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18章-老子爲什麼反對儒家的「仁義」思想

老子說:“這一章承接上一章的話題:怎樣看待目前社會的信用體系和個人心態。這一章的‘言之宗’是《周易》謙卦(帛書易寫為‘嗛’),卦符是這樣的……”說著畫了個地山卦

文 | 楊吉德

《道德經》第18章-老子為什麼反對儒家的“仁義”思想

“卦象陽爻為大道,陰爻為頹廢。這個卦三陰居上卦,表示大道廢棄;九三居下臨上,是追求名利之徒,但他又是一個君子形象。你按這個思路理解就明白句子的含義了。”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

(注:竹簡本及帛書乙本俱有“安”字。安為疑問句。陳鼓應解為“乃”。)

尹喜:“聖人治國的大道被廢棄了,仁義又在哪裡呢?仁義不是儒家的主張嗎,為什麼要質疑仁義思想呢?”

老子:“周公的禮儀思想,是為了維護階級穩定。現在列國紛爭,王道不存,為了自身利益互相攻伐,他們此時提出‘仁’和‘義’,到底是誰的仁和義?國君用仁能強國嗎?百姓用義能存身嗎?再者,社會的巨大變化,有其深層次的內在原因,仁義思想只能掩蓋這些社會矛盾,而不能化解社會矛盾,所以‘仁義’之說只是好看,沒有效用;只是好聽,沒有人真遵守。”

《道德經》第18章-老子為什麼反對儒家的“仁義”思想

六親不和,安有孝慈?

尹喜:“六親不和睦,孝慈又在哪裡呢?也是,為了爭奪君位,兄弟仇殺,父子反目,這種例子很多,孝慈能讓利慾薰心的人放下手裡殺人的尖刀嗎?”

國(邦)家昏亂,安有正臣?

尹喜:“這句話有道理,三家分晉,以家權取代了邦國,大家紛紛投靠新主子,所謂的忠貞之臣又在哪裡呢?”

老子說:“一個學說的提出和傳播,在於發現矛盾的根源,解決社會危機的根本問題,而不是做表面文章。信奉脫離時代的高大上理論,容易讓人說一套,做一套,更多的偽君子會出現在高高的講臺之上,出現在權力中心,虛假風氣就此盛行而不息。”

(注:陳鼓應對本章的解讀為:“大道廢弛,仁義才顯現;家庭不和,孝慈才彰顯;國政混亂,忠臣才見出。”讀者可比較選擇。)

《道德經》第18章-老子為什麼反對儒家的“仁義”思想

今譯誦讀

小人把持著朝政,聖人制定的朝綱秩序已經廢弛,請問那些推行仁義理論的人,此時“仁”、“義”的作用又體現在哪裡呢?

出現了許多兄弟仇殺,父子奪權的醜惡現象,請問那些主張孝慈的人,此時“孝”、“慈”的理念又在哪裡呢?

在三家分晉,以家族取代公國的時刻,那些所謂的忠貞之臣又在哪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