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一)李建中

《同年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李建中 行书 33厘米*5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点评:

《同年帖》又称《金部帖》、《披风帖》。《同年帖》原是李建中《六札卷》之一,明末清初为人分拆。除此帖外,尚存《贵宅帖》、《土母帖》,余者不知下落。此帖曾经明项元汴收藏,钤印多方。此帖风格朴厚而不乏姿态,拙中藏巧,浑厚不滞,格调温 润中和,正如黄庭坚评论曰: “ 西台书出群拔萃,肥不剩肉,如世间美女 ,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

《土母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李建中 行书 31.2厘米*4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土母帖》为一行书手札,是李建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世成为“天下第十行书”。整篇仍有盛唐遗风,中锋用笔,行笔沉稳,行书中间有草法;字形以纵长为主,结体凝重,有“欧书”余韵;行距疏朗,格调高雅,气度雍容;虚实得体,字形大小、长短、疏密有致。“耳”字修长,悬针渴笔,独具韵味,有点睛之妙。

《贵宅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李建中 行书 31厘米*2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谘”同咨,是公文的一种。宋代百官有事申述,皆用“状”,唯学士院用咨报,由当值学士一人押字。《贵宅帖》就是这样一篇咨文。文中主要说了三件事:先说与“东封”有关事宜,“东封”是指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奉祀泰山之行;再谈“庄子事”;最后提到“刘秀才”,此人可能即《同年帖》中李建中的女婿刘仲谟。

《贵宅帖》作于李建中64岁时,书风沉着朴厚,具其所特有的“风骨俊整,骨肉停匀”的艺术美感。帖后明代刘日升七言诗题,称建中书有钟(繇)、王(羲之)法度,足以令后学者效法。此帖曾经项元汴收藏,钤鉴藏印多方。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思御史台等职。被人称“李西台”。其书法继承唐代书法余绪,宗法欧阳询、颜真卿,又糅合了魏晋风韵,书风遒劲淳厚,给人一种丰肌清秀、气宇轩昂的感觉。李建中草篆隶籀皆能,真行尤工,八分亦妙。元赵孟頫评价云:“西台书去唐未远,犹是唐人余风。”流传至今的李建中书法墨迹比较少。

(二)林逋

《自书诗卷》(局部)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林逋 行书 32厘米*30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此帖书五言、七言诗五首,林逋晚年所作。该帖笔法瘦挺,结字遒劲,起笔多用侧锋,露锋而入,隐锋收笔,牵连映带,行如流水。“耳”、“中”二字收笔用悬针,神清骨冷,气韵非凡。通篇布局疏朗,字字清劲,潇散有致,遒放纵逸。四、五首诗间有苏轼题跋,跋中有“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一句,对其诗、书进行了高度赞扬。

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生性淡泊,崇古好游,不趋名利,终生未娶。晚年结庐西源之孤山,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三)范仲淹

《远行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范仲淹 行书 纵31.1厘米横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远行帖》又称《修答帖》,为范仲淹写的行书手札,内容包括“修答”、“远行”两部分。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明唐锦《龙江梦余录》评其曰:“极端劲秀丽,无毫铓纵逸之态。”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道服赞》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范仲淹 楷书 纵34.8厘米 横47.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此帖是范仲淹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称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宋代文人士大夫喜与道士交往,“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穿着道服,遂成一时风气。此卷行笔清劲瘦硬,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颇具王羲之《乐毅论》遗意。时人称此帖“文醇笔劲,既美且箴。”据考证此帖作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以前。

后纸有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司马垔、吴宽等多家题跋。钤鉴藏印:“高阳图书”、“寿国公图书印”、“东汉太尉祭酒家学”、“十六世孙主奉右胜谨藏图书”、“怀州军康记”等多方,另钤清梁清标、安岐诸印,又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献故宫博物院。

《边事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范仲淹 行书 纵30.5厘米 横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边事帖》又称《乡曲帖》,是范仲淹率部戍边、抗击西夏时写给友人的信札。书风如同《远行帖》,端劲秀丽,无纵逸之态。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说:“仲淹晚年学王羲之《乐毅论》,亦一代之墨宝也。”清高士奇评价云:“文正书法挺劲秀特,肖其为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正”,后世称“范文正”。能诗善赋,工于书法,黄庭坚评价其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极似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许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于《乐毅论》同法。”

(四)欧阳修

《灼艾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欧阳修 行书 纵25厘米横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灼艾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写给长子欧阳发的信,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笔锋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正如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

关于欧书特点,苏轼评价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李东阳在帖后的诗跋中称赞欧书“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然”。欧阳修是北宋诗文大家,影响波及王安石、苏东坡等,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他的学书主张,为苏轼继承和发扬。他早年学虞世南,后“以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推崇颜真卿,喜柳公权“锋芒俱在”。欧阳修传世墨迹尚有几件,此“灼艾帖”为其中之一。此帖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此正是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苏轼说的“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和“笔势险劲,字体秀丽”,可说是搔到痒处。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嗜好金石,于天下金石之刻无所不阅,辑成《集古录》十卷。

(五)

蔡襄

《门屏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楷 纵27.8厘米 横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门屏帖》为蔡襄早年所书。“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书见长,楷书少见,而唯有蔡襄能法度严谨地书写楷书。其楷书规整平正,浑厚端庄,雄伟遒丽,可见深受颜真卿的影响。

《蒙惠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楷 纵22.7厘米 横16.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蒙惠帖》是蔡襄晚年书写的行楷信札,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真卿敦厚沉稳的书风,笔法圆润流畅,端谨沉稳,结体缜密,宽绰适度,顿挫转折挥洒自如,轻重缓急恰如其分,是其行楷书法作品的代表作。

