試圖給予精確的呈現,於是當代藝術常常有點跨界融合,不是簡單的說是什麼技法、觀念就能說清楚的,所以還需要諸多當代社會學者、藝術家把眼光放得更遠點,把腰彎的再低點,更多關注人類共同體的當下,這個世界稀缺的珍寶其實還是一種關愛。

2020年4月12日於北京月牙殿


備註: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曹喜蛙:藥家鑫案與藝術家石齊的《孔雀》

曹喜蛙舊照

曹喜蛙,本名曹喜斌,1966年3月8日生,山西運城河津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媒體人,互聯網哲學家,詩人,藝術評論家,策展人。1988年在《北京文學》發表詩歌處女作,1992年開始北漂,先後在《詩刊》《星星詩刊》《中國詩人》《詩選刊》《詩歌月刊》《紅豆》雜誌等發表詩歌,組詩《核武器與癌》獲得過全國哲理詩大賽一等獎,詩歌《愛因斯坦肖像》入選過北京大學出版社全國中學教輔書,有詩歌入選《北漂詩選》《中國網絡詩歌年鑑》《中國詩人生日大典》《中國大灣區詩匯年選》等選集。從1998年開始,到2008年完成互聯網哲學構建後,2010年開始側重藝術評論,2013年獲得雅昌藝術網年度最佳藝評人,2015年任中央數字電視國學頻道主編兼美術館館長。迄今,已在《文藝理論與批評》《傳記文學》《美術報》《中國美術報》《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化報.美術週刊》《收藏與投資》《大河美術》等專業報刊發表文章。2016年5月開始為獨立學者,兼李可染畫院宣傳部副主任、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優制諦酒文化沙龍名譽會長,被80後、90後的青年藝術家譽為中國第二代當代藝術教父。著有《贏在互聯網》《和明星去旅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