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世界塗料百強榜單,究竟暴露出了中國塗料哪些問題?

擺脫“大而不強”,中國塗料企業仍需加一把勁。

在昨日《塗界》公佈的“2018年世界塗料100強企業排行榜”上,中國企業的成績很“搶眼”。

上榜企業數量由去年的23家增長至25家,而且四家企業躋身全球前50強;與此同時,大部分上榜企業排名大幅上升。

不過,歡呼與喝彩似乎還為時過早。中國上榜企業累計銷售收入還不如美國塗料巨頭PPG的一半。

不禁讓人思考,中國企業雖然在快速崛起,營收與規模在逐步壯大,但世界級品牌卻是為“零”,中國企業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中國企業做到了越來越大,但是否足夠“強”?

中國企業快速崛起

從今年榜單來看,中國(含港臺)共有25家塗料企業入圍榜單,是入圍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屆。與此同時,中國有五家企業躋身了世界塗料前50強,分別為湘江塗料(第25位)、東方雨虹(第31位)、嘉寶莉(第34位)、巴德士(第43位)、三棵樹(第44位)。

值得關注的是,東方雨虹、三棵樹、展辰集團、亞士創能排名大幅增長,分別上升了22位、15位、15位、21位;此外,湘江塗料、嘉寶莉、巴德士、大寶化工、晨陽集團排名分別上升了3位、4位、3位、5位、8位;德威塗料雖然首次入圍榜單,但卻以2.696億美元位居第58位,這個排名也很靠前。

從榜單來看,中國不僅上榜企業數量最多,而且大部分企業排名大幅上升,這主要得益於去年我國有一批超高速增長企業,比如三棵樹業績同比增長34.45%、亞士創能同比增長26.32%、晨陽水漆同比增長100%、東方雨虹同比增長47.04%、展辰集團同比增長25%、科順股份同比增長38.37%、德威塗料同比增長超300%……湘江塗料、美塗士去年也同比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這些企業都在逐步得到壯大。

面臨“大而不強”尷尬

不過,從整體實力來看,中國上榜企業卻並不強。

中國上榜企業累計銷售收入63.806億美元,均每家企業銷售收入為2.552億美元元。而美國上榜企業數量13家,累計銷售收入高達424.086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銷售收入為32.622億美元。

對比可以看出,美國平均每家企業的銷售收入是中國的約13倍;而且中國上榜企業累計銷售收入還不如美國塗料巨頭PPG的一半。

此外,德國上榜企業數量15家,累計銷售收入為117.749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銷售收入為7.850億美元;日本上榜企業數量12家,累計銷售收入126.429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銷售收入為10.536億美元;韓國上榜企業數量5家,累計銷售收入29.517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銷售收入為5.903億美元。

德國、日本、韓國平均每家企業銷售收入均高於中國。

根據中國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塗料產量達2036.4萬噸。中國佔全球市場總量的28.5%,佔亞太市場總量的56%。但尷尬的是,“全球最大塗料產銷國,卻沒有誕生一家能夠匹敵國際大牌的企業。”塗界觀察員李明月表示。

李明月表示,榜單顯示雖然中國上榜企業數量不少,但競爭力普遍不是很強,在入圍企業中基本處於中下游水平。這反映儘管中國上榜數量位居第一,但還處於大而不強階段。

“‘大而不強’,是中國塗料製造業的現實。以船舶塗料為例,我國中低端船舶塗料產量大,但80%的高端船舶塗料市場份額卻被外資企業掌控。”李明月分析認為,“此前網上熱議的‘中國遊客赴日搶購馬桶蓋’事件,也說明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

事實上,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氾濫是中國塗料行業典型症狀。雖然中國塗料產銷量高居世界第一,但塗料技術及工藝卻仍處於較低水平,高端塗料的生產很難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

“當前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高質量、高價值產能不足;不是消費需求不旺,而是高質量、高層次的有效供給不足。國家目前推進的供給側改革,對塗料行業及企業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我國企業必須牢牢抓住消費、服務、高科技這三大要素。”李明月分析認為。

缺乏世界級品牌

“中國塗料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叫得響的產品和品牌不多,特別是面臨著世界級品牌為零的尷尬。”李明月認為,品牌是一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核心體現,更是企業的生命所在、靈魂所繫。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知名品牌佔全球商標總量的比重僅為3%,但卻佔據了全球市場40%的份額和50%的銷售額。在全球經濟競爭中,作為一種高度稀缺資源的知名品牌,正被少數發達國家所壟斷。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塗料產銷量在2009年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佔到全球的30%左右。作為一個塗料大國,我國在建築塗料、木器塗料、汽車塗料、船舶塗料、集裝箱塗料等眾多細分領域的產品的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塗料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顯著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卻為零。我國中低端產品嚴重過剩和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供需錯位”也愈演愈烈。

雖然沒有專業機構對全球塗料品牌進行排名,但《塗界》發佈的“世界塗料100強企業排行榜”也相當於品牌榜單,基本也反映了各國塗料品牌的綜合實力,如果以此基準來看,PPG、宣偉、阿克蘇諾貝爾、立邦、巴斯夫、艾仕得等,在國際市場都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相比之下,我國還沒有一家可以匹敵國外企業的塗料自主品牌,幾乎所有的企業都還是在國內生產銷售,國際化程度非常低。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我國塗料企業的規模效應並未轉化為品牌效應。因為從企業層面看,我國塗料企業規模擴張速度遠遠快於品牌國際化的發展速度。”李明月分析認為。

我國自主品牌塗料企業更依賴利用大批量生產與批發式銷售的商業模式來實現企業財富的增長,憑藉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強成本控制來獲取成功,而忽視了通過技術、產品、服務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來提升企業價值。

”李明月表示。

破解大而不強的利器:技術

我國塗料工業“大而不強”、缺乏國際化企業及世界級品牌的原因,縱使有多種原因,比如缺乏成熟的市場競爭環境,國內消費者對塗料自主品牌的信心與認可度低,塗料企業品牌意識淡薄,並缺乏科學有效的品牌管理制度與手段,等等。

但破解問題的利器關鍵在於技術創新,技術創新驅動還是根本。”李明月分析認為,破解中國塗料工業“大而不強”的利器,關鍵是要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我國自主品牌需抓好科技攻關。

雖然我國自主塗料品牌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在經驗技術上有了一定積累,但核心技術、創新技術與國際一流塗料品牌還相差甚遠。當然,我國自主品牌塗企也一直沒有放棄努力,湘江、三棵樹、巴德士、晨陽、亞士、東方雨虹、展辰、大寶、美塗士等大批優秀自主品牌,在品質、技術、服務上也日漸完善,並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

但塗界記者發現,我國不少企業技術創新機構數量少,科技活動水平及層次偏低,研發投入也明顯不足;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獲取能力不足。絕大部分塗料企業科技項目成果產業化進程緩慢,難以實現規模化開發與應用,還有一些企業沒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只能在產業鏈低端進行簡單的貼牌加工生產,利潤微薄,缺乏資金建設和維護自身品牌。

李明月表示,國家近期多次提到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這對於本土塗料企業而言,很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我國塗料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知識與技術的核心競爭力,才成長為世界一流企業。中國塗料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全球一流企業,仍需要加一把勁。(塗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