《谢郎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书 纵26.5厘米 横2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谢郎帖》又称《服药帖》、《春初帖》,行书手札,真实体现了蔡襄的行书特色。该帖用笔自然流畅,挥洒自如,清秀圆润之中带有一种妍丽之质。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此语正是对蔡襄中肯的评价。

《陶生帖》(宋)蔡襄 行草 纵29.8厘米 横5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蔡襄 行草 纵29.8厘米 横5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草 纵29.8厘米 横5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陶生帖》又称《新记帖》为行草书信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笔走龙蛇,重轻疏密,字与字连绵不断,随心所至,潇洒遒劲,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虹县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楷 纵31.3厘米 横4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虹县帖》行书手札。蔡襄深谙晋人笔意,又兼收唐人意韵。此帖运笔流畅,结体欹正交映,相得益彰。在挥洒自如之处,点与画的动荡愈发顾盼照应之势,毫无粗鲁之弊病。通篇给人一种平稳、纵逸的感觉。

《澄心堂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楷 纵24.7厘米 横27.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此作秀妍恬淡,颇具晋唐人的韵致。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朱文长评价曰:“少务刚劲有气势,晚归于淳淡婉美。”

《大研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书 纵25.6厘米 横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大研帖》又称《致彦猷尺牍》,行书手札。行笔随意而又不失端庄,结体浑厚丰腴,通篇雄伟遒丽,容德兼备。在点点滴滴之间,无不流露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书法遗韵。

《安道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书 纵26.8厘米 横3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安道帖》又称《致安道侍郎书》,行书信札。此帖通篇行文如行云流水,字态朴实大方,不矜持拘泥,也不过分夸张,气息平和温雅,潇洒风流之中显现出雍容华贵之色,清秀圆劲之中流露出妍丽遒媚之态,端庄而又高雅。

《持书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楷 纵27.2厘米 横57.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此帖是蔡襄至和三年(1056)45岁时初知福州所作,系致友人的一通尺牍,内容谈到自己当时身体状况欠佳。钤有“知颐印记”、“颐”,安歧诸朱文印记。此作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充分体现作者楷书端庄规矩,且恬淡婉美的韵致。

《扈从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书 纵23.3厘米 横2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扈从帖》行书手札,为治平三年(1066)蔡襄55岁时作,用笔谨慎而不刻意求工,疏朗婉健,飘逸潇洒而又显得雍容大度,颇具晋唐遗风。

《暑热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纵23厘米 横29.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评价:

《暑热帖》又称《致公瑾尺牍》、《精茶帖》,行草书信札。粉花白纸,蔡襄书于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时年40岁。蔡襄不仅是书法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世。所著《茶录》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传世书法中,《暑热帖》、《思咏帖》等设计了茶事。此帖书法婉美淳淡却又柔中寓刚,圆中有方,另有韵味。该帖曾被收入《三希堂法帖》之中。

《脚气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草 纵26.9厘米 横21.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脚气帖》是蔡襄书写的行草书信札。其笔法精妙,行笔流畅,遒劲婉美。前两行写的相对较拘谨,字字独立,悠闲安然。此后笔走龙蛇,连绵不绝。“行”字外拓刷笔出锋,如急流奔泻而下。第四行“耳”字一笔如削,给人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感,痛快淋漓。此后又回归自然,飘逸潇洒。通篇跌宕起伏,但又不失法度。

《入春帖》(宋)蔡襄 草书 纵30厘米 横4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草书 纵30厘米 横4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入春帖》又称《致公绰仁弟尺牍》,草书信札,蔡襄中年草书代表作。与《陶生帖》一样,虽皆为草书,然《入春帖》笔法圆润,《陶生帖》则时有爽劲之笔,却都有纵逸流便的特点。该帖用笔抑扬顿挫,时断时续,流畅圆转;笔画颇为优雅精致,但也略显拘束。缺乏开阖;书风承袭前人的成分较多,远不及其行书、楷书个性鲜明。

《远蒙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书 纵28.6厘米 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远蒙帖》又称《致颜猷侍读书帖》,行书信札。蔡襄诸体皆能,但成就最大的是行书。欧阳修对其评价很高:“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京居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书 纵27.2厘米 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京居帖》为蔡襄写给友人的信札,是其中年时期行书书法的代表之作。书风清健圆润,后半部分行中带草,兼有飞白,更具特色。范大年跋云:“又观飞白,细若游丝,轻如浮云,徘徊婉转,有祥隆舞凤之状,尤为世宝。”

《山堂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楷 纵24.8厘米 横2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山堂帖》又称《丙午三月》,是蔡襄晚年行楷代表作。因属个人诗篇,无意求工,故笔法凝重沉稳而又不失飘逸流畅,点画圆润姿媚,婉转精美。蔡襄一生于颜真卿书研习最深,这在其早、晚年作品中最为明显,但该帖不像早年作品那样比较单纯描摹“颜体”点画及结体的表面效果。已将颜书的精神完全融化在自己的气质中,《山堂帖》正是这样一件“归于淳淡婉美”之作。

《纡问帖》

宋代经典碑帖欣赏!欧阳修文章写的好,字也很漂亮!

(宋)蔡襄 行书 纵26.7厘米 横2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评:

蔡襄的书法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自成一体。他的书法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书法晋唐,恪守法度,体现在作品的点画、用笔、字体间架,通篇章法上;二是神气为佳,讲究气韵,体现在作品中的书家个性、气质与书写时的思想感情上,且前后分期的书法特征也不一致。《纡问帖》写作时间较早,风格既有点画肥拙的特点,又有笔法趋于流畅的倾向,是其书法由早期向中期过度的代表作。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谥号“忠惠”。《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书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诸体皆能,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价说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