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熟悉的三綱五常,中國還有四維、五倫、八德

一說到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董仲舒的三綱五常,畢竟三綱五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太多次,從小到大學習的課本中也都是三綱五常。

但是真正的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和原則,卻並不僅僅是三綱五常,三綱五常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之外,還有這四維、五倫、八德,這些理論共同組合出來的三綱、四維、五倫、五常、八德才是完整的中國道德觀念和原則。

除了熟悉的三綱五常,中國還有四維、五倫、八德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脫胎於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將人倫關係進行了明確的主次關係劃分,臣子應該以君王為主,子女應該以父親為主,妻子應該以丈夫為主。這種道德觀念很受封建王朝皇帝們的喜愛,對於社會的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出自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告訴我們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地方,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準則

除了熟悉的三綱五常,中國還有四維、五倫、八德

五常:仁、義、禮、智、信。同樣是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在孟子五倫的基礎之上,發展出了仁義禮智信五常,是對孟子五倫的具體化。

除了熟悉的三綱五常,中國還有四維、五倫、八德

四維:禮義廉恥,被管仲稱之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當年那個帶領齊國走向輝煌的管仲所主張的觀點,在管仲的心中,禮義廉恥直接與國家的興亡掛鉤,不在僅僅是個人的道德觀念,而是上升到國家層面。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是宋人在管仲的禮義廉恥的基礎之上發展出來的。由於中國自古以來家庭觀念就極其重要,往往會形成幾百人的超大家族群體,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維護家族內部的和諧,孝悌觀念就被人們提出來了。而有家畢然有國,因此宋人又提出忠信的觀念。

除了熟悉的三綱五常,中國還有四維、五倫、八德

三綱、四維、五倫、五常、八德,這些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標準和原則,正是在這些觀念的支撐下,中華民族才能走到現在,如果我們將這些道德標準原則拋棄的話,那麼中華民族也就離亡國滅種不遠了,它們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